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應對禦史彈劾,巧妙化解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204章 應對禦史彈劾,巧妙化解

第204章 應對禦史彈劾,巧妙化解(1 / 1)

登萊的海風帶著鹹濕的暖意,卻吹不散都指揮使府議事廳內的凝重。沈文捧著一封從京城加急送來的密信,手指因用力而微微泛白,信紙展開時,“彈劾王巢”四個朱批小字如針般刺目——京城禦史李若霖於三日前上《劾山東都指揮使王巢疏》,細數其“私擴軍隊至五萬、截留山東三府賦稅逾百萬兩、私造火炮意圖不軌”三大罪狀,懇請崇禎帝“下旨徹查,以儆效尤”。

王巢接過密信,目光掃過疏文中“擁兵自重,恐成尾大不掉之勢”的字句,指尖在案上輕輕敲擊。他早料到朝廷會因山東實力漸強而生猜忌,卻沒想到彈劾來得如此之快,且直指“擴軍”與“截稅”兩大要害——這兩點若處置不當,輕則被削權奪職,重則可能被扣上“謀逆”的罪名。

“將軍,李若霖是楊嗣昌的舊部,此次彈劾定是為了報複楊嗣昌被賜死之事,背後恐怕還有周延儒的默許。”沈文壓低聲音,語氣中帶著擔憂,“如今情報局傳回消息,朝中已有不少官員附和彈劾,連戶部尚書侯恂都上奏說‘山東賦稅截留過多,致使國庫空虛’,陛下雖暫未下旨追責,但已命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承恩擬旨,詢問山東兵力與糧餉明細,這分明是已有疑慮。”

王巢抬眼看向窗外,登萊港內水師戰船正操練火炮,炮聲遠傳,震得窗欞微微作響。他沉吟片刻,對沈文道:“你立刻去整理兩份文書,一份是山東現有兵力的明細,注明每支軍隊的編製、士兵來源與駐守位置;另一份是近一年山東賦稅的收支賬目,尤其是截留部分的用途,要寫得清清楚楚,附上防禦工事、軍工坊、流民安置的支出憑證。”

“可‘私擴軍隊’與‘截留賦稅’本就是事實,就算賬目清晰,陛下也未必會全然相信。”沈文麵露難色,“李若霖在疏文中說‘五萬大軍遠超山東衛所編製’,又說‘截留賦稅未入國庫,恐入私囊’,這些話最是容易勾起陛下的猜忌。”

“猜忌的根源,在於陛下擔心我有異心。”王巢站起身,走到輿圖前,手指點在登萊、德州等地的防禦工事標記上,“要化解疑慮,光靠賬目不夠,還得讓陛下看到兩點:一是我擴軍、截稅皆為抗金,而非謀私;二是我對朝廷始終忠心,絕無二心。你去將去年至今,山東每月向京城‘私庫’送銀的清單找出來,這份清單才是關鍵。”

沈文聞言一愣,隨即反應過來——所謂“私庫”,是崇禎帝為應對國庫空虛,私下命親信在各地收取“孝敬銀”的隱秘賬戶,王巢從去年十月起,便以“山東商稅盈餘”為名,每月向該賬戶送銀十萬兩,從未間斷,且每次都讓情報局暗中記錄,形成了一份詳細的送銀清單。這份清單若是呈上去,便是向陛下表明“無藏私之心”的最好證據。

兩日後,司禮監的傳旨太監陳洪抵達登萊,宣讀了崇禎的旨意:“著山東都指揮使王巢,詳奏所屬兵力數額、糧餉來源,及賦稅截留之緣由,不得有半分隱瞞,五日內奏報至京。”宣旨完畢,陳洪並未即刻離去,反而被王巢請入後堂,屏退左右後,王巢遞上一個錦盒,裡麵是兩百兩黃金,低聲道:“公公一路辛苦,這點薄禮還請收下,山東事務繁雜,還望公公在陛下麵前多為在下美言幾句。”

陳洪掂了掂錦盒,臉上露出笑意,話裡有話地說:“王將軍是聰明人,陛下雖有疑慮,但也知山東是北疆屏障,隻要將軍奏報屬實,陛下自會明察。隻是那李禦史的彈劾疏,已在朝堂上傳得沸沸揚揚,將軍若想化解,還需拿出讓陛下安心的憑證。”

王巢點頭,將早已準備好的兩份文書與送銀清單遞上:“煩請公公將這些帶回京城,呈給陛下。在下敢以項上人頭擔保,山東擴軍是為防備後金,截留賦稅是為修建工事,絕非私用。至於送銀清單,是在下近一年來為彌補國庫空虛,從商稅中抽取的盈餘,雖未入國庫,卻也儘數上交陛下,不敢私藏分文。”

陳洪接過文書,大致翻看了一遍,見兵力明細中注明“五萬士兵中有三萬為流民,已登記戶籍,駐守各地防禦工事,無一人駐登萊城內”,賦稅賬目中“截留的一百萬兩中,六十萬用於修建四城兩堡,三十萬用於軍工坊生產火炮,十萬用於流民安置”,再看到送銀清單上“每月十萬兩,共計九十萬兩”的記錄,心中已有數,對王巢道:“將軍放心,這些文書我會親手交給陛下,隻是陛下最忌‘擁兵’二字,將軍日後還需謹慎。”

送走陳洪後,李虎急匆匆闖入議事廳,手中拿著一份情報:“將軍,情報局傳來消息,李若霖已派人前往濟南、青州等地,暗中調查士兵戶籍與賦稅去向,似是想找到您‘私擴軍隊’的證據!”

“讓他查。”王巢神色平靜,“我早已讓周通將流民士兵的戶籍登記造冊,每一戶都有當地裡正的簽字,賦稅用途也有工匠、民夫的領款記錄,他查不出任何問題。倒是你,要讓各衛所士兵嚴守紀律,不得與調查人員發生衝突,若有人問起擴軍緣由,便說‘為抵禦後金,保家衛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果不其然,李若霖派去的親信在濟南調查時,周通直接將流民士兵的戶籍冊與防禦工事的修建記錄擺在桌上,指著其中一頁說:“這位調查官請看,這三萬流民士兵原本是四處乞討的饑民,若不是王將軍招募他們,恐怕早已餓死或淪為流寇。如今他們駐守在德州、青州的城牆上,每日操練,隻為防備後金,何來‘私擴軍隊’之說?”

那親信翻查戶籍冊,見每一頁都有流民的手印與裡正的印章,又去德州城牆查看,見士兵們正頂著烈日搬運石料加固城牆,炮位上的克虜伯火炮直指北方,心中已信了大半。待他到青州核查賦稅時,看到軍工坊內工匠們正日夜趕造火炮,地上堆放著剛鑄好的炮管,負責軍工坊的趙山遞上賬本:“青州府截留的二十萬賦稅,全用在了這些火炮上,如今青州城已有二十門克虜伯火炮,若後金來犯,定能將他們擋在城外,這難道不是為朝廷分憂?”

七月初,陳洪回到京城,將王巢的文書與送銀清單呈給崇禎帝。崇禎坐在乾清宮的禦案前,先翻看兵力明細,當看到“三萬流民士兵”時,眉頭微微舒展——他最擔心的便是王巢招募正規軍擴充實力,若隻是流民,便少了“擁兵”的威脅。再看賦稅賬目,見截留的賦稅全用在防禦工事與火炮生產上,且附有工匠、民夫的領款憑證,心中的疑慮又消了幾分。

最後,他拿起送銀清單,看到“每月十萬兩,共計九十萬兩”的記錄時,眼神一動,對陳洪道:“王巢真的每月都向私庫送銀十萬兩?為何從未有人提及?”

陳洪躬身回道:“陛下,王將軍說這是‘商稅盈餘’,怕朝中大臣非議,故未聲張,隻暗中上交私庫,為陛下彌補國庫空虛。據老奴所知,山東近一年來開通了南洋商路,商稅確實比往年多了不少,拿出十萬兩並非難事。”

崇禎沉默片刻,想起去年冬天國庫空虛,連邊防軍餉都難以撥付,若非私庫中有這筆銀子應急,恐怕早已釀成兵變。他再看李若霖的彈劾疏,其中“私造火炮意圖不軌”的字句,與王巢奏報中“造炮為抵禦後金”的說法相對比,隻覺得李若霖是在小題大做,甚至有公報私仇之嫌。

此時,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德化進殿稟報:“陛下,李禦史派去山東的親信已回京,奏報說‘山東士兵多為流民,賦稅用於修建工事與造炮,並無私用之舉’,且濟南、青州等地百姓都稱讚王將軍‘保境安民’,無一人說其壞話。”

崇禎聞言,將彈劾疏扔在案上,冷哼一聲:“李若霖身為禦史,不查實事,卻因私怨彈劾封疆大吏,險些誤了山東防務!傳朕旨意,斥責李若霖‘捕風捉影,擾亂朝綱’,罰俸三月;王巢治理山東有功,擴軍、截稅皆為抗金所需,著令其繼續鎮守山東,無需再查。”

旨意傳到登萊時,王巢正在軍工坊查看新一批克虜伯火炮的生產。沈文拿著旨意,臉上難掩喜色:“將軍,陛下不僅沒有追責,還斥責了李若霖,這說明陛下已完全相信您的忠心!”

王巢接過旨意,看了一眼,遞給沈文,繼續看著工匠們組裝火炮,淡淡道:“這隻是暫時化解了危機,朝廷對山東的猜忌不會就此消失。接下來,我們要加快水師的改造,儘快讓克虜伯火炮配備到位,同時讓顧炎武從南洋多采購些糧食與鋼材,隻有實力足夠強,才能讓朝廷真正放心。”

七月中旬,京城又傳來消息,周延儒以“山東防務重要”為由,上奏請崇禎帝“賞賜王巢白銀五萬兩,以資鼓勵”,崇禎準奏。消息傳到山東,軍民皆大歡喜,濟南府的百姓自發在城門口張貼告示,稱讚王巢“忠君愛國,保境安民”,德州的士兵們更是操練得越發賣力,炮聲在城外回蕩,似在向遠方的後金宣告——山東已固若金湯,絕非輕易可犯之地。

這日傍晚,王巢登上登萊城牆,望著渤海的落日。夕陽將海麵染成金色,水師戰船在海中穿梭,炮口泛著冷光;遠處的軍工坊依舊燈火通明,鍛鐵聲隱約傳來。他想起此次應對彈劾的驚險,心中暗忖:在這亂世之中,唯有手握實力,又懂得進退,才能在朝廷的猜忌與後金的威脅中站穩腳跟。而山東,不僅要成為大明的北疆屏障,更要成為日後北上抗金、收複失地的根基。

晚風拂過,帶著火炮的金屬氣息,王巢握緊腰間佩刀,目光堅定地望向北方——那裡,後金的鐵騎仍在覬覦中原,而他與山東軍民,已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戰的準備。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老婆乖,不許喜歡前男友 七零空間大佬:家屬院搞科技強國 普顏被嘲?我靠變美APP封神! 荊棘中的常春藤 入夜癡纏 相親就能變強:我有一個相親係統 改嫁絕嗣紈絝,好孕體質震驚大院 風華四絕:逆界斬邪定乾坤 末日:我不吃牛肉,分解 神明釣場:從貧民窟釣爆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