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眉頭緊鎖:“什麼意思?”
朱允熥嘴角微揚,笑意如狐,森然而狡黠:
“修路。”
不等眾人發問,他已繼續開口——
“修一條晝出夜至的鐵道,讓周邊小國稍有異心……”
“他們的兵馬尚未集結。”
“我大明鐵甲,已列陣邊境。”
“這是一條碾過山河的路。”
“也是一條,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路。”
回來了!
兜兜轉轉之間,話題竟又繞回起點。
朱允通的舉動令人瞠目結舌。
他像提著線的傀儡師,牽動眾人鼻息,一步步走過爭論的層層階梯。
可當走到儘頭,撥開迷霧一看——
腳下赫然是出發之地。
“文教興國、百工振業!”
朱允炫與齊泰等人頓覺受辱,心頭火起。他們凝視著朱允通,目光如鐵。
“三殿下,我們所議,乃是高麗邊事。”
“並非修路這等瑣務。”
齊泰甩袖而立,怒意翻湧卻仍克製。他清楚身份之彆,不敢逾矩。但無論如何也未曾料到,朱允通竟能再次將話題引向此地。
環顧四周,朝中諸臣麵色微變。
齊泰嘴角泛起冷笑。
此事既被重提,便不再是一家之言,而是牽動滿朝文武的大事。
文教興國?
哼,誰還不知那皇長孫心中盤算?
扶持工匠,壯大百工?
莫不是想動搖千年科舉根基?
想廢“四書五經”為天下正統的地位?
荒唐至極!
齊泰甚至覺得,最不該著急的人反而是自己。
他抬眼望去。
大明朝堂雖以“六部”為主乾,卻另有特殊人物位列二品,地位尊崇。
他們未必掌權,卻象征禮法正統,連皇室亦需敬讓三分。
儒門孔家,孔訥便是其一。
對朝官而言,科舉或許隻是仕途工具;
但對孔家來說,“四書五經”乃是存續之根,立族之本!
縱然今日之孔家已非昔日可比,
可自大明開國以來,曆代帝王親授榮銜,禮遇有加。
如此根基,豈容輕動?
事實也正如此。
自朱允通開口之後,孔訥臉色驟然陰沉。
但他老謀深算,強行壓抑怒火,不動聲色。
齊泰再掃百官,人人神色凝重,空氣似已凍結。
方孝孺立於前排,雙拳緊握,眼中怒焰幾乎破眶而出,幾欲破口嗬斥。
齊泰險些笑出。
這般反應,正是他所期待。
三皇孫終究年輕氣盛。
越是顯露鋒芒,朝臣便越難接納那位皇長孫。
而在這間隙之中,二皇孫的勢力必將悄然擴張。
“三殿下,您這般言論,莫不是兒戲?”
“修路?”
“朝廷自有驛站,快馬接力,僅軍情緊急時提速一倍。”
“大軍行進,縱有坦途,又能改變幾何?”
方孝孺再度發問,語氣中似有深意,或許他早已知曉《雄鷹大典》上那一幕,又或許故意佯裝無知。也有可能,他本就在推波助瀾,試圖逼朱允通將心底的圖謀徹底袒露。
喜歡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請大家收藏:()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