“且陛下近來得了一批古籍典藏,深悟工匠之力、百業之基。”
“故而提出此二策。”
“吾等奉旨擬策。”
“須知,此非糧米金帛般速效。”
“乃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之舉。”
“正因其長遠,方成大明未來五十載之根本國策!”
齊泰言罷,眼中神采灼灼。
朱允炆聽罷,呼吸一滯。
“所以……皇爺爺是在物色新一屆輔政之人?”
朝中風雲變幻,官員皆如鷹犬嗅風。
朱允炆自幼耳聞目見,自然聽得出齊泰言語間的深意。
齊泰點頭:“正是。”
“陛下年邁,早有退隱之意。”
“若北疆戰報凱旋而歸。”
“國策一旦確立。”
“想必……退位詔書也將隨之頒下。”
此言落地,朱允炆心跳陡然加速。
表麵上看,這一切似乎離他還很遠。
頭頂之上,有父輩在位,本不該輪到他執掌大權。
可世人常忽略一點。
大明與其他王朝不同。
一旦登基為帝,便需在諸子中迅速確立繼承之人。
依循《皇明祖訓》所定的嫡長子繼承之法。
隻要“朱雄英”不再現身。
那這儲君之位,便非他莫屬!
刹那間,先前積壓的憤懣與不甘煙消雲散。
朱允炆心中竟浮起一種絕處逢生般的喜悅。
至於朱雄英?
銷聲匿跡這麼久。
短時間內,恐怕也難再露麵!
“殿下……”齊泰察覺到朱允炆神色微動。
嘴角輕揚。
“眼下最緊要的,便是這兩項國策。”
“我們已擬定若乾方略,不如請殿下過目?”
說罷,齊泰取出早已準備好的奏章。
朱允炆驚喜更甚,心頭竟泛起一陣溫熱。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先生實乃允炆一生之師!”
“哈哈哈……”齊泰朗聲而笑,“殿下但且安心,臣此前提及的方孝孺,那位方大先生,不日即將抵京。他對殿下的德行早有耳聞,必願傾心相交,共議朝綱!”
“另有一位練子寧,曾任兵部主事,後擢升刑部右侍郎,如今守喪期滿返京,才華卓絕,必將受朝廷倚重。”
話音未落,朱允炆再度心潮澎湃,他猛然醒悟——柳瀧玉曾言讓他靜候三事!
其一,戰報將至;
其二,聲望漸隆;
其三,掌握軍權。
如今,高麗與北境戰況的結果,想必很快就會傳回京城。
而這聲望日增,豈不正是人心所向?
方孝孺乃大儒宋濂親授弟子,一經入朝,文官集團中定有眾多追隨者倒向自己。
再加上練子寧的助力。
此人經曆清晰分明,年不過四十,已居侍郎高位。
斷案如神,剛正不阿。
前程自不可限量。
更彆提禮部尚書趙茂昔日舊部,近來已被他悄然聯絡、逐步拉攏。
還有京中士林學子、國子監諸多生員。
不知不覺之間,自己背後的力量,竟已如此雄厚?
妙極!
真是妙極!
哈哈哈……
他幾乎想放聲大笑。
早知如此,方才何必猶豫踟躕?
徑直走入那小院又有何懼?
怕什麼?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