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獨尊之位請下儒學!_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大明仙緣:我的皇孫在幕後 > 第315章 獨尊之位請下儒學!

第315章 獨尊之位請下儒學!(1 / 2)

朱允熥一字一句落下,百官神色隨之劇變。

到最後,滿殿文武,人人變色,呼吸凝滯。

就在此時。

朱元璋猛然起身,聲如洪鐘,震蕩梁柱。

“儒門講:有能者為師。”

“那我大明境內,但凡身懷絕技、品行端正之人,為何不可執教於學堂?”

“若有官員、大儒執意阻攔——”

“你們所逆的,不是咱。”

“是千千萬萬百姓!”

“若仍執意反對——”

他目光如刀,緩緩掃過全場:從詹徽,到孔訥、方孝孺、齊泰、傅友德、茹瑞,最後落在朱允墳臉上,久久停留,方才收回。

最終一句,重重砸落。

“你們對抗的,是大明萬民!”

刹那寂靜。

外頭風止雲停,殿內卻似驚雷炸裂。

眾人心頭轟鳴不止,眼前發白,魂魄幾欲離體。

良久之後,才有一道聲音顫巍巍響起。

“不以四書五經為獨尊,反設國學?難道四書五經,僅是國學之一部?”

朱允熥答得乾脆:“不錯。凡先賢遺世之經典,皆可入國學。譬如屈原《離騷》,司馬遷《史記》選章,司馬相如《鳳求凰》,《木蘭詩》一篇,諸葛孔明《出師表》……皆當列入其中。”

朱允熥接連列舉,言辭滔滔,直至話音稍歇。他眼中精光閃動,再度啟唇:“所謂國學,並非獨尊一家之言,而是彙聚百家智慧的結晶。”

“自虞、夏、商、周而下,曆春秋戰國,經秦漢、隋唐,直至兩宋——皆有其聲,皆存其道。”

“忠臣報國、舍身取義的文章,當入國學!”

“才子佳人、情動山河的詩篇,亦可入國學!”

“勸學勵誌、邊塞征伐、警醒世人、抒懷明誌、思念故土、珍重友情之作,凡能啟迪民智、滋養人心者,無一不可納入其中!”

語畢,奉天殿內鴉雀無聲。

“如此浩瀚的內容,竟隻是‘國學’一門?”

“那史學呢?地理呢?術算呢?”

“這……未免太過龐雜!天下學子,豈能儘數掌握?”

有人驚詫出聲,有人麵露疑慮。

但也有官員目光漸亮,心中萌生期待。

“若將史學並入,實為正途。讀史即是尋根問祖,讓人知曉我華夏血脈,從三皇五帝肇始,曆經興衰起伏,直至今日大明江山,每一步皆由先賢血汗鋪就。”

“以史為鏡,可知興替;通曉前事,方能明理啟慧。”

幾位原本隨齊泰在朝堂上慷慨陳詞的史官,此刻悄然變換姿態,神情振奮,眼神灼灼。

“況且,研習四書五經時,常遇典故艱深、義理晦澀之處,需借他書參詳印證。”

一名長須老臣緩步而出,直視方孝孺。

“希直,當年恩師宋濂曾對我們眾人言道——”

“他少時求學,酷愛書籍,不懼嚴寒,背負書箱,踏雪穿行於深穀峻嶺之間。寒冬凜冽,風雪數尺,雙腳凍裂渾然不覺。”

“如今太學生居高堂廣廈,衣食無憂,更應廣泛涉獵。縱不必如老師那般癡迷苦讀,然身為大明士子,理應熟知我族曆代沿革,此乃溯源之舉!”

“豈能容許將來國子監學子,被問及我族過往,卻支吾難答?”

“若是如此,科舉何用?教化何存?”

此言一出,連方孝孺昔日同門,竟也紛紛點頭應和。

一人接一人表態支持,毫無遲疑。

這群平日裡隻埋首修史、甚少涉足政爭的“翰林博士”,今日竟集體發聲,實屬罕見。

方孝孺麵色微沉,齊泰眉心緊鎖。

他們察覺到了一絲異樣。

方才那一番言論,先是把四書五經歸入國學範疇,再逐一提出史學、地理、術算等科目。

六大學問,層層展開。

每一門都厚重深遠,彼此並列,互為支撐。

這並非拆解舊製,而是另起高台,擴大格局。

原本報以反對之意的諸多官員,在震驚之餘,反而看到了機會,心中頓生歡喜。

就在此刻,兵部一位官員挺身而出,朗聲道:


最新小说: 絕世天驕 劍神掃地,吞諸天劍道 童話世界的玩具商人 華娛:計劃有變,我為頂流 要什麼江湖百美圖,我有兵器譜! 小鼻嘎芳齡五,隻愛乾飯加玩蠱 從三讓徐州開始輔佐劉備 重生八零:擠進首富榜 鳳凰展翅 福女種田忙,全家悔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