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決斷,由咱來定。”
朱標默然點頭。
心中卻愈發焦灼。
如今兩大要務均已明晰。
他臥房中那兩株奇異植物,不知是否已有異變。
朱標恨不得即刻趕回查看。
……
與此同時。
正如老爺子所料。
京城之內,多位文壇宿儒的府邸中。
一封封密信接連送出,飛向各自交厚的同僚手中。
江西一隅。
三年守孝期滿,身形清臒的練子寧立於庭院之中。一封書信被他猛然擲地,眉宇間怒意翻湧。
此人雖不常現於朝野傳聞,卻曾在洪武朝曆任刑部、工部侍郎,聲名赫赫。此次歸鄉儘孝已畢,朝廷再召,本應是重返高位之兆。
但他臉上不見喜色,唯餘憤慨。
“縱然是皇長孫所謀——”
“又待怎樣?”
“儒門道統,綿延千載。”
“豈容斷絕於此?”
“我命尚在!”
“誰敢動儒?”
蜀中之地。
昔日宮中侍講方孝孺,因秉性剛直觸怒太祖,貶出宮闈。自此遊曆天下,終落腳於蜀王府邸,執掌諸王子弟課業。
竹林深處,書聲清越如泉。
書房之內,一位年近半百、長須垂胸的儒者,原本神色從容,此刻卻拍案而起,麵露震怒。
“荒唐!實乃荒唐!”
“什麼百工興學,分明是要鏟除我文脈根基!”
“此等行徑,豈非毀道滅倫?”
“老夫定要入京!”
“倒要親眼看看,是誰在朝堂之上妄言亂製!”
言罷起身欲行。
門外忽有腳步聲急至,“方大先生且慢!”
來者乃一身青袍、風度翩翩的中年男子——蜀王朱椿,洪武帝第十一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諸藩之中,唯他以仁厚博學著稱。治蜀多年,重教化,安百姓,西南邊陲亦因軍威肅然,民得安居。
“蜀王何事?”方孝孺回身拱手。
“本王知先生心係天下,”朱椿輕歎,“但此事不過耳聞,僅憑片語流言,難以確證。”
“況且,若真有其事,也是那位深居簡出的大侄子所議。”
“當年先生,不正是他的授讀之人?”
“皇長孫……”方孝孺心頭一震。
回想近日自京師傳出的種種風聲,心中疑雲更重。
“正因如此,吾更不可袖手!”
見其意已決,朱椿不再勸阻,隻微微搖頭。
“既如此,本王便不挽留了。”
“隻是近來西番蠢動,邊患隱現。”
“我會修書三封,分彆呈於父皇、太子兄長,以及嶽父藍玉。”
“亂民不除,國無寧日。”
話落之際,他眼中寒光一閃。
那嶽父,正是手握兵權的涼國公藍玉。
藍玉被定罪,其中一條便是勾結蜀王,暗中蓄養軍隊。
更有人稱其調兵遣將,圖謀不軌。
……
事實上。
不隻是方孝孺與練子寧二人憤然起身。
幾乎在朝廷變動傳開的瞬間。
天下各地有聲望的儒者,紛紛動身趕赴京師。
連朱雄英也未曾料到,僅僅提及一句扶持百工之事,竟掀起如此波瀾!
明初的讀書人,骨子裡都帶著一股倔勁。
他們真敢以命相諫,麵不改色。
……
可就在眾人啟程入京之時。
仿佛天地氣運彙聚一處。
大明的命運,在這一天驟然交彙!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