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蓬萊新政,流民歸心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51章 蓬萊新政,流民歸心

第51章 蓬萊新政,流民歸心(1 / 1)

天啟七年,暮春的晨露還凝在蓬萊城的雉堞上,衙署前的空地上已擠滿了人。流民們扶老攜幼,揣著忐忑與期盼,目光死死盯著牆根處那張剛貼好的黃紙——那是王巢親筆下的“墾荒政令”,墨跡未乾,每一個字都像帶著暖意。

“都安靜些!聽沈先生念政令!”趙大勇帶著幾名民團骨乾維持秩序,粗啞的嗓音壓過了人群的竊竊私語。沈文捧著政令副本走上臨時搭起的土台,清了清嗓子,朗聲道:“蓬萊千戶所令:凡流民願開墾城東荒地者,每戶分田十畝,三年之內,免繳一切賦稅;官府提供曲轅犁、糧種,開墾期間每日供給口糧二升!”

話音剛落,人群瞬間炸了鍋。

“啥?分十畝地?還免三年稅?”先前在粥棚領粥的濰縣漢子往前擠了擠,滿臉不敢置信。他這輩子見過的官府告示,不是催繳賦稅就是強征勞役,這般“天上掉餡餅”的事,想都不敢想。

旁邊的老婦人攥著孫子的手,渾濁的眼睛裡泛起淚光:“沈先生,這是真的?不會是哄我們去做苦工吧?”張懷安在任時的“假賑濟真奴役”,至今仍是流民們心頭的陰影。

沈文放下政令,走到土台邊,聲音溫和卻堅定:“老夫人放心,王大人言出必行。昨日已清點好糧種與農具,今日就可登記領田,明日便能開工。”他抬手示意,兩名仆役推著一輛糧車過來,掀開麻袋,雪白的大米傾瀉而出,“這是王大人從‘南洋商隊’調來的糧食,共十萬斤,專門接濟墾荒的鄉親,管夠!”

人群中的疑慮瞬間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壓抑不住的狂喜。“俺要報名!俺有力氣!”“俺也去!俺以前種過地!”流民們爭相往前湧,趙大勇立刻指揮人搬來桌椅,擺上筆墨賬簿,登記工作有條不紊地展開。王巢站在衙署二樓的窗前,看著樓下湧動的人潮,指尖在窗欞上輕輕敲擊——穩住流民的第一步,成了。

“公子,這是學堂和講武堂的選址圖紙。”沈文處理完登記事宜,捧著兩張草圖走進來。王巢接過一看,蓬萊城東南角的地塊圈得清清楚楚,那裡原是張懷安的私人菜園,如今已清理乾淨,地基都已夯實;衛所舊營地基則在城北,殘垣斷壁間還能看出往日的規模,稍作修繕便可使用。

“就按這個來。”王巢點頭,“學堂取名‘王家學堂’,首批招兩百名孩童,優先選墾荒流民的子女;講武堂叫‘登州講武堂’,從民團裡挑五十名骨乾,要能打、肯學的。”他頓了頓,補充道,“教書先生找落魄秀才,俸祿給足;講武堂的教官,我親自來。”

三日後,王家學堂率先開課。清晨的陽光剛爬上牆頭,兩百名孩童便背著沈文統一購置的粗布書包,怯生生地站在學堂門口。他們大多衣衫襤褸,臉上還帶著泥土,手裡緊緊攥著母親塞的乾硬窩頭,眼神裡滿是好奇與惶恐。

“都進來吧,按高矮站好。”教書先生姓周,原是青州府的秀才,因得罪鄉紳被罷了功名,聽聞王巢招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了。他穿著洗得發白的長衫,試圖擺出威嚴的樣子,可麵對一群連紙筆都沒見過的孩童,還是有些手足無措。

王巢提著一摞識字卡片走進來,見周先生正對著亂哄哄的孩童發愁,忍不住笑了。“周先生,先教他們認‘人’‘田’‘糧’這幾個字,接地氣,好記。”他拿起一張卡片,走到最前排的小男孩麵前,“你叫什麼名字?”

小男孩縮了縮脖子,小聲道:“狗蛋。”

“狗蛋好名字。”王巢蹲下身,指著卡片上的“人”字,“這個字念‘人’,咱們都是人,要好好讀書,以後才能不當流民,不受欺負。”他說得直白,狗蛋似懂非懂地點點頭,跟著念了一聲“人”。

有了開頭,其他孩童也放開了些。王巢乾脆站在講台上,拿著卡片逐字教讀,還編了簡單的口訣:“‘田’字四方,種糧養娘;‘糧’字有米,吃飽不饑。”孩童們跟著念,聲音從怯生生變得越來越響亮,周先生也漸漸找到了節奏,在黑板上寫下生字,教他們臨摹。

可難題很快就來了。多數孩童連握筆都不會,筆尖在紙上亂塗亂畫,有的甚至把墨汁抹到了臉上;算術課更成了重災區,十以內的加減法教了三遍,還是有人算錯。周先生擦著額頭的汗,對前來巡查的王巢苦笑:“公子,這掃盲比考秀才還難。”

王巢看著滿教室的“小花臉”,無奈地自嘲:“何止難,簡直是難翻倍。”他琢磨片刻,讓人找來小石子、柴棍當教具,用“五個石子加三個石子”教加法,又把識字卡片貼在學堂牆上,讓孩童們隨時能看。“慢慢來,他們餓怕了,知道讀書能換來安穩日子,自然會用心。”

相比學堂的雞飛狗跳,登州講武堂的開局更顯尷尬。五十名民團骨乾都是從屍山血海裡爬出來的,刀槍耍得嫻熟,可麵對王巢擺在桌上的沙盤和戰術手冊,個個麵露難色。趙大勇撓著頭,直言不諱:“公子,俺們打仗靠的是勇猛,這‘戰術理論’有啥用?不如多練幾套刀法實在。”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話引來了一片附和。“就是,上次打黑風寨,衝上去砍就完了!”“沙盤上畫的道道,能擋得住刀槍?”骨乾們七嘴八舌,眼神裡滿是質疑——在他們看來,戰場拚的是力氣和膽量,這些“紙上談兵”的東西純屬多餘。

王巢沒動怒,反而讓人搬來桌椅,擺上茶水。“趙大哥,你說打黑風寨靠勇猛,那要是對方有十倍兵力,還設了陷阱,光靠勇猛能贏嗎?”他指著沙盤,隨手撒上幾把石子,“這沙盤上的不是道道,是地形;手冊上的不是空話,是死人堆裡總結的經驗。”

他拿起木炭,在沙盤上畫出黑風寨的地形,又標出護莊隊的進攻路線:“上次咱們能贏,一是有燧發槍,二是我摸清了他們的布防,繞開了陷阱。要是不懂偵查、不懂部署,貿然衝鋒,弟兄們得死多少?”

趙大勇愣住了,其他骨乾也陷入了沉默。他們想起以前跟著張懷安打仗,每次都是一窩蜂往上衝,死傷慘重卻沒什麼戰果,現在想來,確實是缺了章法。

“我教你們的‘地形利用’‘火力協同’,不是讓你們當書呆子。”王巢站起身,拿起一把長刀,“明天開始,上午學理論,下午搞演練,把沙盤上的道道,用到校場上。誰要是覺得沒用,隨時可以走,但以後打仗,彆怪我沒教過你們保命的本事。”

接下來的日子,蓬萊城熱鬨了起來。城東的荒地上,流民們扶著曲轅犁開墾土地,田埂上不時傳來孩童的歡笑聲;東南角的學堂裡,琅琅書聲取代了往日的寂靜,孩童們握著筆的小手越來越穩;城北的講武堂中,骨乾們從起初的抵觸到主動提問,沙盤推演時的爭論聲此起彼伏。

王巢每日穿梭在三地之間:清晨去學堂看孩童們識字,上午到講武堂授課,下午去荒地查看墾荒進度,傍晚則和沈文核對糧草與農具的發放賬目。看著流民們臉上漸漸多起來的笑容,孩童們越來越熟練的讀寫,骨乾們在沙盤前越來越清晰的思路,他疲憊卻滿足。

這日傍晚,王巢剛回到衙署,周先生便興衝衝地跑來:“公子,狗蛋他們已經能認五十個漢字了!算術也能算對二十以內的加減法了!”話音剛落,趙大勇也推門而入,手裡拿著演練報告:“公子,按您教的‘火力協同’,火槍營和步兵營配合,演練時傷亡比以前少了一半!”

王巢看著兩人臉上的笑意,拿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窗外的夕陽正緩緩沉入渤海,將海麵染成一片金紅,和幾日前他站在城樓上看到的景象一樣壯闊,卻又多了幾分煙火氣。

“掃盲與練兵並行,難度確實翻倍。”他輕聲自語,嘴角卻揚起一抹笑意,“但值得。”

沈文端著新整理的民心麵板走進來,上麵的數字格外醒目:“當前蓬萊民心好感度:96擁戴)”。“公子,百姓都說您不僅給了他們田地糧食,還為孩子鋪了出路,為弟兄們指了明路,比活菩薩還親呢!”

王巢看向窗外,遠處的荒地上,流民們搭建的茅草屋已連成一片,炊煙嫋嫋;學堂的方向,隱約還能聽到孩童們哼唱他編的識字歌謠。他知道,蓬萊的新政才剛剛起步,前路還有無數難題,但隻要民心在,根基在,一切就都有希望。

夜色漸濃,蓬萊城漸漸安靜下來,隻有講武堂的油燈還亮著,骨乾們仍在沙盤前推演戰術;學堂的窗台上,整齊擺放著孩童們寫滿漢字的作業本。王巢站在窗前,望著這片正在蘇醒的土地,心中愈發堅定——這裡的每一粒種子,每一聲書聲,每一次演練,都是未來的希望。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金瓶梅講什麼 什麼叫我是怪談? 我能回到末世前一周 快穿:當女配拿女主劇本 被八零糙漢嬌寵,末世女配美又颯 超神學院之時空薔薇 飛來的兒子 天才小師姐她偏要當廢物 劍仙抬眸,萬劍低吟 分手後,每天都犯男人犯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