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牛野講課_1800年之龍騰四海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84章 牛野講課(1 / 2)

牛野在1814年在做一件事,這件事他覺得必須要用一年時間好好做一做。

有些事是外在,有些事是內在,內外要同修,媽祖軍才會真正的強大。

他要在媽祖軍裡培養一批人,讓一門新的學科在中華教育裡慢慢形成,那就是如何從數據看曆史和世界。

是的,文人筆下有一個世界。

但是,數字是不會騙人的,什麼朝代發奮圖強,什麼朝代一塌糊塗,數字會說明一切。

從1815年2月開始,到1815年的6月,他召集了一群學生和老師整理曆史文獻和資料。這裡麵有中國的,也有世界的,他要用一個數據構成的圖表,讓所有學子重新認識中華和世界的曆史真相。

1815年7月1日,這門課正式開講,這個係列課程的名字叫做《萬物歸真》。

而整個課程的第一堂課叫做《從鋼鐵數據看朝代作為》

牛野作為主講人,他直接掛出一張巨大的圖表,圖表的中心是一條曆史線,從漢代一直到滿清。

圖表的左側是每一個朝代關於鋼鐵製造業的技術突破,而右側是當時曆史文獻提供的鋼鐵製造總產量數據。

參與聽課的人,分為兩類,第一類是水手學校的優秀畢業生,第二類是鐵礦港城的各個管理部門年輕的主官們。

整個教室裡大約坐了有兩百人左右,這張圖打開時,隻有學生都在小聲的議論,教室裡像是有無數小蜜蜂,在嗡嗡嗡。

牛野開篇就是直指核心:“我要所有人思考一個問題,一個國家或一個文明其強大的本源到底是什麼?有誰能夠告訴我?”

這下說什麼的都有,亂哄哄的無法統一。

野火笑了,他伸手讓所有人安靜一下,他在問:“那麼我再問一個問題,在你們心裡中華哪個朝代最強大?所有人隻能選擇一個朝代!”

這下範圍縮小了很多,發出兩張紙,快速讓所有人做出選擇。

結果,漢占了一半,唐占了另一半!

野火笑了,他覺得這個數字合理。

他又問:“越強大的朝代是不是兵強馬壯,工商業發達?”

眾人認可!

接著他說道,“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鋼鐵數據是如何說的,看看這些數據和你們的理解是否一致!”

他指著圖表,

“中國鋼鐵技術的發展並非勻速前進,而是存在爆發期,技術快速進化,和停滯期,緩慢甚至倒退。我們現在綜合技術革新、產量、工藝複雜度、應用範圍等因素,來看看各個朝代他們的作為”

他把教鞭移到漢代:

“漢代前202–220年),中國鋼鐵技術偉大的奠基期。

高爐煉鐵豎爐)技術成熟,比歐洲早1000多年。

炒鋼法西漢晚期)發明,使鋼產量提升。

百煉鋼東漢)出現,用於製造寶劍如“環首刀”)。

產量:漢代生鐵年產量約五十萬噸,但技術仍以塊煉鐵+炒鋼為主。”

然後,他開始講解唐代:

“曆史又走過了四百年,我們來到唐代618–907年),這個朝代隻是技術傳承,但創新極少。

灌鋼法已知,但從未大規模推廣。

產量不如漢代或宋代,缺乏明確數據,但考古顯示他們的作坊規模甚至比不上漢代。

鋼鐵主要用於兵器唐刀),但工藝未顯著提升。

根據文獻看來,我們得出結論,整個唐代的鋼鐵技術基本是“守成期”,進步緩慢,甚至不如漢代活躍。”

接著,牛野開始講解宋代:

“其實,進化速度最快的朝代:宋代公元960–1279年)。

為什麼宋代鋼鐵製造業進化最快?

根據文獻,我們可以知道北宋時期,11世紀中國生鐵年產量約15萬噸,遠超同時期歐洲歐洲直到18世紀才達到類似規模),中華依然領先歐洲大約七百年。

《宋會要輯稿》記載,宋神宗時期1078年)鐵年產量達724萬斤約4000噸年,但地方誌顯示更高),而唐代高峰僅約200–300萬斤。

南宋時期,鋼鐵業進一步南移,福建、廣東等地成為新中心。

宋朝發明了“灌鋼法”生熟鐵混合冶煉)成熟並大規模應用南北朝起源,宋代普及),使鋼材質量大幅提升。開始采用煤炭大規模用於冶鐵比歐洲早六百年),提高爐溫,降低木炭依賴。

宋代的炒鋼法生鐵脫碳成鋼)優化,生產效率提高。出現“百煉鋼”向“灌鋼”轉型,鋼材更均勻、成本更低。

軍事:宋軍裝備大量精良鋼刀、複合鎧甲如“步人甲”)、神臂弩鋼材。

民用:鐵製農具犁鏵、鐮刀)、工具鐵釘、鐵鍋)普及,甚至出口海外。

工程:鐵索橋如瀘定橋前身)、鐵塔如開封開寶寺塔)出現。

我們的得出一個結論:宋代鋼鐵技術進步最快,產量、工藝、應用全麵突破,堪稱“中國古代鋼鐵工業的黃金時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再來看明代1368–1644年)這是一個恢複與局部創新的時代。

焦炭煉鐵明末)開始試驗比歐洲早約200年,但未普及)。

灌鋼法繼續優化,鋼材質量穩定。產量恢複因戰亂後經濟複蘇),但未超越宋代高峰。

第一次出現“镔鐵”烏茲鋼進口)與本土鋼材競爭,這說明國外的鐵料已經和我們相當,甚至優於我們才有可能進口。

有進步,但受限於社會體製,重農抑商,增速不如宋代。”

“最後我們來看看大清,這是一個從領先到落後的時代。

明末清初仍有焦炭煉鐵試驗,但清朝官方抑製工商業,技術徹底停滯。

18世紀後,中國鋼鐵產量被英國超越。滿清仍以傳統木炭高爐為主,未發展出近代煉鋼法,如貝塞麥轉爐。

清代鋼鐵製造業在18–19世紀幾乎停滯,甚至倒退,最終被西方超越。”

牛野最後做了總結:

“中華曆史上下五千年,秦漢時發奮圖強,工業快速發展,他們幾乎為中華文明留下了最輝煌的鋼鐵科學和工業遺產,他們為中華奠定了千年的優勢;

而整個漫長的唐代,對於鋼鐵技術和鋼鐵產量而言,都是一個碌碌無為的朝代,他們浪費了寶貴的時間。

宋代鋼鐵發達,產量大,鐵器便宜,大規模製造精良武器和工具,百姓可以自由擁有鐵器,到宋代我們還領先歐洲約700年;

明代有一些技術進步,但走到明末,焦炭煉鋼已經發明,可惜沒有時間推廣開來,焦炭煉鐵法歐洲還要晚兩百年才會出現;

而清,其鋼鐵反而落後,工藝水平甚至落後於明代的焦炭煉鐵技術。”

牛野放下粉筆,沉重的說道:

“然後,西方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拚命,他們的冶煉技術和產量就在中華閉眼沉睡的日子裡,一步步趕超上來,直到現在從質量到產量的全麵超越。”

他講完,大教室裡無比沉默,學生們仿佛看到先祖在一千八百年前高高站在人類鋼鐵製造業的頂端,他們可以俯視蒼茫大地,誰與爭鋒!

他們也看到了,大唐王朝的風花雪月,卻碌碌無為的那個時代。那些唐詩裡的天朝上國,居然毫無創新和創造,這真是大唐嗎?

最為奇怪的是宋,他們居然有那麼大的產量,這超出他們的想象。

明與清,在快速滑落,這到底是為什麼?

終於,

有第一個學生舉手提問:“先生,宋如此強大的鋼鐵製造業,為何會不斷丟失國土,一直到亡國也從未收回過北方領土?”

牛野也歎息道:“是啊!宋朝鍛造如此多鋼鐵,為何沒有一支擁有鋼鐵般意誌的軍隊呢?這是我們以後的一個課題,將軍隊的戰鬥力問題,我會為大家解答,什麼樣的人組合起來,才是真正有戰鬥力的軍隊!”


最新小说: 福女種田忙,全家悔斷腸 表妹且慢 政府招待所 歡喜:做宋倩背後的男人,推 血色記憶:江湖往事 鬥破:蕭炎我是你二爺 大秦,我,最尊太子,召喚不良人 搬空家產嫁軍少!資本大小姐好孕生雙胎 帶娃歸來後,前夫跪地輕哄 鬥羅:饕餮神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