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秀才任教,觀念轉變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146章 秀才任教,觀念轉變

第146章 秀才任教,觀念轉變(1 / 1)

崇禎四年十一月,登萊的寒風已帶著幾分凜冽,總學堂教室的窗欞上蒙著一層薄霜。周遠站在講台上,看著台下二十餘名身著長衫的秀才,眉頭卻擰成了疙瘩——這些秀才是半個月前從各州縣招募來的,本想讓他們憑借紮實的學識助力分學堂教學,可如今卻成了“燙手的山芋”。

“李秀才,昨日我去萊陽縣分學堂視察,見你教流民孩童識字時,隻讓他們照著課本念,連字的意思都不解釋,這是為何?”周遠的聲音帶著幾分嚴厲,目光落在角落裡一個麵白無須的秀才身上。

李秀才慢悠悠地站起身,嘴角帶著幾分不屑:“周先生,那些流民孩童皆是泥腿子出身,能認得幾個字已是造化,何必費口舌講什麼意思?他們將來還不是要種地、打漁,學再多也無用。”

這話一出,其他幾個秀才也紛紛附和。張秀才說道:“是啊,咱們十年寒窗苦讀,本是要考科舉、入仕途,如今卻來教這些‘野孩子’,已是屈才。若不是府衙給的俸祿還過得去,我早就告辭了。”

周遠氣得臉色發白,卻又不知如何反駁——這些秀才自視甚高,打心底裡輕視流民孩童,教學敷衍了事,有的甚至還會故意刁難孩子,讓分學堂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他知道,若不改變這些秀才的觀念,普及教育的事怕是要半途而廢。

無奈之下,周遠隻好把這事告訴了王巢。王巢聽後,並沒有立刻發怒,而是沉思片刻,說道:“這些秀才自幼讀聖賢書,卻不知‘民為根本’的道理,隻知閉門造車,難怪會有這般偏見。咱們得讓他們親眼看看,流民孩童並非‘無用之人’,新政下的登萊也早已不是他們印象中的模樣。”

第二天一早,王巢便讓人通知所有任教的秀才,下午在府衙門口集合,要帶他們去兩個地方“開開眼界”。秀才們雖滿心疑惑,卻也不敢違抗,隻能按時前來。

王巢騎著馬,帶著秀才們先來到了萊陽縣的軍田。此時正是冬小麥出苗的時節,一望無際的田地裡,數百名流民正忙著給麥苗澆水、施肥。他們穿著整齊的布衣,臉上沒有了往日的愁苦,取而代之的是專注與期待。田埂上,幾個孩童正幫著大人遞水、撿雜草,其中還有幾個是萊陽縣分學堂的學生。

“李秀才,你看那幾個孩子,”王巢指著田埂上的孩童,對身邊的李秀才說道,“他們便是你口中的‘泥腿子’孩童,白天在學堂讀書,放學後就來田裡幫大人乾活。前幾日我問他們將來想做什麼,他們說要學好識字算數,將來幫村裡算收成、記賬目,讓大家都能過上好日子。”

李秀才順著王巢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個紮著羊角辮的小女孩,正拿著一個用樹枝做的“筆”,在田埂上寫著“麥”“田”等簡化字,旁邊幾個孩子圍在一起,認真地跟著念。他的臉上露出了幾分驚訝——他原以為流民孩童都是頑劣不堪、不願讀書的,卻沒想到他們竟如此好學。

王巢又帶著秀才們走到一位正在澆水的流民身邊,問道:“老丈,今年的麥苗長勢如何?比起去年,收成能增加多少?”

老丈放下水桶,笑著說道:“托大人的福,今年的麥苗比去年壯實多了!府衙不僅給咱們分了田,還派了農師來教咱們種莊稼,今年的收成最少能增加三成!我家小子在分學堂讀書,學會了算數,還幫我算了算,今年除去賦稅,能多存兩石糧食呢!”

秀才們聽著老丈的話,臉上的不屑漸漸褪去。張秀才低聲對身邊的同伴說道:“我原以為流民都是好吃懶做之輩,卻沒想到他們也這般勤勞,還能靠自己的雙手過日子。”

離開軍田後,王巢又帶著秀才們來到了軍工坊。剛走到坊門口,就聽到裡麵傳來“叮叮當當”的打鐵聲和工匠們的吆喝聲。走進坊內,隻見數十名工匠正忙著打造燧發槍和火炮,有的在熔鐵,有的在鍛造槍管,有的在組裝零件,每個人都各司其職,有條不紊。

軍工坊的總工匠陳鐵迎了上來,給王巢行了個禮,然後笑著給秀才們介紹:“各位先生,這是咱們剛打造的燧發槍,比之前的型號更輕便,射程也更遠;那邊是正在組裝的火炮,威力比之前大了三成,再過幾日就能送到軍隊去了。”

秀才們看著眼前這些精良的武器,都露出了震撼的表情。李秀才忍不住問道:“陳師傅,打造這些武器的工匠,都是哪裡來的?”

陳鐵笑著說道:“有一半是本地的鐵匠,還有一半是流民——他們中有的以前就是工匠,有的是來了之後跟著學的。你看那個正在鍛造槍管的小夥子,他以前是陝西的流民,剛來的時候連打鐵都不會,現在已經能獨立打造槍管了,而且手藝還不錯呢!”

秀才們順著陳鐵指的方向看去,隻見一個身材高大的小夥子,正掄著大錘,精準地砸在燒紅的鐵坯上,汗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流,卻絲毫沒有影響他的動作。陳鐵繼續說道:“這些流民隻要給他們機會,就能學會本事,為登萊出力。就像分學堂的孩童,隻要好好教,將來也能成為有用之才,說不定還能比咱們這些人更有出息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秀才們聽著陳鐵的話,又看著工匠們忙碌的身影,心中的偏見漸漸動搖。他們原以為流民隻會拖累登萊,卻沒想到他們不僅能種地、打鐵,還能為登萊的發展出力。

回到府衙後,王巢召集秀才們開了個會。他看著眼前這些神色已有所改變的秀才,語氣誠懇地說道:“各位先生,今日帶你們去軍田和軍工坊,並非要指責你們,而是想讓你們親眼看看,流民並非你們印象中的‘無用之人’,他們也有勤勞、好學的一麵。分學堂的孩童,雖然出身平凡,但他們心中也有夢想,也想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為登萊出力。”

他頓了頓,繼續說道:“聖賢書裡說‘有教無類’,咱們作為教書先生,更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不管是官宦子弟,還是流民孩童,隻要他們願意讀書,咱們就應該用心去教。為了鼓勵大家好好教學,從這個月起,凡是教學認真、學員進步明顯的秀才,每月俸祿再加二兩白銀;若是連續三個月教學效果不佳,咱們就要另請高明了。”

秀才們聽後,都紛紛表態。李秀才站起身,臉上帶著幾分愧疚:“大人,之前是我目光短淺,對流民孩童有偏見,今後我一定用心教學,絕不敷衍了事,讓孩子們都能學好識字算數,成為有用之才。”

張秀才也說道:“大人說得對,‘有教無類’,咱們不能因為孩童的出身就區彆對待。今後我會好好備課,把知識教給孩子們,不辜負大人的信任。”

從那以後,秀才們的態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李秀才回到萊陽縣分學堂後,不再像以前那樣敷衍教學,而是認真備課,把每個字的意思都解釋清楚,還結合軍田的景象,教孩子們學“麥”“田”“農”等字。他發現,流民孩童雖然基礎差,但學習很認真,隻要耐心教,他們就能很快學會。有一次,一個叫小石頭的孩子,用簡化字寫了一篇關於軍田的短文,雖然句子有些簡單,但字跡工整,意思明確。李秀才看後,忍不住在課堂上表揚了他,還把他的短文貼在教室的牆上,讓其他孩子學習。小石頭受到表揚後,學習更努力了,其他孩子也紛紛效仿,分學堂的學習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厚。

張秀才則被分到了海陽縣分學堂。他以前總覺得漁民的孩子粗魯、難教,可真正接觸後才發現,這些孩子不僅聰明,還很懂事。他結合大海的景象,教孩子們學“魚”“船”“海”等字,還教他們算“一網魚能賣多少錢”“一艘船能裝多少貨物”。為了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他還帶著孩子們去海邊,讓他們觀察漁民打漁的過程,親身體驗大海的魅力。孩子們學得很開心,每天都盼著張秀才來上課。有一次,張秀才生病了,沒能去學堂,孩子們還特意讓漁民把新鮮的魚送到他家裡,讓他補補身體。張秀才看著眼前這些懂事的孩子,心中充滿了感動——他原以為教書是“屈才”,卻沒想到能從孩子們身上收獲這麼多溫暖。

其他秀才也紛紛改變了教學態度。有的秀才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理解算術,專門編了一些簡單的口訣;有的秀才為了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還教他們寫簡單的詩歌;還有的秀才利用課餘時間,給學習困難的孩子補課,耐心地幫他們解決問題。

王巢得知秀才們的變化後,非常欣慰。他特意讓人去各州縣分學堂視察,發現學員的進步非常明顯——以前很多孩子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現在已經能讀寫簡單的句子了;以前很多孩子不會算數,現在已經能計算家裡的收成和賬目了。有的孩子還能幫大人寫信、記賬目,成為了家裡的“小先生”。

十二月中旬,王巢在總學堂舉行了“優秀教員表彰大會”。李秀才、張秀才等十餘名教學認真、學員進步明顯的秀才,不僅得到了每月加薪二兩白銀的獎勵,還被授予了“優秀教員”的稱號,王巢親自給他們頒發了獎狀和獎品。

表彰大會上,李秀才作為優秀教員代表發言。他看著台下的孩童和教員,語氣誠懇地說道:“以前我總覺得流民孩童無用,教學敷衍了事,現在才明白,是我錯了。這些孩子雖然出身平凡,但他們有夢想、肯努力,隻要我們用心去教,他們就能成為有用之才。今後我會繼續努力,把知識教給孩子們,為登萊的普及教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台下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孩童們看著李秀才,眼中滿是敬佩。王巢看著眼前這一幕,心中充滿了希望。他知道,隨著秀才們觀念的轉變,登萊的普及教育會越來越好,更多的孩童會通過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為登萊的繁榮富強出力。

寒風依舊凜冽,但總學堂的教室裡卻充滿了溫暖。秀才們和孩子們一起朗讀著簡化字,聲音洪亮而整齊,回蕩在登萊的夜空裡,像是在訴說著登萊的希望與未來。王巢站在窗外,看著教室裡的景象,嘴角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末世深山避難所 穿越到末世,強一點很正常吧 造物主的禁忌 虛擬進化:全球玩家都是NPC 全民領主:拘靈煉器摸金斬鬼 午夜詭話連環驚魂錄 黃仙叩門 幕後黑手竟然是你 穿越1850之晚清亂臣賊子 大秦:朕讓你修長城,你造高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