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六月下旬的登萊,暑氣漸濃,登州衛校場的楊樹枝葉已長得鬱鬱蔥蔥,陽光透過葉片的縫隙灑在地麵,形成斑駁的光影。講武堂的沙盤室內,一場激烈的模擬演練剛結束,學員們卻沒有像往常一樣散去,而是圍在沙盤旁爭論不休——“如果敵軍有火炮支援,咱們的步兵衝鋒就是送死!”“沒有足夠的糧草,就算守住了陣地也撐不了幾天!”“咱們隻練陸戰,要是敵軍從海上打過來怎麼辦?”
這些爭論傳到王巢耳中時,他正在與趙烈、馬坤查看講武堂的課程表。聽到學員們的聲音,王巢放下手中的表格,笑著說道:“看來學員們比咱們更清楚,隻學基礎戰術和體能遠遠不夠。現在咱們有了燧發槍、火炮,還有了水師戰船,必須培養專門的人才,才能把這些武器和部隊的作用發揮到最大。”
趙烈深以為然:“大人說得對!之前咱們和流寇作戰,就因為沒有專門的炮兵指揮,火炮放得又散又亂,沒起到多大作用;還有一次,因為糧草調度不及時,士兵們餓了兩天肚子,差點影響了戰局。要是能有懂炮兵、懂後勤的軍官,這些問題就能解決了。”
“那咱們就新增幾門專門的課程。”王巢拿起筆,在課程表上寫下“炮兵指揮”“後勤管理”“水師戰術”三個科目,“炮兵指揮課,教學員們如何操作火炮、如何布置炮兵陣地、如何配合步兵作戰;後勤管理課,教他們如何籌集糧草、如何運輸物資、如何管理軍營的補給;水師戰術課,就教他們如何指揮戰船、如何進行海戰、如何配合陸軍防守海岸。”
馬坤立刻補充道:“這三門課都需要專業的人來教——炮兵指揮需要懂火炮原理的人,後勤管理需要懂糧草調度的人,水師戰術需要懂海戰的人。咱們講武堂的教官大多擅長陸戰,怕是教不了這些。”
“這個我已經想到了。”王巢放下筆,“炮兵指揮課,我讓軍工坊的陳鐵和幾個資深工匠來講——他們天天造火炮,最懂火炮的原理和操作;後勤管理課,就讓負責糧道的周倉來教,他管了登萊三年的糧草,經驗豐富;水師戰術課,我已經寫信給水師統領鄭虎,讓他派幾個有海戰經驗的將領過來任教。”
三人商議妥當後,第二天一早就把新增課程的消息告訴了學員們。學員們得知後,都興奮不已,紛紛圍到報名處,想要選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李定國和劉文秀也擠在人群中,李定國看著課程表,眼神堅定地說道:“我選炮兵指揮和後勤管理——現在打仗越來越依賴火炮,懂炮兵指揮能更好地配合步兵;而且,後勤是軍隊的命脈,不懂後勤,打不了持久戰。”
劉文秀則笑著說:“我選水師戰術和炮兵指揮——咱們登萊靠海,早晚要和敵軍的水師打仗,學水師戰術能派上用場;而且,我想看看火炮到底有多厲害,以後說不定能指揮炮兵支援騎兵衝鋒。”
兩人報完名後,發現不少學員都和他們一樣,選了兩門甚至三門課程。負責報名的吏員連忙提醒道:“各位學員,新增的課程都是選修課,每周各上兩節課,大家要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選,彆選太多,以免影響其他課程的學習。”
學員們聽後,紛紛調整了自己的選課計劃,最終,有三百多名學員選了炮兵指揮課,兩百多名選了後勤管理課,兩百多名選了水師戰術課,還有一百多名學員因為對陸戰更感興趣,沒有選新增課程,繼續專注於基礎戰術和體能訓練。
七月初一,新增課程正式開課。炮兵指揮課的教室設在軍工坊旁邊的一個大院子裡,院子裡擺放著三門嶄新的火炮,陳鐵穿著一身工匠服,正站在火炮旁,給學員們講解火炮的構造:“大家看,這門火炮由炮管、炮架、炮輪三部分組成——炮管是用精鐵鑄的,能承受火藥爆炸的壓力;炮架用來固定炮管,調整射擊角度;炮輪則方便咱們移動火炮。”
他一邊說,一邊讓工匠演示如何裝填火藥、如何裝入炮彈、如何瞄準目標。學員們都看得目不轉睛,有的還拿出紙筆,用簡化字記下關鍵步驟。李定國站在第一排,仔細觀察著火炮的每一個部件,時不時舉手提問:“陳師傅,為什麼有的火炮射程遠,有的射程近?是不是和炮管的長度有關?”
陳鐵笑著點頭:“這位學員問得好!火炮的射程確實和炮管長度有關——炮管越長,火藥燃燒產生的氣體對炮彈的推力時間越長,射程就越遠。但炮管也不能太長,太長了火炮會太重,不好移動,而且容易斷裂。”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除了炮管長度,火藥的用量、炮彈的重量也會影響射程——火藥越多、炮彈越輕,射程就越遠,但火藥太多容易炸膛,炮彈太輕殺傷力又不夠。所以,咱們指揮炮兵時,要根據戰場情況,調整火藥用量和炮彈類型,才能發揮火炮的最大威力。”
學員們聽得津津有味,紛紛點頭。接下來的實操環節,學員們分成小組,在工匠的指導下,親自操作火炮——有的負責裝填火藥,有的負責調整炮架,有的負責瞄準。李定國和幾個學員一組,他按照陳鐵講的步驟,先往炮管裡裝入適量的火藥,再放入一枚實心炮彈,然後調整炮架的角度,對準遠處的一個稻草人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預備——放!”隨著陳鐵的口令,李定國拉動炮繩,隻聽“轟隆”一聲巨響,炮彈呼嘯著飛向靶場,精準地擊中了稻草人的胸口,把稻草人炸得粉碎。學員們都興奮地歡呼起來,李定國也露出了笑容——他終於明白了火炮的威力,也知道了如何指揮炮兵配合步兵作戰。
與此同時,後勤管理課在講武堂的另一間教室裡開課。周倉穿著一身官服,手裡拿著一本糧草賬簿,給學員們講解如何籌集和調度糧草:“咱們登萊的糧草主要來自三個地方——一是百姓繳納的賦稅,二是軍隊自己開墾的軍田,三是從外地購買的糧食。籌集到糧草後,要先分類儲存——大米、小麥要放在乾燥的糧倉裡,防止發黴;草料要放在通風的草棚裡,防止腐爛。”
他一邊說,一邊翻開賬簿,給學員們看糧草的收支記錄:“大家看,這是上個月的糧草賬簿——陸軍消耗了五千石大米、三千石小麥、一萬斤草料;水師消耗了三千石大米、兩千石小麥、五千斤草料;還有兩千石大米作為儲備,存放在城外的糧倉裡。咱們調度糧草時,要根據各部隊的人數和任務,合理分配,既不能讓有的部隊不夠吃,也不能讓有的部隊浪費。”
劉文秀坐在教室裡,認真地聽著,時不時舉手提問:“周大人,如果遇到天災,糧食減產,咱們該如何籌集糧草?要是糧草運輸途中遇到流寇搶劫,又該怎麼辦?”
周倉讚許地看了他一眼,回答道:“這位學員考慮得很周全!遇到天災時,咱們可以一方麵減免百姓的賦稅,減輕他們的負擔;另一方麵,打開儲備糧倉,先保證軍隊和百姓的基本需求,同時派人去糧食豐收的地方購買糧食。至於運輸途中遇到流寇,咱們可以派軍隊護送糧草,還可以選擇隱蔽的路線,避開流寇經常出沒的地方。”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後勤管理不僅要管糧草,還要管武器、彈藥、藥品等物資。比如,咱們要根據軍隊的人數和武器裝備,提前準備足夠的燧發槍、子彈、火炮、炮彈;要準備足夠的藥品,治療受傷的士兵。這些都需要咱們提前規劃,仔細計算,才能保證軍隊在戰場上不會因為物資短缺而失敗。”
學員們都聽得很認真,有的還拿出紙筆,記錄下周倉講的重點。劉文秀也拿出筆記本,用簡化字寫下“糧草籌集三途徑:賦稅、軍田、購買”“糧草調度原則:按需分配,避免浪費”“物資儲備:提前規劃,仔細計算”等內容——他知道,這些知識將來指揮部隊時肯定能用得上。
水師戰術課則在登州港的水師軍營裡開課。水師統領鄭虎派來的將領名叫張勇,曾參加過多次海戰,經驗豐富。他帶著學員們登上一艘水師戰船,給他們講解戰船的構造和海戰戰術:“大家看,這艘戰船叫‘福船’,是咱們水師最主要的戰船——船身長十丈,寬三丈,有三層甲板,第一層是士兵的營房,第二層是火炮陣地,第三層是指揮台。船上裝有二十門火炮,既能遠攻,又能近戰。”
他一邊說,一邊帶著學員們參觀戰船的各個部位,給他們講解如何操作戰船的帆和舵,如何調整戰船的航向,如何用火炮攻擊敵軍戰船。學員們都看得很入迷,有的還爬上桅杆,體驗如何觀察遠處的敵情。
李定國站在戰船的火炮陣地旁,看著排列整齊的火炮,問道:“張將軍,如果遇到敵軍的戰船比咱們多,咱們該如何應對?要是敵軍用火攻船攻擊咱們,又該怎麼辦?”
張勇笑著回答道:“遇到敵軍戰船比咱們多時,咱們可以采用‘分而治之’的戰術——把咱們的戰船分成幾隊,分彆攻擊敵軍的不同戰船,打亂他們的陣型;同時,用火炮集中攻擊敵軍的旗艦,隻要擊沉了旗艦,敵軍就會群龍無首,不戰自亂。”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要是敵軍用火攻船攻擊咱們,咱們可以一方麵派小船攔截火攻船,用鉤鐮槍把火攻船勾住,不讓它們靠近咱們的戰船;另一方麵,在戰船的周圍潑上冷水,在船身上覆蓋濕棉被,防止火勢蔓延。同時,咱們也可以用火炮轟擊火攻船,把它們炸沉在海裡。”
學員們都聽得很興奮,紛紛表示想要體驗一下海戰。張勇笑著答應了,他讓戰船駛出港口,在海麵上進行了一次模擬海戰——學員們分成兩隊,一隊扮演進攻方,一隊扮演防守方,在張勇的指導下,練習如何調整航向、如何用火炮攻擊、如何攔截敵軍戰船。
李定國和劉文秀被分到了不同的隊伍,李定國負責指揮防守方的火炮,劉文秀負責指揮進攻方的戰船。兩人配合默契,又相互競爭,模擬海戰進行得非常激烈。最後,在張勇的調解下,兩隊握手言和,學員們都意猶未儘地回到了岸上。
新增課程開設半個月後,王巢來到講武堂,視察課程的教學情況。他先來到炮兵指揮課的教室,看到學員們正在實操火炮,精準地擊中了遠處的目標,滿意地點了點頭。然後,他又來到後勤管理課的教室,看到學員們正在根據周倉給出的題目,計算不同部隊的糧草需求量,有的學員還提出了更合理的糧草調度方案,王巢也露出了笑容。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最後,王巢來到水師戰術課的教學現場,看到學員們正在戰船上進行模擬海戰,每個人都各司其職,配合默契,王巢走上前,對張勇和學員們說道:“大家學得很好!但我要提醒大家,咱們學這些課程,不是為了紙上談兵,而是為了在實戰中打敗敵人。所以,你們在學習理論的同時,一定要結合實戰,多思考、多練習,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去。”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比如,炮兵指揮課,你們不僅要知道如何操作火炮,還要知道在不同的地形——比如山地、平原、河流——如何布置炮兵陣地,如何配合步兵和騎兵作戰;後勤管理課,你們不僅要知道如何籌集和調度糧草,還要知道在不同的天氣——比如雨天、雪天、炎熱天氣——如何保護糧草,如何快速運輸物資;水師戰術課,你們不僅要知道如何指揮戰船,還要知道在不同的海況——比如大風、大浪、大霧——如何航行,如何進行海戰。”
學員們都認真地聽著,紛紛點頭表示讚同。李定國走上前,躬身說道:“大人放心!我們一定不會紙上談兵,會把學到的知識結合實戰,努力練習,將來在戰場上為登萊效力,為百姓殺敵!”
劉文秀也跟著說道:“對!我們會多思考、多練習,把每一門課程都學好,將來成為能指揮炮兵、能管理後勤、能指揮水師的全能軍官,守護好登萊的土地和百姓!”
王巢滿意地笑了:“好!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做到。講武堂會繼續完善這些課程,還會根據戰場的需要,新增更多的專業課程,培養更多的專才。隻要你們肯努力、肯學習,將來一定能成為登萊軍隊的棟梁,成為守護百姓的英雄!”
夕陽西下,金色的餘暉灑在登州衛校場和登州港的戰船上,給整個登萊都鍍上了一層溫暖的光芒。講武堂的學員們還在繼續學習和練習,有的在操作火炮,有的在計算糧草,有的在戰船上模擬海戰。他們知道,自己學到的不僅是知識和技能,更是守護登萊、守護百姓的責任。
王巢站在遠處,看著學員們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這些學員將來會成為登萊軍隊的中堅力量,他們中會有優秀的炮兵指揮官、出色的後勤管理者、勇敢的水師將領。有了這些專才,登萊的軍隊會更加強大,能夠抵禦任何外敵的入侵,能夠守護好這片土地上的百姓,讓登萊的百姓過上安穩、幸福的日子。
夜色漸濃,講武堂的燈光漸漸亮起,學員們的學習和練習還在繼續。火炮的轟鳴聲、學員們的討論聲、戰船的號角聲交織在一起,回蕩在登萊的夜空裡,成為登萊百廢初興中最激昂的樂章,也預示著登萊更加光明、更加美好的未來。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