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六年五月中旬,膠州灣的海風帶著初夏的濕潤,碼頭邊的貨棧裡堆滿了剛從日本運回的銅礦和白銀,工人們正忙著將這些物資分類入庫,準備送往登萊的鐵器作坊和府庫。忽然,了望哨的士兵敲響了警鐘,朝著碼頭方向高聲喊道:“東南海域發現三艘陌生商船,船帆印有紅色十字標記!”
正在碼頭巡查的鄭海聽聞,立刻登上炮台,舉起望遠鏡望去。隻見三艘船體修長的商船正緩緩駛來,船帆上的紅色十字格外醒目——這是西班牙商船的標誌性標識。鄭海心中一動,立刻派人快馬前往登萊府衙通報,同時下令水師戰船靠近警戒,示意對方停船接受檢查。
半個時辰後,王巢帶著沈文趕到膠州灣碼頭。此時,西班牙商船已放下小艇,三名穿著白色長袍、頭戴寬簷帽的商人正被水師士兵引至碼頭的議事亭。為首的商人約莫五十歲,麵色紅潤,名叫胡安·佩雷斯,是西班牙駐馬尼拉總督府派遣的貿易代表,此次專程前來登萊,便是聽聞這裡海貿興盛,希望能建立合作。
見到王巢,胡安·佩雷斯微微躬身,用帶著西班牙語口音的漢語說道:“尊敬的登萊長官,我是西班牙王國駐馬尼拉的胡安·佩雷斯,代表馬尼拉總督府前來,希望能與登萊開展貿易合作。”他身後的隨從隨即打開兩個木箱,露出裡麵的貨物——一箱是散發著濃鬱香氣的胡椒、肉桂等香料,另一箱則是潔白光滑的象牙,還有幾塊泛著金屬光澤的銅礦。
“佩雷斯先生,請坐。”王巢笑著抬手,目光落在木箱中的貨物上,“貴方帶來的香料和象牙,確實是登萊急需的物資。不知貴方希望用這些貨物,換取登萊的哪些商品?”
胡安·佩雷斯眼中閃過一絲期待,身體微微前傾:“長官,我們聽聞登萊生產一種‘改良火銃’,射程遠、威力大,比大明傳統火銃更為精良。馬尼拉周邊常有土著部落襲擾,總督府急需這類武器防禦,希望能以香料、象牙和銅礦,換取登萊的‘改良火銃’。”
此言一出,議事亭內的氣氛瞬間變得凝重。沈文悄悄拉了拉王巢的衣袖,眼神中帶著擔憂——燧發槍是登萊水師和軍隊的核心裝備,對外出售難免會有技術泄露的風險。鄭海也皺起眉頭,沉聲道:“改良火銃是登萊防禦的重要武器,豈能輕易出售?”
王巢卻神色平靜,手指輕輕敲擊著桌麵。他心中清楚,西班牙控製著南洋至美洲的航線,手中不僅有大量香料、象牙等稀缺物資,還能提供登萊急需的銅礦——此前從日本運回的銅礦雖能滿足短期需求,但隨著鐵器作坊和火炮鑄造的規模擴大,銅礦缺口仍在增大。而“改良火銃”的技術門檻不算極高,即便不賣給西班牙,其他歐洲國家遲早也會掌握,不如借此機會換取急需的物資,同時進一步拓展貿易版圖。
沉吟片刻,王巢抬頭看向胡安·佩雷斯:“佩雷斯先生,改良火銃的生產需要消耗大量鐵器和人力,登萊無法無限製供應。我可以同意出售,但每月最多隻能提供200支,且貴方需用足量的香料和銅礦交換——每支改良火銃,需換取50斤香料或100斤銅礦,象牙可作為附加物資,按‘1斤象牙抵20斤香料’的比例折算。不知貴方是否接受?”
胡安·佩雷斯聞言,眼中頓時亮了起來。他在馬尼拉時,曾見過大明傳統火銃的威力,射程不足百步,且容易炸膛。若是登萊的“改良火銃”真如傳聞中那般精良,每月200支足以緩解馬尼拉的防禦壓力,而50斤香料換一支火銃的價格,比從荷蘭商人手中購買武器便宜了近三成。
“長官的條件非常合理!”胡安·佩雷斯激動地站起身,“我代表馬尼拉總督府,完全接受這個交換比例!我們每月可提供斤香料、斤銅礦,若登萊能按時交付改良火銃,我們還可額外提供500斤象牙作為補充。”
王巢點點頭,對沈文示意。沈文立刻取出紙筆,開始起草貿易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登萊每月向西班牙提供200支改良火銃,需保證武器質量,射程不低於150步,無炸膛風險;西班牙每月向登萊交付斤香料其中胡椒、肉桂各占一半)、斤銅礦,每季度額外提供500斤象牙;雙方在膠州灣碼頭按月交割,登萊需派專人負責武器運輸安全,西班牙需保證貨物純度,不得摻假。
當日午後,雙方在議事亭正式簽訂協議。胡安·佩雷斯小心翼翼地將協議收好,隨後邀請王巢登上西班牙商船參觀。王巢帶著鄭海、沈文登上船隻,隻見船艙內堆滿了密封的香料袋和裝著銅礦的木箱,船員們正忙著整理貨物。胡安·佩雷斯指著角落裡的一門小型火炮說道:“長官,這是西班牙的輕型火炮,射程可達三裡。若登萊有興趣,我們也可將火炮納入貿易清單,用它換取更多的改良火銃。”
鄭海上前仔細觀察火炮的結構,眼中閃過一絲興趣。王巢卻笑著搖頭:“火炮之事,我們後續再議。當前最重要的,是先履行好改良火銃與香料、銅礦的貿易協議。待雙方合作穩定後,再探討其他合作可能。”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胡安·佩雷斯連連稱是,隨後設宴款待王巢一行人。席間,他詳細介紹了西班牙在南洋的貿易布局——馬尼拉作為西班牙在東亞的重要商港,不僅連接著南洋的香料產地,還能通過大帆船航線將貨物運往美洲和歐洲。王巢則向他講述了登萊的貿易規劃,提及已與荷蘭、日本建立合作,未來還計劃開拓南洋市場。兩人越聊越投機,都覺得此次合作前景廣闊。
次日清晨,胡安·佩雷斯率領西班牙商船離開膠州灣,返回馬尼拉籌備首批貨物。王巢站在碼頭,望著商船遠去的身影,對身旁的鄭海和沈文說道:“與西班牙的合作,不僅能補充香料和銅礦,更能借助他們的航線,了解南洋的貿易情況。沈文,你要立刻協調鐵器作坊,優先生產改良火銃,確保每月200支的供應量;鄭海,你要加強對鐵器作坊的守衛,防止火銃的生產技術泄露,同時在膠州灣周邊加強巡邏,保障每月交割時的安全。”
“屬下遵命!”兩人齊聲應諾。
沈文隨即前往登萊的鐵器作坊。此時的作坊內,工匠們正忙著鍛造鐵器,熔爐裡的火焰熊熊燃燒,鐵錘敲擊鐵塊的聲音此起彼伏。作坊主李鐵匠見到沈文,連忙迎上前:“沈大人,您怎麼來了?”沈文取出協議,遞給李鐵匠:“李鐵匠,從今日起,作坊要優先生產改良火銃,每月需完成200支,每支的射程必須達到150步,不得有任何質量問題。所需的鐵礦和木炭,我會讓人從府庫調撥,務必按時交付。”
李鐵匠接過協議,仔細看了一遍,鄭重地點頭:“沈大人放心!改良火銃的鍛造工藝我們已熟練掌握,每月200支完全能完成,絕不會出質量問題。”隨後,他立刻召集工匠們開會,重新安排生產計劃,將一半的熔爐和工匠都調配到火銃生產線上,確保按時交付。
鄭海則調派了一百名水師士兵,駐守在鐵器作坊周邊,嚴禁無關人員靠近。同時,他還對膠州灣的水師戰船進行了調整,增加了每日的巡邏次數,尤其是在每月貿易交割的時間段,會安排三艘戰船在碼頭周邊警戒,防止出現意外。
六月中旬,胡安·佩雷斯率領三艘西班牙商船如期返回膠州灣,船上裝滿了斤香料和斤銅礦。王巢親自前往碼頭迎接,雙方按照協議進行交割——登萊的士兵將200支改良火銃搬上西班牙商船,每支火銃都配有50發彈藥;西班牙的船員則將香料和銅礦卸到碼頭的貨棧中,沈文派人當場查驗,確認香料純度達標、銅礦無雜質後,才在交割清單上簽字。
交割完成後,胡安·佩雷斯拿起一支改良火銃,仔細檢查了槍管和扳機,又在碼頭空地上試射了一發——鉛彈飛出150步後,精準地擊中了遠處的木靶。他興奮地對王巢說道:“長官,登萊的改良火銃果然名不虛傳!下月我們會帶來更多的香料和銅礦,希望能長期合作下去。”
王巢笑著點頭:“佩雷斯先生,隻要雙方遵守協議,登萊很樂意與西班牙長期合作。未來,我們還可探討更多的貿易品類,比如登萊的絲綢、瓷器,也可運往馬尼拉銷售。”
六月十六日,胡安·佩雷斯率領西班牙商船離開膠州灣,駛往馬尼拉。王巢站在碼頭,望著遠去的船隊,心中充滿了感慨。自海疆肅清以來,登萊先後與荷蘭、日本、西班牙建立了貿易合作,貿易版圖從渤海延伸至日本、南洋,所需的硫磺、銅礦、香料等物資也得到了穩定供應。
沈文走到王巢身邊,遞上一份貿易報表:“大人,這是上半年的貿易統計。僅荷蘭和日本的貿易,就為登萊帶來了白銀八萬兩、銅礦五十萬斤、硫磺十萬斤,如今再加上西班牙的合作,下半年的貿易收入還能再翻一番。”
王巢接過報表,目光掃過上麵的數據,眼中閃過一絲銳利的光芒:“貿易隻是第一步。有了這些物資,我們要加快鐵器作坊和火炮鑄造的規模,同時培養更多的水手和工匠,為後續開拓更廣闊的貿易市場做準備。”
海風拂過碼頭,帶著香料的餘韻。王巢望著遼闊的海麵,心中清楚,登萊的貿易版圖還在不斷擴大,一個連接大明、日本、南洋乃至歐洲的貿易網絡,正在一步步成型。而這,隻是登萊崛起的開始,未來還有更廣闊的天地等待開拓。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