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情報局升級,覆蓋山東全境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211章 情報局升級,覆蓋山東全境

第211章 情報局升級,覆蓋山東全境(1 / 1)

登萊城的春雨淅淅瀝瀝,洗淨了城牆的塵埃,卻未冷卻都指揮使府內的緊張氛圍。議事廳中,王巢將一份泛黃的卷宗重重拍在案上,卷宗上“登萊情報局三月工作報告”幾個字格外醒目。沈文、李虎及情報局負責人陳默皆垂首而立,空氣中彌漫著壓抑的氣息——就在三日前,青州府發生小規模流民騷亂,起因是當地糧商囤積居奇、哄抬糧價,可情報局直到騷亂平息後才將消息傳回登萊,錯過了及時調控的最佳時機。

“流民聚集到騷亂爆發,前後整整五天,青州的探子卻連一封預警信都沒發回來!”王巢的聲音帶著幾分怒意,手指劃過卷宗上的記錄,“更可笑的是,我們還是從濟南府的官員口中得知此事,情報局的作用何在?”

陳默臉色蒼白,躬身請罪:“屬下失職!青州目前隻有兩名常駐探子,且都集中在府城,鄉下的動靜根本無法及時察覺。加上探子們還要負責監視後金動向,精力分散,才導致消息滯後。”

沈文上前一步,緩聲道:“將軍,陳默所言並非托詞。目前情報局僅有百人,要覆蓋登萊、濟南、青州、德州四地,還要兼顧後金與流寇情報,確實捉襟見肘。若想避免類似情況,必須擴大情報局規模,建立更完善的情報網絡。”

王巢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火氣。他清楚,青州的紕漏並非陳默一人之過,而是情報局規模太小、覆蓋不足的必然結果。如今山東局勢漸穩,但隱患仍在——地方官員中不乏貪腐之輩,民間雖因豐收安定,卻也有糧商、地主暗中攪動輿情,北方後金更是虎視眈眈,沒有全麵、及時的情報支撐,任何決策都可能陷入被動。

“即日起,登萊情報局正式升級,更名為‘山東情報局’。”王巢目光掃過眾人,語氣斬釘截鐵,“第一,人員從一百人擴編至五百人,從軍隊中挑選身手矯健、識字且忠誠度高的士兵,再從民間招募熟悉各地風土人情的書生、商販,充實情報隊伍;第二,在濟南、青州、德州、兗州、東昌、萊州六府各設情報分站,每府配備五十名探子,府下各縣設情報點,每縣至少兩名常駐探子,形成‘府有分站、縣有站點’的全境覆蓋網絡;第三,明確各分站職責,重點收集三類情報:地方官員的政績、貪腐與異動,民間的糧價、輿情與流民動向,以及流寇的行蹤、後金的兵力部署與糧草運輸路線。”

陳默眼中閃過一絲振奮,連忙應道:“屬下遵令!擴編人員的篩選標準、分站的選址與物資調配,屬下這就去擬定方案,確保半月內完成初步部署。”

“光有規模還不夠,情報的傳遞與分級才是關鍵。”王巢拿起筆,在紙上畫出三條線路,“之前青州的消息滯後,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分級傳遞機製——探子將所有消息混在一起上報,分站分揀時浪費了時間。從今日起,實行‘情報分級製度’,所有情報按重要性與緊急程度分為三級:絕密、機密、秘密。”

他指著紙上的字跡,逐一解釋:“‘絕密情報’包括後金主力動向、地方官員謀反跡象、大規模流寇集結等足以影響山東安危的信息,必須用加密文書書寫,由專人快馬護送,晝夜兼程直送登萊總局,再由總局直接呈給我,不得經過任何中轉,確保三日之內送達;‘機密情報’包括地方官員貪腐證據、糧商囤積居奇的具體數據、小規模流寇活動等,用半加密文書傳遞,由分站彙總後每日報送總局,總局篩選後隔日呈給我;‘秘密情報’包括日常糧價波動、民間瑣事等,用普通文書記錄,每五日由分站報送總局存檔,供日後查閱參考。”

為了讓分級製度更易執行,王巢還特意設計了對應的標識:絕密情報用紅色封皮,封皮上加蓋“火急”印章;機密情報用藍色封皮,加蓋“加急”印章;秘密情報用白色封皮,無印章。同時規定,任何探子或分站不得擅自更改情報等級,若因分級錯誤導致延誤,將以失職論處。

李虎皺眉道:“將軍,探子們深入各地,難免會遇到危險,尤其是監視後金與流寇時,一旦身份暴露,不僅性命難保,還可能泄露情報網絡。是否要給他們配備防身武器與聯絡暗號?”

“這個問題我已經考慮過了。”王巢從案下取出一個小木盒,打開後裡麵是十幾枚樣式各異的銅製令牌,令牌正麵刻著“山”字,背麵刻著不同的圖案——有的刻著麥穗,有的刻著書本,有的刻著船錨。“這些是情報局的身份令牌,不同圖案對應不同的掩護身份:麥穗代表商販,書本代表書生,船錨代表水手。探子在外執行任務時,隻需出示令牌,便可在各地的聯絡點獲取食宿與物資。同時,製定一套聯絡暗號,比如商販探子問‘今日麥價幾何’,聯絡點回應‘三錢一鬥,新麥未熟’,若是暗號不對,絕不能暴露身份。”

他還特意叮囑,在登萊、濟南等大城市設立“聯絡商鋪”,表麵上是經營綢緞、茶葉的商行,實則是情報傳遞與物資補給的中轉站;在偏遠鄉村設立“聯絡驛站”,以客棧、藥鋪為掩護,方便鄉下探子傳遞消息。所有聯絡點的負責人,都由情報局總局直接任命,且每三個月輪換一次,防止被地方勢力滲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接下來的半個月,山東情報局的升級工作緊鑼密鼓地推進。陳默親自坐鎮登萊總局,篩選擴編人員:從軍隊中挑選的士兵,要求身高七尺以上,能騎善射,且在之前的戰鬥中表現出極高的忠誠度;從民間招募的書生,需熟悉當地的方言與地理,且無犯罪記錄;商販則要求有多年行商經驗,人脈廣,能輕易融入各地市集。經過層層篩選,四百名新成員很快到位,與原有的一百名探子組成了五百人的情報隊伍。

各府分站的選址也迅速完成:濟南分站設在府城的繁華街區,以一家綢緞莊為掩護,便於監視府衙官員的動向;青州分站設在山區邊緣的客棧內,方便收集山區流寇的情報;德州分站設在靠近直隸的邊境小鎮,重點關注後金的邊境活動。每個分站都配備了快馬、加密文書與信號彈,確保情報能及時傳遞。

為了檢驗情報網絡的效果,王巢特意下令進行一次“實戰測試”:讓濟南分站的探子收集當地知府的日常行程與近期政務,青州分站的探子調查鄉下糧價的波動情況,德州分站的探子追蹤邊境後金遊騎的活動範圍,要求按分級製度上報。

三日後,登萊總局收到了第一批情報:濟南知府近期頻繁與當地鄉紳會麵,疑似在商議增加賦稅,屬於“機密情報”,用藍色封皮加急報送,內容詳細記錄了會麵的時間、地點與參與人員;青州鄉下的糧價因春雨充足略有下降,屬於“秘密情報”,用白色封皮記錄,附帶了各鄉的具體糧價數據;德州邊境發現十餘名後金遊騎在打探路況,屬於“絕密情報”,用紅色封皮火急報送,還附帶了遊騎的人數、裝備與撤離路線。

王巢看著手中的情報,滿意地點頭:“濟南的情報詳細,青州的數據準確,德州的預警及時,看來分級製度與覆蓋網絡已經初見成效。但還要加強對探子的培訓,尤其是加密與反偵察能力——荷蘭人在山東有商船往來,後金也可能派細作滲透,必須防止我們的情報被截獲。”

為此,王巢專門從軍工坊調來了一批“密寫藥水”,這種藥水用明礬與特殊植物汁液製成,寫在紙上時無任何痕跡,隻有用醋浸泡後才能顯形,專門用於傳遞絕密情報。同時,要求所有探子學習反偵察技巧,比如在傳遞情報時避開官道上的驛站,夜間行動時用暗號聯絡,若發現被跟蹤,可將情報藏在預先設定的“秘密藏點”,再設法脫身。

五月初,山東情報局的全境網絡正式投入運行。濟南分站率先傳來重要情報:東昌府知府張世恒利用修繕黃河大堤的機會,貪汙工程款兩萬兩白銀,還縱容手下欺壓百姓,導致當地百姓怨聲載道。陳默立即將此情報定為“機密”,用藍色封皮加急報送登萊。王巢收到情報後,立刻派李虎率領五百名士兵前往東昌府,當場查獲張世恒的貪汙證據,將其押解回登萊審訊,同時任命新的知府,及時安撫了當地百姓。

此事過後,地方官員們都意識到,山東境內多了一雙“無形的眼睛”,再也不敢肆意貪腐。青州分站也傳來好消息:探子們發現當地有糧商暗中囤積了十萬斤糧食,準備在秋收前抬高糧價,分站立刻將此情報定為“機密”上報。王巢隨即下令濟南、青州兩地糧庫開倉放糧,以平價出售糧食,同時派士兵查處囤積糧商,有效穩定了糧價,避免了類似三月流民騷亂的情況發生。

在對外情報方麵,德州分站的探子多次深入後金控製的錦州、寧遠等地,收集到後金正在囤積糧草、修繕戰船的情報,判斷後金可能在秋收後對山東發動小規模進攻。王巢根據這份“絕密情報”,提前調整了防禦部署:在德州增加兩萬石糧食儲備,將登萊的二十門改進型克虜伯火炮調往德州城牆,同時命令水師加強渤海灣的巡邏,做好了應對後金進攻的準備。

情報局的升級不僅為決策提供了支撐,還成了穩定地方的重要力量。兗州府曾出現一股百餘人的流寇,四處劫掠百姓,當地縣衙無力圍剿。兗州分站的探子迅速摸清了流寇的藏身之處與活動規律,將情報定為“機密”上報,王巢派騎兵連夜突襲,僅用一日便剿滅了流寇,救回了被擄走的百姓。百姓們不知道是情報局提供了情報,隻知道王將軍總能“未卜先知”,對他的信任也越來越深。

五月中旬的一個清晨,陳默拿著一份厚厚的卷宗走進都指揮使府,卷宗上記錄著半個月來各分站上報的情報彙總:濟南知府清廉自守,百姓滿意度達九成;青州糧價穩定,每石小麥三錢銀子;德州邊境後金遊騎活動減少,暫無大規模異動;各府無流民聚集,民間輿情平穩。

“將軍,這是近期的情報彙總,所有絕密與機密情報都已按規定及時送達,秘密情報也已存檔。”陳默將卷宗遞到王巢麵前,臉上帶著幾分自豪,“目前各分站運行正常,探子們已基本融入當地,未出現身份暴露的情況。昨日兗州分站還傳來消息,當地鄉紳主動向探子提供了流寇的線索,說明百姓們也開始信任我們的情報網絡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王巢翻看卷宗,看到每一份情報都標注了等級、來源與報送時間,字跡工整,內容詳實,心中十分滿意。他抬頭看向窗外,登萊城的街道上行人往來,商販的吆喝聲、孩童的笑聲隱約傳來,一派安居樂業的景象。

“情報網絡就像山東的‘脈絡’,隻有脈絡暢通,才能及時察覺病症,對症下藥。”王巢放下卷宗,對陳默道,“但不能因此鬆懈——要定期對探子進行考核,防止有人懈怠;同時,派探子潛入江南、直隸等地,收集其他省份的情報,畢竟山東的安危,與整個大明的局勢息息相關。”

陳默躬身應道:“屬下明白!江南與直隸的情報網絡建設,屬下已開始規劃,預計下月便可派出第一批探子。”

此時,沈文拿著一份公文走進來,臉上帶著喜色:“將軍,朝廷收到我們上報的秋收與防禦工事進展,崇禎皇帝特意下旨嘉獎,還賞賜了白銀五萬兩、綢緞千匹,說是鼓勵我們繼續守住山東,抵禦後金。”

王巢接過公文,看著上麵朱紅色的禦批,心中卻沒有太多喜悅。他知道,朝廷的嘉獎背後,也藏著猜忌——山東的實力越強,朝廷對他的提防就越重。而這一切,都需要更全麵的情報來應對:既要掌握朝廷的動向,防止被削權,也要監視地方官員,防止他們與朝廷勾結,更要警惕後金的進攻,守護山東的軍民。

夕陽西下,都指揮使府的燈光漸漸亮起。陳默回到情報局總局,看著牆上懸掛的山東地圖,地圖上用紅色圓點標注著各府分站的位置,用藍色線條連接著情報傳遞路線,宛如一張密密麻麻的網,將整個山東籠罩其中。他拿起筆,在地圖上江南與直隸的位置畫了兩個圈——那裡,將是山東情報局下一步的目標。

而王巢站在院牆上,望著遠處的登萊港,海麵上水師戰船正在巡邏,炮聲隱隱傳來。他知道,有了覆蓋全境的情報網絡,山東就像多了一雙“千裡眼”,無論敵人從哪裡來,無論隱患藏在何處,都能提前察覺、及時應對。這張無形的網,將是山東軍民抵禦外敵、守護家園的重要屏障,也是大明複興之路的堅實基礎。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星辰與你相約 離婚冷靜期,直男老公突然開竅了 重生後勵誌做反麵教材 總裁的契約嬌妻,她又A又颯 夫人馬甲遍地跑,全球大佬追著寵 外星贅婿,倒插門 快穿:男配覺醒,手撕主角們 五旬悍婦:靠罵人在饑荒年代續命 年代快穿,炮灰沒死,一胎三寶了 民國殺神:庶女的九層馬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