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罘灣的晨光穿透薄霧,灑在碼頭整齊排列的二十艘海貿船上。這些船隻中,十艘是經過改造的福船,船體龐大,滿載著成箱的絲綢和瓷器;另外十艘是輕便靈活的廣船,船艙裡堆滿了密封的茶葉和少量西洋玻璃器皿——那是此前與荷蘭商人貿易時剩餘的貨物,計劃一並運往日本試探市場。
碼頭上,水手們正忙著將最後一批貨物搬上船,船塢工匠則在仔細檢查每一艘船的船帆、繩索和淡水儲存艙,確保萬無一失。沈文站在棧橋上,手裡拿著一份貨物清單,逐一核對:“上等絲綢一千五百匹、精品瓷器八百件、茶葉兩千斤、玻璃器皿五十件……都齊了。”他抬頭望向遠處,隻見王巢的馬車正朝著碼頭駛來,身後還跟著鄭海率領的五艘水師戰船——按照計劃,水師戰船將護送貿易船隊至朝鮮半島附近海域,再返回登萊巡邏。
王巢走下馬車,目光掃過整裝待發的船隊,眼中滿是期許。此次赴日貿易的船隊首領名叫陳默,年約三十五歲,曾常年往返於大明與日本之間,熟悉日本海域的航線和貿易規則,是沈文精心挑選的人選。見到王巢,陳默快步上前,躬身行禮:“大人,船隊已準備就緒,隨時可以出發!”
王巢點點頭,拍了拍陳默的肩膀:“陳默,此次赴日貿易,不僅要完成貨物交換,還有兩件事需你重點關注。第一,收集日本的銅礦和白銀情報——如今登萊鑄造火炮、發展手工業急需銅礦,白銀更是貿易流通的關鍵,你要摸清日本主要銅礦的分布和白銀的產出情況,最好能與當地礦主建立聯係;第二,務必避開倭寇活動區域,尤其是日本九州島南部的海域,此前水師曾收到情報,那裡有倭寇聚集,若遇危險,可燃放信號彈,水師戰船會儘快支援。”
陳默鄭重地接過王巢遞來的一份海圖——海圖上用紅筆標注了倭寇活動的危險區域和推薦航線,他將海圖貼身收好,沉聲道:“請大人放心!屬下定不辱使命,不僅要順利完成貿易,還要把銅礦和白銀的情報帶回登萊,絕不讓船隊陷入危險!”
此時,鄭海也率領水師戰船靠近碼頭,他站在旗艦的甲板上,對王巢高聲喊道:“大人,水師戰船已準備就緒,可隨時護送貿易船隊出發!”王巢抬手示意,聲音傳遍碼頭:“鄭海,護送途中務必小心,待船隊安全抵達朝鮮半島海域,你們便可返航,注意巡查周邊海域,防止倭寇襲擾。”
“屬下遵命!”鄭海高聲回應。
巳時三刻,隨著陳默一聲令下,二十艘海貿船緩緩升起船帆,在水師戰船的護送下,朝著日本長崎的方向駛去。碼頭上的百姓和商人紛紛揮手送彆,沈文站在棧橋上,直到船隊消失在海平麵,才轉身對王巢說道:“大人,陳默經驗豐富,又有水師護送,此次赴日貿易定能成功。”王巢望著遠方,輕聲道:“但願如此。登萊的海貿剛起步,每一次遠航都至關重要。”
貿易船隊出發後,航行初期十分順利。海麵上風平浪靜,水手們按照海圖指引的航線行駛,每日清晨和傍晚,都會與水師戰船通過信號旗溝通情況。陳默每日都親自登上甲板,檢查貨物的固定情況,詢問水手們的身體狀況,還特意叮囑負責了望的水手,密切關注海麵動向,避開海圖上標注的危險區域。
五日後,船隊抵達朝鮮半島東南部海域,按照約定,水師戰船在此處與貿易船隊告彆,返回登萊。臨彆前,鄭海登上陳默的船,再次叮囑:“若遇倭寇,切勿硬拚,優先保護船員和貨物安全,我們會在登萊附近海域巡邏,一旦收到信號,會立刻趕來支援。”陳默點頭應下,目送水師戰船遠去,隨後下令船隊加快速度,朝著日本長崎進發。
離開水師護送後,海麵的風浪漸漸變大,船隊在波濤中上下顛簸。有幾名年輕的水手因暈船嘔吐不止,陳默讓人給他們送來薑片和熱水,還親自安撫:“大家再堅持幾日,很快就能抵達長崎了。”他深知,此時穩定軍心至關重要,每日都會在甲板上與水手們交流,講述自己以往赴日貿易的經曆,緩解大家的緊張情緒。
第十日清晨,了望哨的水手突然高聲喊道:“首領!前方發現陸地!”陳默立刻登上了望塔,舉起望遠鏡望去,隻見遠處的海平麵上出現了一片陸地的輪廓——那正是日本九州島的海岸線。他心中一喜,連忙下令:“調整航向,朝著長崎方向行駛!注意觀察海麵,避開暗礁!”
船隊沿著九州島西海岸行駛,途中果然遇到了幾處暗礁,幸好水手們經驗豐富,及時調整航向,才避免了船隻受損。第十三日午後,船隊終於抵達長崎港外海域。陳默讓人放下小艇,派兩名熟悉長崎情況的水手前往港口通報——按照日本的規定,外國商船需經當地官員查驗後,才能進入港口。
半個時辰後,小艇返回,帶來了長崎奉行所的官員。官員登上陳默的船,仔細檢查了貨物清單和船員證件,又詢問了此次貿易的目的。陳默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說辭,恭敬地回答:“我們是大明登萊的商人,此次帶來了絲綢、瓷器和茶葉,希望能與長崎的商人進行貿易,還望大人多多關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官員見船隊貨物充足,又態度恭敬,便下令放行。當日傍晚,二十艘海貿船緩緩駛入長崎港,停靠在指定的碼頭。早已接到消息的長崎商人紛紛聚集在碼頭邊,當看到船上卸下的精美絲綢和瓷器時,眼中滿是驚歎——登萊的絲綢色彩鮮豔、質地柔軟,瓷器造型精美、釉色光亮,比他們以往見到的大明貨物品質更高。
一名名叫鬆井一郎的日本商人率先上前,用流利的漢語對陳默說道:“陳首領,我是長崎的鬆井商會會長,非常歡迎登萊的船隊前來貿易。不知貴船隊的絲綢和瓷器,打算以何種價格出售?”陳默笑著回答:“鬆井先生,我們此次前來,不僅想出售貨物,還希望能收購日本的銅礦和白銀。絲綢可按‘一匹上等絲綢換三兩白銀’或‘一匹上等絲綢換五十斤銅礦’的比例交換,瓷器則按‘一件精品瓷器換五兩白銀’或‘一件精品瓷器換八十斤銅礦’的比例交換,不知您意下如何?”
鬆井一郎聞言,心中盤算起來——登萊的絲綢和瓷器品質上乘,這樣的交換比例比以往與大明其他港口商人的交易更加劃算。他立刻說道:“陳首領,我鬆井商會願意交換五百匹絲綢和兩百件瓷器,用白銀支付,明日便可交割。”其他商人見狀,也紛紛上前與陳默洽談,不到一個時辰,便有十餘名商人與陳默達成了初步協議,約定次日開始交割貨物。
當晚,陳默在船上召集船員開會,安排次日的交割事宜,同時叮囑負責收集情報的船員:“明日交割時,多與日本商人交流,打探銅礦的分布和白銀的產出情況,尤其是九州島北部的銅礦,務必摸清具體位置和產量。”船員們齊聲應諾,各自領了任務。
接下來的幾日,長崎港熱鬨非凡。登萊船隊的貨物深受日本商人歡迎,絲綢和瓷器很快便賣出了大半,茶葉也因口感醇厚,受到了日本貴族的青睞。在交割貨物的同時,船員們也順利收集到了不少情報——日本的銅礦主要分布在九州島北部和本州島西部,其中九州島的彆子銅礦產量最大,白銀則主要產自石見銀山,年產量十分可觀。
陳默將收集到的情報整理成冊,心中十分滿意。他知道,這些情報對登萊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待貿易結束後,需儘快帶回登萊,彙報給王巢。
四月下旬,登萊船隊的貿易順利完成。此次赴日貿易,共賣出上等絲綢一千兩百匹、精品瓷器六百件、茶葉一千五百斤,換回白銀五千兩、銅礦三十萬斤,還與鬆井商會等十餘家日本商人簽訂了長期貿易協議——約定三個月後,登萊將再次派遣船隊前來,帶來更多的絲綢和瓷器,交換日本的銅礦和白銀。
交割完成後,陳默下令船隊整理行裝,準備返回登萊。長崎的商人們紛紛前來送行,鬆井一郎握著陳默的手說道:“陳首領,期待三個月後再次與登萊的船隊合作,希望我們的貿易能越做越大。”陳默笑著點頭:“鬆井先生,我們也期待與貴商會的長期合作,三個月後,我們再會!”
四月二十六日清晨,二十艘海貿船滿載著換回的白銀和銅礦,緩緩駛離長崎港,朝著登萊的方向返航。陳默站在船頭,望著漸漸遠去的長崎港,心中充滿了成就感——此次赴日貿易不僅圓滿完成了任務,還收集到了重要的銅礦和白銀情報,更與日本商人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沒有辜負王巢的期望。
海麵上,春風吹拂著船帆,船隊在陽光的照耀下,朝著家的方向駛去。陳默知道,此次返航後,登萊的海貿必將迎來新的發展,而他,也將繼續為登萊的海貿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