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二年五月中旬,蓬萊主城的晨霧尚未散儘,登州衛演武場上已響起整齊的腳步聲。三百餘名身著勁裝的士兵列成十排,手中握著短刀與弓弩,腰間彆著水壺與乾糧,目光銳利如鷹——這是王巢從陸軍與水師中篩選出的精銳,今日將在此接受最終考核,勝者將加入新組建的“登州斥候隊”。
王巢站在演武場的高台上,身旁的沈文捧著一份名冊,上麵記錄著每位士兵的籍貫、武藝特長與戰場履曆。“公子,這三百人都是軍中佼佼者,有擅長追蹤的獵戶出身士兵,有熟悉海路的漁民子弟,還有曾在邊軍擔任過斥候的老兵,綜合素質遠超普通士兵。”
王巢點點頭,目光掃過台下的士兵,聲音透過晨霧傳遍全場:“今日考核分三項——負重奔襲、地形辨識、隱蔽偵查,每項合格者方能留下。記住,斥候是登州的眼睛與耳朵,你們的任務是深入敵後、收集情報,稍有不慎便會危及性命,若有人畏懼,現在便可退出。”
話音落下,演武場上鴉雀無聲,沒有一人挪動腳步。王巢滿意地抬手:“第一項,負重奔襲!每人背負三十斤沙袋,繞演武場跑五十圈,半個時辰內完成者晉級!”
隨著號角聲響起,士兵們立刻卸下多餘裝備,背起沙袋衝向跑道。晨霧中,一個個身影如獵豹般疾馳,沙袋在背上上下顛簸,汗水很快浸濕了他們的勁裝。半個時辰後,一百八十名士兵率先衝過終點,其餘士兵則因體力不支被淘汰。
接下來的地形辨識考核,王巢讓人在演武場東側的山林中設置了二十個標記點,每個標記點都藏有一張寫有暗號的紙條,士兵需在一個時辰內找到至少十個標記點並帶回紙條。考核開始後,士兵們迅速散開,有的爬上樹梢觀察地形,有的循著泥土痕跡追蹤標記,還有的借助鳥鳴判斷方向——曾在邊軍擔任斥候的老兵趙虎,憑借多年的經驗,僅用四刻鐘便找到了十五個標記點,成為此項考核的第一名。
最後一項隱蔽偵查考核,王巢讓五十名士兵扮演“敵軍”,在演武場西側的村落中巡邏,其餘士兵需在不被發現的情況下,潛入村落中心獲取“敵軍”的布防圖。趙虎將自己的衣服染成與草木相近的綠色,趴在草叢中緩緩移動,避開“敵軍”的巡邏路線,最終成功拿到布防圖;漁民子弟周水生則借助村落旁的河流,潛水繞到村落後方,從窗戶翻入屋內獲取情報。
日落時分,考核全部結束,最終有一百名士兵脫穎而出。王巢將他們召集到高台下,手中捧著一百枚刻有“登斥候”字樣的銅牌:“從今日起,你們便是登州斥候隊的一員,這枚銅牌是你們的身份憑證,若不幸被俘,可自行銷毀。我給你們三天時間休整,三日後在此集結,領取任務。”
士兵們接過銅牌,緊緊握在手中,眼中滿是激動——成為斥候不僅意味著更高的軍餉,更代表著王巢對他們的信任。趙虎將銅牌係在腰間,對身旁的周水生笑道:“以後咱們就是同隊兄弟了,我熟悉陸路,你精通海路,定能替登州守住這雙眼睛。”
三日後,登州斥候隊在演武場集結。王巢將他們分成十組,每組十人,其中六組負責陸路偵查,四組負責海路偵查。他手中拿著一份地圖,在桌上鋪開:“陸路六組,分彆潛入萊州、青州、天津、濟南、東昌、兗州,重點收集當地官府的動向、駐軍數量、糧草儲備,以及是否有流民聚集或盜匪活動;海路四組,偽裝成漁民,駕駛漁船在渤海與黃海海域巡邏,偵查倭寇與海盜的船隻數量、活動軌跡,以及他們的補給據點。”
說著,王巢從懷中取出十本裝訂成冊的《情報收集手冊》,分發給每組組長:“手冊中詳細記錄了情報收集的重點、暗號編碼方式與緊急聯絡信號,你們需熟記於心,絕不能泄露給任何人。另外,每組配備三匹快馬、五張偽造的路引,海路組還會額外配備指南針與望遠鏡,確保你們的安全與任務順利。”
陸路一組組長趙虎接過手冊,翻開第一頁,隻見上麵寫著“情報收集三不原則——不暴露身份、不卷入衝突、不遺漏關鍵信息”。他抬頭看向王巢:“將軍,若在偵查中遇到危險,我們該如何應對?”
“若遇危險,優先保全性命與情報,可點燃隨身攜帶的信號彈,附近的登州衛駐軍會立刻支援。”王巢頓了頓,補充道,“但記住,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能動用信號彈,以免暴露行蹤。”
次日清晨,十組斥候分彆出發。陸路一組的趙虎帶著九名隊員,身著平民服飾,背著貨郎的擔子,偽裝成走街串巷的商販,向萊州方向行進。行至萊州府邊界時,遇到官府的巡檢盤問,趙虎從容地遞上偽造的路引,口中說道:“小人是登州來的貨郎,專門販賣絲綢與瓷器,還望官爺行個方便。”
巡檢接過路引,仔細檢查了一番,又看了看擔子中的貨物,並未發現異常,便揮手放行。趙虎等人繼續前行,進入萊州城後,他們兵分三路——兩人在市集上與百姓閒聊,收集萊州的民生信息;三人在官府附近的茶館喝茶,偷聽官員的談話;趙虎則帶著其餘四人,觀察萊州衛的駐軍情況,記錄下軍營的位置、人數與武器裝備。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傍晚時分,趙虎等人在城外的破廟中彙合。“萊州衛現有駐軍五千人,其中騎兵五百人,步兵四千五百人,武器以刀槍為主,火炮僅有十門老舊的佛郎機炮,糧草儲備不足三個月。”趙虎將收集到的情報一一記錄在紙上,用手冊中的暗號編碼後,交給負責傳遞情報的隊員,“你立刻騎馬返回登州,將情報交給沈文大人,切記路上不可停留。”
負責傳遞情報的隊員接過情報,塞進貼身的布袋中,翻身上馬,朝著登州的方向疾馳而去。此時,潛入青州的陸路二組也已收集到情報——青州府近期因旱災導致糧食減產,百姓生活困苦,已有部分流民向登州方向移動;青州衛的駐軍正忙著鎮壓流民,防備較為鬆懈。
海路一組的周水生帶著隊員,駕駛著一艘普通的漁船,在渤海海域巡邏。他們將望遠鏡藏在魚簍中,表麵上忙著捕魚,實則密切關注著海麵上來往的船隻。這日午後,周水生發現遠處有三艘掛著黑色旗幟的船隻在海麵遊蕩,船身較小,速度極快——根據手冊中的描述,這正是倭寇常用的快船。
周水生立刻讓隊員假裝收網,將漁船駛向靠近倭寇船隻的方向,同時用手勢示意隊員記錄倭寇船隻的數量、航向與速度。當倭寇船隻靠近時,周水生聽到船上的人說著日語,還看到他們手中握著長刀與弓箭。待倭寇船隻遠去後,周水生立刻拿出情報本,將觀察到的信息記錄下來,又用指南針確定倭寇船隻的去向是遼東半島附近的海域。
黃昏時分,周水生等人將漁船駛向蓬萊港附近的秘密聯絡點——一處隱蔽的海灣,那裡有登州衛的士兵負責接收情報。周水生將情報交給聯絡點的士兵,叮囑道:“倭寇船隻可能在遼東半島附近活動,需儘快通知水師加強戒備。”
為了確保情報能及時傳回登州,王巢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情報傳遞機製。陸路方麵,他在登州與周邊府縣之間設立了十個驛站,每個驛站配備五匹快馬與兩名驛卒,斥候收集到的情報可通過驛站接力傳遞,最快一日內便能傳回登州;海路方麵,除了秘密聯絡點,他還讓水師的巡邏船每日在固定時間與海路斥候的漁船碰麵,接收情報,若遇到緊急情況,斥候可點燃紅色信號彈,巡邏船會立刻前來接應。
六月初五,第一批情報陸續傳回登州。沈文將情報整理成冊,送到王巢的書房:“萊州、青州、天津的情報已收到,萊州衛軍力薄弱,青州有流民動向,天津衛近期新增駐軍三千人,疑似在防備後金南下。海路方麵,渤海海域發現三艘倭寇快船,黃海海域暫無異常。”
王巢接過情報冊,仔細翻閱起來。當看到青州有流民向登州移動時,他立刻讓沈文通知登州府衙:“讓府衙在城外設立流民收容所,提供食物與住處,同時安排斥候密切關注流民的動向,防止有奸細混入其中。”
“屬下這就去辦!”沈文剛要起身,又想起一事,“公子,天津衛新增駐軍的事,是否需要進一步偵查?”
“當然需要。”王巢點頭,“讓潛入天津的陸路三組,重點偵查新增駐軍的將領是誰、武器裝備如何,以及他們的部署意圖,務必在三日內傳回詳細情報。”
接下來的幾日,更多的情報傳回登州——濟南府的官府正在加緊征收賦稅,百姓怨聲載道;東昌府發現有盜匪活動,已劫掠了三個村落;兗州府的駐軍正在修繕城牆,疑似在防備流寇;黃海海域發現兩艘海盜船,正沿著海岸線向南移動。
王巢將這些情報逐一標注在地圖上,形成了一張覆蓋山東半島與渤海、黃海海域的情報網。他看著地圖上的標記,對沈文說道:“從情報來看,周邊府縣的局勢並不穩定,有流民、有盜匪、有倭寇,若不提前防備,很可能會影響登州的安定。”
“公子打算如何應對?”沈文問道。
“流民方麵,收容的同時要甄彆身份,安排有勞動力的流民參與道路修建與農田開墾;盜匪方麵,讓陸軍派出小隊,配合當地官府清剿;倭寇與海盜方麵,通知水師加強巡邏,一旦發現其蹤跡,立刻上報,必要時可主動出擊。”王巢頓了頓,補充道,“另外,讓斥候隊擴大偵查範圍,將偵查區域延伸到遼東半島與朝鮮半島附近,防止倭寇從海路突襲登州。”
六月初十,潛入天津的陸路三組傳回緊急情報——天津衛新增的三千駐軍,由總兵官馬世龍統領,配備了十門紅衣大炮與五百支鳥銃,近期正在操練水師,疑似準備從海路支援遼東。王巢看到情報後,立刻召集水師校尉周濤與陸軍校尉吳謙議事。
“馬世龍的水師若從海路支援遼東,必然會經過登州附近的海域。”王巢指著地圖上的天津與登州之間的航線,“你們需密切關注其動向,若其船隻在登州海域停留,需派人詢問來意,但不可與之發生衝突;若其有異常舉動,立刻上報。”
“屬下明白!”周濤與吳謙齊聲應道。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時,海路四組的斥候在黃海海域發現了海盜船的蹤跡——兩艘海盜船正停靠在一座無人島嶼上補給,船上有五十餘名海盜,配備了十支鳥銃與二十把長刀。周濤接到情報後,立刻率領五艘福船前往圍剿。當水師戰船靠近島嶼時,海盜們才發現動靜,慌忙登船逃竄。周濤下令開炮,紅衣大炮的炮彈落在海盜船附近,激起的水花將海盜船逼停。最終,水師士兵成功抓獲所有海盜,繳獲了大量的贓物與武器。
消息傳回登州,王巢心中稍安——這是斥候隊組建以來,首次通過情報協助水師完成圍剿任務,證明情報網絡已初步發揮作用。他走到書房的窗前,看著遠處的演武場,斥候隊的士兵們正在進行新的訓練,有的在練習攀爬城牆,有的在學習密碼破譯,還有的在模擬海上偵查。
“公子,斥候隊的第二批情報已傳回,萊州府近期將舉辦科舉考試,青州府的流民已基本安置完畢,天津衛的水師暫無動向。”沈文拿著新的情報冊走進書房,臉上帶著欣慰,“現在登州周邊的情況,咱們都了如指掌,再也不用擔心被人突襲了。”
王巢接過情報冊,翻開第一頁,上麵記錄著萊州科舉考試的時間、地點與參與人數,甚至還有考官的姓名與背景。他笑著說道:“這斥候隊果然沒讓我失望,以後還要加強他們的訓練,讓他們不僅能收集情報,還能進行簡單的破壞與營救任務。”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透過窗戶灑在情報冊上,照亮了上麵密密麻麻的字跡。王巢將情報冊放在書架上,與之前的情報冊整齊排列——這些情報,是登州安定的保障,也是他製定策略的依據。他知道,情報網絡的建設並非一蹴而就,未來還需不斷完善,讓這雙“眼睛”看得更遠、更清,讓登州在複雜的局勢中始終立於不敗之地。
夜風漸起,書房外傳來巡邏士兵的腳步聲。王巢站在窗前,眺望遠方的渤海灣,海麵上漁火點點,那是海路斥候的漁船正在巡邏。他相信,有了這張覆蓋周邊的情報網絡,登州定能抵禦住任何風雨,守護好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讓繁榮與安定永遠延續下去。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