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幾天後,教練吳輝驅車帶著林風離開了位於市郊的戰隊基地,駛向市中心。車窗外的景象從開闊的園區逐漸變為繁華的都市街景,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陳博士是我大學時期的學長,後來專攻運動醫學和神經科學,特彆是在電競選手職業病防治和潛能開發這一塊,是國內的權威。”吳輝一邊開車,一邊向林風介紹,“很多頂尖戰隊的核心選手都曾在他那裡進行過谘詢和調理。你的情況比較特殊,我跟他大致提過,他很有興趣。”
林風安靜地聽著,目光掠過窗外飛速倒退的街景。他能感覺到吳輝話語中的關切和期待。在這個世界,這位教練是少數幾個真正關心“林風”這個人,而非僅僅關注“feng”這個id背後商業價值的人。
車子駛入一個環境清幽的科技園區,最終在一棟覆蓋著藍色玻璃幕牆的建築前停下。“前沿運動與神經科學研究中心”——門口的銘牌透著專業的冷峻感。
在簡潔而充滿科技感的接待室稍作等待後,一位穿著白大褂,戴著金絲邊眼鏡,年紀約莫四十多歲,氣質儒雅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他目光銳利卻並不讓人感到壓力,嘴角帶著一絲溫和的笑意。
“吳輝,好久不見。”陳博士先和吳教練打了個招呼,隨後目光便落在了林風身上,上下打量了一番,眼神中帶著純粹學術性的探究,“這位就是林風吧?你提交的那份訓練數據,很有意思。”
“陳博士,您好。”林風站起身,不卑不亢地問好。
“不用客氣,坐。”陳博士示意他們坐下,自己則坐在對麵,拿起一個平板電腦調出資料,“吳輝跟我說了你的情況,先天神經反射弧偏長,但戰術思維和局勢判斷能力極其出眾。我看過你保級賽的錄像,還有你最近幾天在那個‘多維預判程序’裡的數據……說實話,有些違背我目前的認知。”
他滑動屏幕,調出一幅神經信號傳導的模擬圖。
“普通人的神經信號傳導,像是一條標準的高速公路。”圖像上,一條光帶流暢地穿梭。“而根據你的描述和基礎體能測試推斷,你的信號傳導路徑,可能存在著一些先天的‘彎道’或‘梗阻’,導致信號傳遞時間延長。這就像開車,彆人走直線,你卻要繞路,自然慢。”
圖像上,代表林風的光帶變得曲折、頓挫。
“但是,”陳博士話鋒一轉,圖像切換成了林風在訓練程序中的決策時間軸,“你的決策速度,尤其是複雜環境下的最優解選擇速度,遠遠超過了正常職業選手的範疇,甚至逼近理論極限。這很矛盾。”
他放下平板,身體微微前傾,看著林風:“大腦發出了超高速的指令,身體卻無法完美執行。這種不匹配,會導致巨大的內耗。你最近是否經常感到精神疲憊、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甚至有時會出現短暫的手眼不協調感加劇的情況?”
林風心中微凜,這位陳博士果然名不虛傳,僅僅通過數據和初步觀察,就幾乎點破了他目前最大的困擾——係統警告的“肉身契合度不足”和“精神疲勞”。
“是的,尤其在高強度訓練後。”林風如實回答。
“這就對了。”陳博士點了點頭,“你的大腦是一台超頻運行的超級計算機,但連接它的外部設備——也就是你的身體,特彆是負責精細操作的周圍神經係統——卻有些跟不上。強行同步,不僅效率打折,還會對‘設備’和‘主機’都造成損傷。”
吳輝在一旁聽得眉頭緊鎖:“陳博士,那有什麼辦法嗎?他的天賦……不能浪費。”
“辦法不是沒有,但需要時間和耐心,而且沒有百分之百的保證。”陳博士站起身,“首先,我們需要進行一次更精細的生理檢測,量化你所謂的‘反射弧偏長’到底到了什麼程度,具體瓶頸在哪裡。”
接下來的兩個小時,林風在陳博士的指導下,進行了一係列林風從未想象過的精密檢測。不僅僅是簡單的手速測試,還包括了腦電波與肌肉電信號的同步監測、動態視覺追蹤與手部微動作關聯分析、甚至在模擬壓力環境下的神經應激反應測試。
冰冷的電極貼片,閃爍的屏幕,複雜的儀器嗡鳴。蘇喆能感覺到,【數據思維】天賦在被動地記錄和分析著這些儀器的工作原理和自身產生的海量數據流,但這種純粹的生理層麵探測,讓他有一種無所遁形的感覺。
檢測結束,陳博士看著綜合報告,沉思了許久。
“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獨特一些。”他斟酌著用詞,“你的神經信號傳導速度確實低於優秀電競選手的平均值,但並非不可救藥。真正的問題在於,你的信號‘穩定性’極差,尤其是在高負載決策時,波動非常劇烈。這導致你的操作時好時壞,好的時候接近常人,差的時候……就像信號斷流。”
他指向一幅腦手協調率的波形圖,上麵的曲線起伏如同險峻的山脈。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你的大腦在超負荷工作時,似乎會‘搶奪’本應分配給運動神經的資源,導致手部控製精度下降。這解釋了為什麼你思考越深,操作反而可能越變形。”
林風默然。這或許就是強行使用【數據思維】和微弱【精神力】在本界肉身帶來的排異反應。
“那解決方案呢?”吳輝急切地問。
“兩個方麵。”陳博士豎起兩根手指,“第一,身體層麵。你需要一套定製的神經肌肉控製訓練,不是練快,而是練‘準’和‘穩’。我會給你一套動作和生物反饋儀,幫助你重新建立更高效、更穩定的神經控製回路。這就像疏通河道,不能隻拓寬,還要加固堤壩。”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是‘用腦習慣’。”陳博士目光嚴肅地看向林風,“你必須學會‘降頻’。不是在需要的時候不去思考,而是要學會在非關鍵時刻,讓大腦真正放鬆下來,減少無效計算。你的大腦像一根始終繃緊的弦,再好的弦一直繃著也會失去彈性,甚至斷裂。你需要找到讓它‘鬆弛’的開關。”
“降頻……鬆弛……”林風若有所思。這與他之前嘗試強行“拉直”神經路徑的做法截然相反。
“不錯。”陳博士點頭,“有時候,慢下來,不是為了妥協,而是為了下一次更高效地爆發。你的問題不是手跟不上腦子,而是腦子和手的節奏沒有找到共鳴點。嘗試信任你的肌肉記憶,哪怕它並不完美。將最複雜的計算,用於最關鍵的選擇,而不是每一個微操。”
他遞給林風一個類似手環的設備和一份訓練計劃表。“這是生物反饋儀,它會監測你的神經緊張度。訓練時,試著跟隨它的引導,找到那種‘專注卻放鬆’的狀態。這很難,但至關重要。”
離開研究中心,坐回車上,吳輝看著沉默的林風,拍了拍他的肩膀:“彆壓力太大,陳博士說了,需要時間。至少我們現在找到了方向。”
林風看著窗外,手中握著那個微涼的生物反饋手環。
“專注卻放鬆……信任肌肉記憶……”他回味著陳博士的話。
這或許不僅僅是解決“手殘”問題的方法,更是一種對力量掌控的修行。在過往那些擁有毀天滅地力量的世界裡,他追求的是極致的強大。而在這個看似平凡的電競世界,他需要學習的,反而是如何與自身的“弱小”和解,如何控製那過於強大的“大腦”,如何去找到那根“弦”最恰當的鬆緊度。
這第六界,遠比他預想的要深邃。神經反應的超頻,或許並非單純的加速,而是……一種共鳴。
他閉上眼睛,嘗試著不再去對抗那股滯澀感,而是引導著意識,如同溪流漫過河床的石頭,去感知,去適應。
反饋手環上,代表神經緊張度的紅色指示燈,微微閃爍了一下,似乎……黯淡了那麼一絲。
喜歡快穿之我隻想超脫啊請大家收藏:()快穿之我隻想超脫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