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學校和澳洲經濟圈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1800年之龍騰四海 > 第41章 學校和澳洲經濟圈

第41章 學校和澳洲經濟圈(2 / 2)

他們對窮人和氣,對商人尊重,對匠人敬佩。

他們知道,真正的繁榮,不是靠壓榨,而是靠縫合——把產業、商販、匠人、百姓,一針一線,繡成一幅錦繡山河。

鐵礦港城的槍械工廠裡,工匠們仍在忙碌。

而這座城市的煙火氣,正越來越濃。

每一艘從澳洲歸來的海船,甲板上總少不了幾個興奮的海員,他們站在船舷邊,扯著嗓子跟同伴們講述鐵礦港的見聞。

“你們是沒見過那地方!鐵礦港,那才叫真正的繁華!”

他們說,一踏上那兒的碼頭,就能聽見鐵錘砸在鐵砧上的叮當聲、蒸汽機的轟鳴、海浪拍打船身的嘩啦聲,混在一起,像是這座城市的心跳。港口裡停泊著幾十條大大小小的海船,桅杆如林,帆布如雲,有的剛卸下來自印度的棉布,有的正裝滿鐵礦,準備運往廣州、新加坡,甚至歐洲。

碼頭上永遠擠滿了人——

挑夫們扛著沉重的麻袋,小販們吆喝著兜售剛出爐的麵包和醃魚,商人們穿著體麵的外套,和船長們討價還價。小巷子裡更是熙熙攘攘,攤販沿著街道兩側排開,賣瓷器的、賣刀具的、賣香料的,賣珍珠的,賣鹹魚的,甚至還有賣澳洲特產的袋鼠皮的部落獵人。

是的,每個部落在這裡也都有一個免費的攤位,這是牛野為了民族大融合。

“你們見過鐵道上的礦石馬車嗎?”一個老海員咧嘴笑道,“好家夥,上百台,一列馬車車隊拉過來,一次性能運上百噸的鐵礦!從早到晚,每個小時就有一趟,厲害啦”鐵軌從礦山一直延伸到港口,黑亮的鐵軌在陽光下閃著光,馬車轟隆隆地駛過,上百車夫們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揮著鞭子,六匹大馬拉動一個車廂,上百個車廂,那簡直壯觀無比啊。

更讓人震撼的是鋼鐵廠的煙囪,十幾根黑煙囪日夜不停地冒著濃煙,像是一片鋼鐵森林。工匠們在高溫的熔爐前揮汗如雨,鍛造出鐵軌、槍管、鐵錨,甚至聽說他們在搞什麼船的鋼鐵龍骨,真的奢侈啊。

“還有製鹽的工廠!”另一個海員插嘴道,“他們用海水蒸發,曬出雪白的鹽,堆得跟大山似的!”海水被引入巨大的蒸發爐,沿著大海上百座,白雲蒸騰好不壯觀。

蒸發出來的淡水,居然形成地下暗河,流去城外的莊稼地裡,存在上千個水窖裡。

城外,定期流水的小河溝和水渠縱橫交錯,灌溉著上萬畝良田,遠遠望去,綠油油的稻田和麥地望不到頭,像是大地鋪上了一層厚厚的絨毯。農民們趕著牛車,運送剛收割的莊稼,孩子們在田埂上奔跑,笑聲傳得很遠。

“那地方,現在有快兩萬人了,以後就是一個小廣州府啊”海員們總結道。

“以後,要不移民去算了,聽說工資很高,是我們的三倍!”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每一個聽過鐵礦港故事的人,都會忍不住向往——

那裡有忙碌的碼頭,有轟鳴的工廠,有熙熙攘攘的市集,有望不到頭的良田。

那裡,是真正的“新世界”。

在澳洲原住民的眼裡,鐵礦港城就像一片永不熄滅的發光林地,每天清晨當第一縷陽光穿透晨霧時,這座城市就會煥發出比叢林中最明亮的極光還要絢爛的光彩。

部落的年輕獵手們站在遠處的山丘上,望著這座神奇的城市:數千座木屋和石砌建築像蘑菇一樣從土地上冒出來,煙囪裡飄出的白煙在藍天下畫出優美的弧線。最讓他們驚奇的是那些筆直寬闊的道路,不像部落小徑那樣蜿蜒曲折,而是像獵人用長矛劃出的直線,一直延伸到遠方。

"看啊,"年長的薩滿指著港口,"那些巨大的木製怪物海船)又來了。"十多艘掛著不同旗幟的船隻停泊在碼頭邊,水手們像螞蟻一樣在甲板上忙碌。部落民們特彆喜歡那些沿著小巷一字排開的攤位,上麵擺滿了他們從未見過的物件:閃亮的玻璃珠子、印著奇怪圖案的布料、會發出悅耳聲音的金屬鈴鐺。

鐵礦港城最讓部落民感到安心的是公平的交易方式。城裡人不會像那些白皮膚的商人那樣用欺騙的手段換取他們的獸皮和寶石。

在專門設立的貿易區,城市管理者會拿出一個刻著神秘符號的軟木板賬本),上麵清楚地記錄著每次交易的價格。"他們給我們的銀色貨幣,"部落民們發現,"在城裡的任何地方都能買到東西。"

最讓部落孩子們興奮的是城裡每天都有新奇事物出現。今天可能是一輛會自己移動的木製怪物馬車),明天又會出現一個能放大遠處景物的玻璃圓盤望遠鏡)。城裡還有一座裝滿書籍的石頭房子圖書館),雖然部落民還看不懂上麵的文字,但他們喜歡聽城裡人講述那些遙遠國度的故事。

城市管理者為附近部落提供了固定的工作崗位。一些部落民在鐵礦場工作,他們強壯的身體特彆適合搬運礦石;一些婦女在製鹽廠幫忙晾曬海鹽;還有些年輕人成為了城市護衛隊的向導,他們熟悉叢林裡的每一條小徑。每到傍晚,這些工作的部落民會帶著閃亮的金屬貨幣回到自己的部落,換來食物和必需品。

"鐵礦港城就像一棵巨大的空心樹,"部落長老這樣形容,"它向所有願意靠近的人提供庇護和機會。"當夜幕降臨,城市裡點起的燈火像天上的星星一樣密集,部落民們圍坐在篝火旁,講述著這個神奇城市裡發生的新鮮事。對他們來說,鐵礦港城不僅是一個交易的地方,更是一個充滿可能性的新世界,在這裡,傳統與現代和諧共存,就像叢林與城市並肩生長。

月光如水,灑在澳洲內陸古老的篝火旁。幾位部落首領圍坐在巨大的篝火邊,火光映照在他們布滿圖騰紋身的臉上,投下深淺不一的陰影。

年邁的瓦拉穆首領用骨刀削下一片烤獸肉,緩緩開口:"我族年輕的獵手們,已經有三天沒有帶回足夠的獵物了。"他抬頭環視眾人,"荒野裡的袋鼠越來越少,野果也不如往年豐盛。"

圖拉爾首領——一個以勇猛著稱的中年戰士——煩躁地用長矛戳了戳火堆:"那些南麵的白人水手更糟!聽說他們搶走部落的珍珠,把人變成貨物賣掉,他們殘忍而無情。"他握緊了長矛,指節因用力而發白。

火堆旁沉默了一會兒。這時,一直低頭沉思的穆恩迪首領——來自靠近海岸線部落的智者——抬起了頭:"但我見過那些華人...他們不一樣。"

幾位首領的目光都轉向了他。

"去年,我的一個年輕族人去鐵礦港城附近采集草藥,"穆恩迪繼續說道,聲音低沉而慎重,"他回來後告訴我,那些華人商隊...他們不殺人,不搶劫,也不欺詐。"他伸出三根手指,強調道,"他們用閃亮的硬貨幣交換我們帶來的獸皮和草藥,稱量時公平公正。"

"我親眼見過,"年輕的卡萊亞首領插話道,他是部落裡少數去過鐵礦港城的,"在那個叫"市集巷"的地方,華人店主甚至允許我們賒賬,等打獵豐收後再來償還。"他的眼睛在火光下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他們教我的族人用新式魚鉤捕魚,那種帶倒刺的鐵鉤,一天能捕到的魚比我們傳統方法多得多。"

瓦拉穆首領放下骨刀,陷入了沉思:"所以...你是說,我們應該試著與他們和平相處?"

穆恩迪首領點點頭:"我的一個侄子去了鐵礦港城的鐵匠鋪工作。他說華人師傅們會耐心教導部落的年輕人打鐵技藝。"他伸出雙手比劃著,"那些黑亮的金屬工具,比我們用石頭打磨的鋒利得多。而且...他們提供食物和住所,每月還給予這些貝殼貨幣。"

圖拉爾首領仍然皺著眉頭:"但如果他們欺騙我們呢?那些白人傳教士也曾說過和平,結果卻帶來疾病和戰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卡萊亞首領搖了搖頭:"華人不同。我的表妹在他們的紡織廠工作,她說華人監工雖然嚴厲,但從不無故鞭打工人。而且...每個月都能領到足夠的貝殼貨幣,足夠養活全家。"他停頓了一下,"更重要的是,他們城裡有個"技藝學堂",專門教部落的年輕人各種手藝——木工、鐵匠、織布...甚至還有教我們讀寫簡單符號的課程。"

火堆劈啪作響,幾位首領陷入了長久的沉默。最終,瓦拉穆首領緩緩開口:"也許...我們應該派遣更多的年輕人去看看。"他看向穆恩迪,"你那個在鐵匠鋪工作的侄子,能帶幾個可靠的年輕人一起去嗎?"

穆恩迪點了點頭:"我已經和他談過了。他說華人師傅們願意接收五個部落的年輕人,教他們打鐵和製造工具的技藝。"

圖拉爾首領仍然有些猶豫,但最終也歎了口氣:"至少...比在荒野裡餓肚子強。"他看向遠方,"那些白人水手隻會搶奪,而這些華人...似乎真的想和我們做生意。"

月光下,幾位首領達成了共識。也許,與這些不同於其他外來者的華人和平相處,學習他們的技術,讓自己的年輕人找到穩定的工作,才是讓部落生存下去的新出路。畢竟,在這片越來越難以狩獵的荒野裡,找到一種新的生存方式,比固守傳統更為重要。

"明天,"瓦拉穆首領最終說道,"我會派信使通知各個部落。讓那些渴望學習手藝的年輕人...去鐵礦港城看看。"

第一縷晨光穿透桉樹叢林時,年輕的庫爾加已經整理好行囊。他站在部落聚集的聖岩前,看著同齡人們互相檢查對方的裝備——這是去往華人沿海據點的年輕人們出發前的傳統儀式。他的母親輕輕撫平他衣領的褶皺,父親則鄭重地將一柄磨得發亮的石斧掛在他腰間:"帶上這個,也許用得上。"

五年前,當第一批華人商船抵達澳洲海岸時,部落長老們曾激烈爭論是否該允許這些"長著奇怪膚色的外鄉人"建立據點。如今,十五個沿海華人城市已成為部落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每年旱季來臨前,都會有數百名部落青年踏上前往城市的道路,去換取珍貴的糧食和日用品。

"他們不鞭打我們,"去年回來的表兄這樣描述,"華人監工教我使用鐵鋸,每月給我五個銀子。"他的手臂上沒有鞭痕,肩膀寬厚,顯然營養充足。這個簡單的觀察改變了整個部落的看法。

最初隻是零星的年輕人外出務工。漸漸地,部落裡開始響起夾雜著漢語詞彙的交談聲。"工錢"、"工期"、"夥食"這些詞彙逐漸融入了部落語言。更令人驚訝的是,當第一批部落兒童被送到華人學校學習基礎漢語後,他們不僅學會了新語言,還帶回了關於衛生、耕作的新知識。

變化悄然發生。某個旱季,一個部落家庭竟在華人城市附近搭建了一座永久性木屋——這在傳統中是不可想象的。隨後,更多的木屋出現了,像雨後春筍般沿著華人修建的道路蔓延。華人投資者敏銳地發現了商機,在部落領地邊緣建立了伐木場和牧場,雇傭部落民工作,提供穩定的收入來源。

"我們需要集中交易的地方,"華人管理員這樣提議,在七到八個部落的中心地區,隻要有水源我們就建設一個集市,"讓各個村落的居民能集中買賣物資,不用搬著重物走很遠,我們用馬車來運輸。"

他們投資興建的市集很快成為周邊部落生活的新中心。最初,一些固執的老人反對繳納"十分之一的稅金",直到他們的酋長指著寬敞明亮的市集建築反問:"要不,你出錢建一個?免費給所有部落使用!",沒有人說話,因為不可能有這樣的資金和人力。

市集的成功催生了更多類似的經濟中心。道路如同部落傳說中的巨蛇,蜿蜒穿過內陸,連接起一個個新興的村莊。這些村莊最初隻是幾間木屋的聚集,很快發展成擁有商店、診所和學校的微型城鎮。華人城府帶來的不僅是資金,還有組織化的管理模式——定期維修道路、建立治安隊、規劃土地使用。

十年後,當庫爾加帶著妻子和孩子,帶著積蓄和手藝回到故鄉時,他幾乎認不出這片土地了。曾經散落的部落營地周圍,現在環繞著整齊的農田和牧場。道路兩旁,部落風格與華人建築元素融合的房屋鱗次櫛比。最大的那個市集已經發展成擁有三千居民的城鎮,每周三和周六的集市日,商隊從四麵八方趕來交易。

"我們不再是孤立於叢林的部落了,"老酋長在一次部落會議上這樣宣布,"我們是蘭芳國經濟圈的一部分。"他的話語中帶著前所未有的自豪,指向遠處那條直通華人省城的新修鐵路——那是部落與華人共同建設的未來之路。

在月光下,庫爾加聽著孩子們用流利的漢語背誦乘法表,看著妻子在華人引進的織布機廠的工作,他知道這種融合帶來的不僅是物質繁榮,更是一個古老文明獲得新生的機會。澳洲內陸的心臟,正隨著這個巨大經濟體的脈搏而有力跳動。

喜歡1800年之龍騰四海請大家收藏:()1800年之龍騰四海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係統綁定:我在虐文裡當救世主 冰痕之門 重生:這些人追著喂我吃軟飯 藥童百年,我成宗門老祖了 發現老婆是教皇怎麼辦? 府上來個嬌美人,陰鷙權臣強奪入帳 遊戲機廳四人組 虛空那片無量海 以殺證道,我殺心強億點怎麼了! 預見凶案現場後,我成了警局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