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萊城外的演武場上,驕陽似火,塵土飛揚。五千名身著青色號服的士兵列成整齊的方陣,手中長槍與腰刀在陽光下泛著寒光,方陣前方,二十門克虜伯火炮如鋼鐵巨獸般俯臥,炮口直指遠方的模擬敵陣——這是王巢剛從陸軍中選拔組建的“炮兵協同部隊”,也是山東軍中第一支專門以“火炮為核心”的多兵種協同作戰力量。
王巢騎馬立於高台上,目光掃過下方精神抖擻的士兵,手中馬鞭指向演武場西側的靶區:“今日是炮兵協同部隊首次集結訓練,你們要記住,這支部隊的核心不是火炮,也不是步兵或騎兵,而是‘協同’二字!步兵要護得住火炮,騎兵要探得清敵情,火炮要打得準敵人,三者缺一不可,方能形成戰力!”
話音剛落,台下傳來一陣整齊的應答:“遵將軍令!”聲音洪亮,震得周圍的草木微微顫動。站在方陣前列的三個將領分彆出列——步兵統領吳奎,原是登萊衛的百戶,擅長陣地防禦,手中一杆長槍使得出神入化;騎兵統領趙烈,出身蒙古部落,騎術精湛,偵查能力極強,曾多次深入後金腹地探查敵情;炮兵統領孫岩,是軍工坊出身的工匠,對克虜伯火炮的性能了如指掌,也是首批掌握火炮操作的士兵之一。
三人走到高台下,躬身聽令。王巢看著他們,沉聲道:“吳奎,你帶三千步兵,負責構建火炮防禦陣地,在火炮周圍設置拒馬、壕溝與盾陣,任何敵人靠近火炮百丈之內,都要將其攔在陣外;趙烈,你帶一千騎兵,分為五隊,每隊兩百人,負責偵查演武場周圍‘敵情’,一旦發現‘敵軍’動向,立刻回報,並設法牽製,為火炮爭取射擊時間;孫岩,你帶一千炮兵,操控二十門火炮,在步兵陣地構建完成後,迅速架設火炮,校準靶位,待騎兵傳回‘敵情’,即刻開火,務必在‘敵軍’靠近前擊潰他們。”
“末將遵令!”三人齊聲領命,轉身回到各自隊伍中,開始部署訓練任務。吳奎大手一揮,三千步兵立刻分為十組,每組三百人,有的扛著拒馬,有的拿著鐵鍬,有的舉著盾牌,迅速向火炮周圍散開。拒馬是用堅硬的槐木製成,上麵布滿尖刺,士兵們將其首尾相連,在火炮外側形成一道環形屏障;同時,另一部分士兵揮舞鐵鍬,在拒馬內側挖掘三尺深的壕溝,壕溝底部鋪滿尖木,防止敵人攀爬;最後,手持盾牌的士兵列成三排盾陣,緊貼壕溝內側,盾牌相互咬合,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鋼鐵防線。
不到半個時辰,一道圍繞火炮的防禦陣地便構建完成。吳奎騎著馬在陣內巡視,看到一處拒馬擺放不夠緊密,立刻勒住韁繩,對負責的士兵喝道:“這裡的縫隙能容兩人並行,若後金騎兵衝過來,直接就能突破!重新調整,務必讓拒馬之間無縫可鑽!”士兵們連忙應聲,七手八腳地將拒馬挪正,直到縫隙僅能容一人側身通過,吳奎才滿意地點點頭。
與此同時,趙烈帶領的一千騎兵已完成集結。他們騎著清一色的蒙古馬,馬背上背著弓箭與短刀,腰間掛著水壺與乾糧——這是為了模擬長途偵查而準備的裝備。趙烈將騎兵分為五隊,對各隊隊長說:“第一隊往演武場東側探查,第二隊西側,第三隊南側,第四隊北側,第五隊隨我留在中路策應。發現‘敵軍’後,不要硬拚,用弓箭騷擾,拖延他們的速度,每隔一刻鐘回報一次位置,明白嗎?”
“明白!”五個隊長齊聲應答,隨即帶領隊伍策馬奔出,馬蹄揚起的塵土在演武場上形成五道黃色的煙塵,很快便消失在遠處的樹林中。趙烈則帶著第五隊騎兵留在中路,目光警惕地掃視著四周,手中的馬鞭不時輕敲馬腹,隨時準備應對突發情況。
孫岩帶領的炮兵也沒閒著。他們推著火炮,沿著步兵預留的通道進入防禦陣地,將火炮架設在預先平整好的地麵上。每個炮組五人,一人負責校準,一人負責裝填,一人負責點火,兩人負責搬運炮彈與火藥。孫岩走到一門火炮前,親自示範校準方法:“瞄準的時候,要先看遠處的靶心,再調整炮身的俯仰角,用炮身上的瞄準鏡對準靶心,確保十字線與靶心重合,這樣才能打得準!”
說著,他轉動炮身上的調節輪,將瞄準鏡對準演武場遠處的模擬敵陣——那是用稻草紮成的數百個假人,排列成騎兵衝鋒的陣型。孫岩調整好角度後,對裝填手說:“裝彈,裝三斤火藥,一枚實心彈!”裝填手連忙從彈藥箱中取出火藥與炮彈,小心地填入炮膛,隨後點火手將引信插入炮尾,做好射擊準備。
就在這時,遠處傳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是趙烈派回的騎兵斥候。那斥候翻身下馬,氣喘籲籲地跑到高台下,對王巢稟報:“將軍,演武場東側發現‘敵軍’騎兵,約五百人,正朝著火炮陣地疾馳而來,預計半個時辰後抵達!”
王巢聞言,立刻對身邊的傳令兵說:“傳令吳奎,加強東側防禦,讓盾陣士兵做好準備;傳令孫岩,校準東側靶位,待‘敵軍’進入射程,即刻開火;傳令趙烈,帶領中路騎兵前往東側,與第一隊騎兵彙合,設法牽製‘敵軍’,為火炮爭取時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傳令兵領命而去,騎著馬迅速將命令傳達給各隊。吳奎接到命令後,立刻調派一千步兵前往東側,將原本的三排盾陣增加到五排,同時讓部分士兵在壕溝外側鋪設鐵蒺藜——這種鐵製的暗器帶有尖刺,能刺穿馬蹄,有效阻擋騎兵衝鋒。孫岩則帶領炮兵調整炮位,將二十門火炮中的十門轉向東側,炮口對準“敵軍”來犯的方向,裝填手們早已將火藥與炮彈準備就緒,隻待命令下達。
趙烈接到命令後,帶領中路騎兵疾馳向東側。途中與第一隊騎兵彙合,兩支隊伍合兵一處,共四百人。趙烈看著遠處塵煙滾滾的“敵軍”,對士兵們說:“我們先繞到‘敵軍’側麵,用弓箭射擊他們的馬腿,拖延他們的速度,等火炮開火後,再趁機衝鋒,擾亂他們的陣型!”
說完,他帶領騎兵向側麵迂回,很快便繞到“敵軍”側後方。此時,“敵軍”騎兵已進入火炮射程的邊緣——三千米。孫岩站在火炮陣地前,舉起紅旗,高聲喊道:“火炮準備,瞄準‘敵軍’前鋒,開火!”
“轟隆!轟隆!”十門火炮同時發射,炮彈在空中劃出一道道弧線,帶著刺耳的呼嘯聲飛向“敵軍”。隻聽一陣巨響,炮彈落在“敵軍”前鋒的位置,炸起的塵土與稻草屑漫天飛舞,十幾個假人瞬間被炸毀,剩下的假人陣型也變得混亂起來。
“好!”高台上的王巢忍不住喝彩,身邊的沈文也點頭稱讚:“這克虜伯火炮果然威力驚人,三千米外就能擊潰敵軍前鋒,若是實戰,後金騎兵恐怕還沒靠近城牆,就已損失慘重。”
趙烈看到“敵軍”陣型混亂,立刻帶領騎兵衝鋒。他們手持弓箭,一邊騎馬疾馳,一邊向“敵軍”射擊。箭矢如雨點般飛向假人,雖然無法造成實質性傷害,卻成功地將“敵軍”的注意力吸引到側麵,延緩了他們的衝鋒速度。
“敵軍”調整陣型後,繼續向火炮陣地衝來。此時,他們已進入兩千五百米射程。孫岩再次舉起紅旗,喊道:“第二輪射擊,瞄準‘敵軍’中軍,開火!”
又是一陣轟鳴,十門火炮再次發射。這次的炮彈落在“敵軍”中軍位置,炸毀了更多的假人,“敵軍”的衝鋒速度明顯放緩。吳奎站在盾陣後,看著越來越近的“敵軍”,對士兵們說:“都給我打起精神來,等他們靠近,就用長槍刺,用刀砍,絕不能讓他們突破防線!”
“敵軍”繼續衝鋒,很快便進入一千五百米射程。孫岩下令進行第三輪射擊,這次使用的是霰彈——這種炮彈內裝有數百顆小鉛彈,爆炸後能形成大麵積殺傷,最適合對付密集的騎兵陣型。十門火炮發射的霰彈落在“敵軍”陣中,瞬間將大片假人打成碎片,剩下的假人已不足百人,衝鋒勢頭徹底被遏製。
趙烈看到時機成熟,帶領騎兵從側麵發起衝鋒。他們手持短刀,揮舞著馬鞭,如旋風般衝入“敵軍”殘陣,將剩下的假人全部撞倒。至此,模擬擊潰後金騎兵衝鋒的訓練圓滿完成。
訓練結束後,各隊將領來到高台下複命。吳奎擦著額頭的汗水,彙報道:“將軍,此次訓練,步兵成功構建防禦陣地,抵禦了‘敵軍’的多次衝擊,無一處防線被突破;孫岩的炮兵共發射三十發炮彈,命中率達九成,成功擊潰‘敵軍’主力;趙烈的騎兵偵查及時,牽製有效,為火炮爭取了充足的射擊時間。”
王巢點頭,目光掃過三人,沉聲道:“此次訓練雖圓滿完成,但也暴露了不少問題。吳奎,你們的盾陣在‘敵軍’靠近時,士兵們有些慌亂,差點出現缺口;孫岩,第二輪射擊時,有兩門火炮的裝填速度過慢,延誤了射擊時機;趙烈,你們的騎兵在迂回時,有部分士兵脫離了隊伍,若是實戰,很可能會被敵軍包圍。這些問題,都要在後續的訓練中改進,絕不能帶到戰場上。”
三人聞言,都羞愧地低下頭,齊聲應道:“末將謹記將軍教誨,後續定當加強訓練,改正不足。”
此時,李虎騎著馬來到演武場。他剛從德州巡查回來,恰好看到了訓練的最後階段。李虎翻身下馬,走到王巢麵前,興奮地說:“將軍,這炮兵協同部隊真是太厲害了!十門火炮就能擊潰五百騎兵,若是實戰中投入更多火炮,後金騎兵根本無法靠近我們的陣地!這支部隊,絕對能成為戰場決勝的關鍵!”
王巢笑著說:“這隻是初步訓練,後續還要進行更多的模擬演練,比如應對敵軍步兵攻城、抵禦敵軍火炮反擊等,隻有經過各種實戰場景的考驗,這支部隊才能真正形成戰力。另外,我還打算從水師中選拔部分士兵,組建‘水陸炮兵協同部隊’,讓火炮不僅能在陸地上發揮作用,還能在海戰中支援水師戰船。”
李虎聞言,更是激動:“將軍高見!若是水陸都有炮兵協同部隊,無論是後金的騎兵還是水師,我們都能應對自如。假以時日,這支部隊定能成為大明最強的戰力,助將軍北上抗金,收複失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接下來的一個月,炮兵協同部隊進行了多次針對性訓練。他們模擬了各種實戰場景:有時是“敵軍”步兵攜帶雲梯攻城,步兵負責守住城牆,火炮負責轟擊“敵軍”後方的糧草與援軍;有時是“敵軍”擁有少量火炮,炮兵需要在步兵的掩護下,快速轉移炮位,躲避“敵軍”炮火,同時反擊敵人;有時甚至模擬了惡劣天氣,在大雨中架設火炮,訓練士兵們在複雜環境下的作戰能力。
八月中旬,王巢組織了一場大規模的實戰演練——模擬後金五萬大軍進攻德州城,其中騎兵三萬,步兵兩萬,配備五十門舊式火炮。王巢派遣炮兵協同部隊前往德州,與當地守軍協同防禦。
演練開始後,“後金”騎兵首先發起衝鋒,試圖突破德州城的外圍防線。趙烈帶領騎兵偵查,很快便發現了“敵軍”的動向,立刻回報給孫岩。孫岩帶領炮兵在德州城外的高地架設火炮,吳奎則帶領步兵在火炮周圍構建防禦陣地。
當“後金”騎兵進入火炮射程後,孫岩下令開火。三十門克虜伯火炮同時發射,炮彈如雨點般落在“敵軍”騎兵中,瞬間擊潰了“敵軍”的前鋒。“後金”後續部隊試圖繞過高地,從側麵進攻,卻被趙烈的騎兵牽製,無法靠近。
“後金”見騎兵無法突破,便派出步兵攜帶雲梯攻城,同時用舊式火炮轟擊德州城牆。吳奎帶領步兵在城牆上防守,用長槍與弓箭阻擋“敵軍”步兵,孫岩則調整炮位,用火炮轟擊“敵軍”的火炮陣地。克虜伯火炮的射程遠超舊式火炮,很快便將“敵軍”的五十門火炮全部摧毀。
失去火炮支援的“後金”步兵士氣大跌,吳奎趁機帶領步兵發起反擊,趙烈也帶領騎兵從側麵衝鋒,與步兵配合,將“敵軍”步兵擊潰。至此,演練圓滿結束,炮兵協同部隊以極小的“傷亡”,成功抵禦了五萬“敵軍”的進攻。
演練結束後,德州守將對王巢感歎道:“將軍,有了這炮兵協同部隊,再加上德州城的防禦工事與克虜伯火炮,就算後金真的派五萬大軍來攻,我們也有信心將他們擋在城外!”
王巢笑著說:“這還不夠。接下來,我們要在山東各戰略要地都組建炮兵協同部隊,讓登萊、青州、濟南、德州四城,以及臨清、濟寧兩堡,都擁有這樣的戰力。同時,還要加強士兵們的實戰訓練,讓他們熟悉各種戰場環境,這樣才能在真正的戰爭中做到臨危不亂,克敵製勝。”
九月初,王巢下令在山東各衛所選拔士兵,擴大炮兵協同部隊的規模。首批計劃組建五支炮兵協同部隊,每支五千人,分彆駐守登萊、青州、濟南、德州與臨清。軍工坊也加大了克虜伯火炮的生產力度,將每月的產量從十門提升到十五門,確保每支炮兵協同部隊都能配備足夠的火炮。
這日,王巢再次來到登萊城外的演武場,看著正在訓練的炮兵協同部隊。士兵們動作嫻熟,配合默契,火炮的射擊精度越來越高,步兵的防禦越來越嚴密,騎兵的偵查越來越及時。王巢心中不禁想起去年剛到山東時的情景——那時的山東,缺糧少食,軍隊戰鬥力低下,百姓流離失所。而如今,山東糧足城固,軍隊戰力日益增強,百姓安居樂業。
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後金的威脅仍在北方,朝廷的猜忌也未完全消除,山東要走的路還很長。但他有信心,隻要繼續加強軍隊建設,提升戰力,團結軍民,山東定能成為大明北疆最堅實的屏障,甚至在未來,成為北上抗金、收複失地的主力。
夕陽西下,演武場上的訓練仍在繼續。火炮的轟鳴聲、士兵的呐喊聲、馬蹄的疾馳聲交織在一起,在登萊城外回蕩,似在宣告著一支新的強軍正在崛起,也似在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即將到來。王巢騎著馬,立於高台上,目光堅定地望向北方,心中暗忖:後金,你們等著,總有一天,我會帶領山東軍民,北上抗金,收複失地,讓大明的旗幟重新飄揚在遼東的土地上!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