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裁汰老弱,優化兵力結構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194章 裁汰老弱,優化兵力結構

第194章 裁汰老弱,優化兵力結構(1 / 1)

登萊衛的春風已褪去寒意,山東都指揮使府的演武場上,卻彌漫著肅穆的氣息。王巢身著玄鐵鱗甲,手持馬鞭,目光掃過排列整齊的登萊軍精銳——這些士兵平均年齡不足二十五歲,身形挺拔,手持燧發槍的手臂穩如磐石,與此前他在各衛所見到的老弱士兵形成鮮明對比。

“將軍,各衛所兵力統計已彙總完畢。”顧炎武快步上前,遞上一份厚重的文書,“山東十六衛所賬麵兵力共計八萬,實際核查後僅六萬八千,其中年齡超四十五歲者一萬二,身體殘疾或無法完成基礎訓練者八千,兩者重疊部分五千,合計需裁汰人數約一萬五。”

王巢接過文書,指尖劃過“濟南衛”“兗州衛”等衛所的名字——這些衛所的老弱比例最高,濟南衛甚至有年過六十的士兵仍在名冊上,顯然是將領為冒領軍餉刻意保留的名額。他將文書遞回給顧炎武,語氣凝重:“衛所積弊,不止貪腐,還有‘冗兵’之患。這些老弱士兵留在軍中,不僅無法作戰,還會拖累訓練進度,浪費軍糧軍餉。若不裁汰,即便配備再好的武器,山東軍隊也成不了精銳!”

周銳站在一旁,憂心道:“將軍所言極是,可裁汰老弱並非易事。這些士兵多在衛所服役數十年,有的甚至祖孫三代都在軍中,若處置不當,恐引發嘩變。尤其是那些世襲舊將,說不定會借機煽動士兵,抵製裁汰。”

“所以,本將既要‘裁得狠’,也要‘安置妥’。”王巢眼神堅定,“本將已有方案:一是明確裁汰標準,隻裁‘年齡超四十五歲、身體殘疾、無法參加訓練’三類人,絕不濫裁一人;二是製定優厚的安置政策,按服役年限發放遣散費,最低五兩白銀,服役超二十年者再加發三兩,返鄉者由官府分三畝荒地,免除三年賦稅;三是派監督隊全程監督,若有將領借機報複或克扣遣散費,一律嚴懲!”

次日清晨,王巢召集山東各衛所指揮使,在都指揮使府召開裁汰會議。議事廳內,德州衛指揮使劉能、兗州衛指揮使孫泰等舊將神色複雜——他們既擔心裁汰會削弱自己的勢力不少老弱士兵是他們的親信),又怕安置不當引發亂子,連累自己。

“諸位,今日召集大家,是為推行‘裁汰老弱、優化兵力’計劃。”王巢開門見山,將裁汰標準與安置政策條文分發下去,“自五月起,各衛所需在一個月內完成裁汰,先由各千戶所篩查名單,再報都指揮使府審核,審核通過後即可發放遣散費與荒地憑證。監督隊會分赴各衛所,若發現有將領弄虛作假或克扣安置費用,一律以‘擾亂軍心’論處!”

話音剛落,兗州衛指揮使孫泰便起身反對:“王大人,兗州衛有不少士兵雖年過四十五,但仍能騎馬射箭,若強行裁汰,恐會寒了老兵的心。再者,兗州府荒地有限,若給每名返鄉士兵分三畝地,恐怕難以落實。”

孫泰話音剛落,劉能立刻附和:“孫指揮使所言極是。德州衛有位老兵,年過五十,卻能開三石弓,這樣的人若被裁汰,實在可惜。不如讓各衛所自行決定裁汰名單,都指揮使府隻需最終審核,更為靈活。”

王巢早已料到他們會以“老兵可用”“荒地不足”為由反對,冷笑一聲:“老兵是否可用,不是你們說了算,而是訓練成績說了算!本將已製定基礎訓練標準:能在半個時辰內跑完五裡路、能舉起三十斤重的石鎖、能完成燧發槍的裝填與射擊,三者達標者,即便年過四十五,也可留在軍中;若不達標,即便年過四十,也需裁汰。”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孫泰與劉能,繼續說道:“至於荒地不足,本將已與山東六府知府商議好,將各府境內的無主荒地統一劃歸軍戶,共計五萬餘畝,足夠安置一萬五千名裁汰士兵。若有知府或衛所將領敢截留荒地,本將定讓他步趙德昌的後塵!”

孫泰與劉能被懟得啞口無言,隻能悻悻坐下。顧炎武適時補充:“為確保安置政策落實,都指揮使府已聯合山東布政司,提前印製荒地憑證,每張憑證都蓋有‘山東都指揮使府’與‘山東布政司’雙印,防止偽造;遣散費將由登萊糧道直接發放,士兵憑身份證與裁汰名單領取,衛所將領不得經手。”

眾將領聞言,無不心驚——王巢不僅製定了嚴密的裁汰標準,還將安置政策的每個環節都考慮周全,連偽造憑證與克扣費用的漏洞都堵上了,再想反對,已無理由。

會議結束後,各衛所立刻行動起來。濟南衛率先展開篩查,指揮使陳明原登萊軍千戶,此前接管濟南衛)親自坐鎮,讓士兵們逐一參加基礎訓練:年過四十六的老兵李老栓,雖從軍三十年,卻因常年勞作落下腿疾,半個時辰隻跑了三裡路,石鎖也舉不起來,隻能無奈接受裁汰;而年過四十七的張鐵匠,因常年打鐵練就一身力氣,不僅跑完了五裡路,還能熟練操作燧發槍,最終被留在軍中,編入火器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篩查過程中,監督隊全程緊盯。在兗州衛,千戶王虎試圖將自己的親信年僅三十,卻因偷懶不願訓練)列入裁汰名單,替換掉一名年過四十五但訓練達標的老兵,被監督隊當場發現。王巢得知後,當即下令:“將王虎革職查辦,押往登萊審訊,兗州衛的篩查工作由監督隊接管!”

消息傳開後,各衛所將領再也不敢弄虛作假,篩查工作得以順利推進。

五月中旬,裁汰進入發放遣散費與荒地憑證的階段。濟南衛校場上,數百名裁汰士兵整齊列隊,每個人手中都拿著審核通過的裁汰名單。登萊糧道的官員正在逐一發放遣散費:“李老栓,服役三十年,遣散費八兩白銀,荒地憑證一張,可在濟南府章丘縣領取三畝荒地,免除三年賦稅!”

李老栓接過沉甸甸的白銀與泛黃的荒地憑證,眼眶泛紅——他在衛所服役三十年,此前每月隻能領到五錢軍餉,如今不僅拿到八兩遣散費相當於此前一年多的軍餉),還能分到三畝地,足夠養活全家。他顫抖著對糧道官員說:“多謝王大人!多謝朝廷!老栓就算回家種地,也會記著朝廷的好!”

校場上,類似的場景不斷上演。不少裁汰士兵領到遣散費後,當場便讓家人去官府登記荒地;有的則拿著白銀,去集市買了種子與農具,準備返鄉務農。德州衛的老兵趙大牛,服役二十五年,領到八兩遣散費後,特意去鐵匠鋪打了一把鋤頭,笑著說:“以後不拿槍了,拿鋤頭種地,也能為大明出力!”

然而,並非所有裁汰士兵都願意返鄉。青州衛有十餘名老兵,雖年過四十五,但身體硬朗,不願離開軍隊。王巢得知後,特意趕到青州衛,與這些老兵座談:“諸位老哥,本將知道你們舍不得軍隊,但你們年紀大了,留在軍中確實難以適應高強度訓練。不過,本將可以給你們一個選擇:若願意留在衛所,可擔任後勤雜役,負責看管糧庫或教授新兵基礎技能,月餉一兩白銀,雖不如現役士兵,但也能養家糊口。”

老兵們聞言,紛紛歡呼——他們既不用離開熟悉的衛所,又能拿到穩定的軍餉,自然願意。最終,有兩百餘名符合條件的老兵被留在衛所擔任雜役,其餘老兵均順利返鄉。

六月初,裁汰工作全部完成。顧炎武向王巢稟報:“將軍,此次共裁汰老弱士兵一萬五千人,其中一萬兩千人返鄉務農,兩百人留任雜役,三百人因無家可歸,被編入登萊軍工坊,負責製作武器裝備。遣散費與荒地憑證已全部發放到位,無一人克扣,無一人投訴。”

王巢聞言,欣慰地笑了:“好!裁汰老弱隻是第一步,接下來,我們要補招青壯,充實兵力。通知各衛所,從六月中旬開始,在山東各府招募十八歲至三十五歲的青壯,要求身體健壯、無不良記錄,優先招募獵戶、鐵匠與農夫,這些人要麼擅長射箭,要麼力氣大,要麼能吃苦,是最好的兵源!”

補招工作很快展開。由於“軍餉直達”製度已深入人心,再加上王巢嚴懲貪腐、善待老兵的名聲傳遍山東,不少青壯紛紛報名參軍。濟南府的獵戶張強,年僅二十二,擅長射箭,聽聞參軍後能拿到足額軍餉,還能分到土地若退役),立刻帶著弟弟報名;兗州府的鐵匠王鐵,年僅二十五,能舉起五十斤重的鐵錘,得知軍隊需要鐵匠打造武器,也主動報名參軍。

到七月初,各衛所共補招青壯兩萬餘人,山東軍隊的總兵力不僅恢複到八萬,平均年齡還降至三十歲以下,兵力結構大幅優化。新招士兵大多身體健壯、學習能力強,在登萊軍精銳的帶領下,很快便掌握了燧發槍的使用與隊列訓練,訓練進度遠超預期。

七月中旬,王巢在登萊衛校場舉行“新兵檢閱”。校場上,兩萬餘名新招士兵整齊列隊,手持嶄新的燧發槍,身著統一的玄鐵鱗甲,眼神堅定,氣勢如虹。王巢站在高台上,聲音洪亮:“諸位將士,你們是山東軍隊的新力量,是大明北疆的希望!從今日起,你們要刻苦訓練,早日成為能征善戰的精銳,待他日北上抗金,定要讓後金知道,我大明將士的厲害!”

士兵們齊聲高呼:“願隨王大人北上抗金!保衛大明!”

歡呼聲震耳欲聾,傳遍整個登萊衛。顧炎武站在王巢身邊,笑著說:“將軍,如今兵力結構優化,新兵士氣高漲,再加上武器裝備的更新,山東軍隊已具備初步的戰鬥力。若後金再來犯,我們定能一戰!”

王巢點頭,目光望向遠方的大海——那裡,登萊軍工坊的船隻正在運送新打造的火炮,準備分發到各衛所;岸邊,新招士兵正在進行實戰演練,燧發槍的槍聲與火炮的轟鳴聲交織在一起,奏響了強軍報國的壯歌。

“還不夠。”王巢語氣堅定,“我們還要加強戰術訓練,讓各衛所熟悉協同作戰;同時,加快荒地開墾,確保軍糧供應。待時機成熟,本將便上奏陛下,請求北上抗金,收複失地!”

此時的山東,軍隊精銳化、軍餉透明化、軍糧自給化的藍圖已初步成型。在王巢的帶領下,山東正從一個積弊深重的“弱省”,逐漸轉變為大明北疆的“強軍之地”,為即將到來的抗金之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什麼?開局就是測靈根? 八極天帝 冰火鳳凰涅盤靈域 我苟在美女宗門當廚師 當AI名叫利維坦時 資治通鑒白話版 四合院:穿成傻柱,開啟逆襲人生 奇葩皇帝合集 全家天生神力,我靠腦子科舉 從少爺到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