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隻要土地握在手裡!”
“子孫後代總有用得上的那天!”
這話一出,滿殿震動。
眾人這才發現,這位一向被視為莽夫、隻靠父蔭的鄭國公,竟有如此遠見。
過去人們隻記得他與嶽父馮勝爭執不斷,以為不過是匹夫之勇,性情粗率。
比起其父開平王常遇春的赫赫威名,常茂似乎隻是個沾光的庸碌之輩。
可今日一席話,如驚雷破雲。
“誰說今天沒用的地,將來就無價值?”
“秦漢之時,天下中心不過關中一帶,江南儘是泥沼毒霧,人人避之不及。”
“那時誰能想到,如今蘇杭已是天下糧倉、商賈雲集?”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諸臣。
“說遠的還不夠。”
“再講近的。”
常茂聲音沉穩:“皇長孫未獻耐寒稻種之前,朝廷都打算放棄鐵嶺衛了。”
“遼東苦寒,土地貧瘠,誰願意去?”
“可如今呢?”
“那片地不僅守住了,還將變成千裡良田!”
“彆忘了它的位置——控扼北疆,俯瞰草原!”
殿中無人再言。
常茂內心那股戰意,仿佛壓抑太久,終於噴湧而出。
他的話語不再淩亂,反而字字如刀,直指核心。
“你這話站不住腳!”
齊泰身旁,一人驟然踏前一步。
“當年局勢逼人,怎能與今日高麗之局混為一談?”
“守土與拓疆,本就不是一回事。”
“你們武人渴望建功立業,可有誰問過大明百姓還願不願再戰?”
“洪武二十五年,戰火未歇,整整四分之一世紀。”
“陛下,該讓黎民喘口氣了,天下需要安寧。”
朝堂之上,文臣與武將的對立,已赤裸裸。
這番話一出,群臣震驚。
畢竟,龍椅之上坐著的,仍是那位親手打下江山的帝王。
一句“打了二十五年”,看似陳述,卻似暗藏鋒芒。
若被聽作怨懟先帝,禍事頃刻即至。
可說話之人,竟是方孝孺?
眾人愕然之餘,又見他立於齊泰之側,心中頓生波瀾。
目光不由自主,紛紛轉向殿中那位年輕的皇孫——朱允炫。
方孝孺、練子寧,皆出自東宮舊屬。
如今公然發聲,立場昭然若揭。
難道……他們已歸附二皇孫麾下?
再看常茂,乃皇長孫之舅,氣勢洶洶為戰而呼。
表麵是文武之爭,實則暗流洶湧。
有人忽然察覺,皇長孫近日動作頻頻。
其推行兩項國策:一曰“文教興國”,一曰“百工振業”。
前者觸犯儒林根本,後者動搖士人地位。
縱使他曾有功於社稷,在文官眼中,亦一筆勾銷。
反觀二皇孫,年歲已屆就藩之期。
往日裡,皇上從無此意,因早有意栽培朱允炆為繼。
其母由側妃升太子妃,軌跡清晰,無人不知。
可上次朝議,提及楊士奇時,皇上竟流露讓朱允炆出京之意。
更令人揣測的是,今日朱允炆之所以現身,乃是特許。
平日他正處禁足之中,不得踏入朝堂半步。
種種跡象疊加,氣氛怎會不異?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