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蒸汽機床組裝啟動,攻克技術難關_明末龍旗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明末龍旗 > 第221章 蒸汽機床組裝啟動,攻克技術難關

第221章 蒸汽機床組裝啟動,攻克技術難關(1 / 1)

登萊軍工坊的“新機車間”內,鑄鐵底座穩穩立在水泥地麵上,傳動齒輪組已初步安裝到位,唯有中部的氣缸尚未完全固定——這是蒸汽機床組裝的關鍵節點,也是工匠們近半個月來的核心攻堅目標。老劉戴著老花鏡,蹲在氣缸旁,手裡拿著一把薄銅片,反複塞進氣缸與底座的接口縫隙中,試圖堵住不斷滲出的白色蒸汽,額頭上的汗珠順著臉頰滑落,砸在冰冷的鑄鐵上,瞬間蒸發。

“劉總管,還是漏!這蒸汽從接口縫裡往外冒,剛擰緊的螺栓,沒一會兒就被蒸汽頂得鬆動了!”負責固定氣缸的年輕工匠小周急得直跺腳。此刻,外置鍋爐正持續輸送蒸汽,本應驅動氣缸活塞往複運動的蒸汽,卻有近三成從接口處泄漏,不僅導致氣缸動力不足,還讓周圍的鑄鐵部件蒙上了一層白霜,連操作台上的圖紙都被蒸汽熏得發潮。

這已是專項小組第三次試裝氣缸。前兩次要麼因接口打磨不平整導致泄漏,要麼因密封墊材質過軟被蒸汽衝壞,如今眼看半個月過去,氣缸密封性仍未達標,老劉的眉頭擰成了疙瘩:“之前試產氣缸時,咱們隻關注了內壁光滑度,沒料到接口密封這麼難——這氣缸要承受蒸汽的高壓,普通的麻布浸油密封墊根本頂不住,得想個新法子。”

車間外傳來熟悉的腳步聲,王巢提著一個木盒走進來,剛進門就聞到了空氣中彌漫的煤煙味與蒸汽的濕熱氣息。他看到氣缸旁繚繞的白汽,便知組裝遇到了難題,走上前問道:“老劉,氣缸的密封還沒解決?”

老劉站起身,無奈地搖頭:“將軍,難啊!咱們試了麻布墊、銅片墊,甚至用了浸油的石棉,可蒸汽壓力一上來,還是會漏。按圖紙要求,密封性得達到90以上,現在頂多隻有60,這樣下去,就算組裝完了,機床也沒法正常乾活。”

王巢蹲下身,手指拂過氣缸接口處的密封墊,觸感發硬且邊緣已有細微破損。他沉吟片刻,腦海中浮現出係統獎勵的“工業升級”技術庫——此前領取蒸汽機床圖紙時,係統曾提示可兌換“特種密封材料配方”,當時未急用便暫時擱置,如今恰好能派上用場。

“老劉,你讓人先停了鍋爐,把氣缸拆下來。”王巢起身,對身後的親兵吩咐,“去我書房,把書架第三層的那個褐色木盒拿來,裡麵有密封材料的配方。”

半個時辰後,親兵捧著木盒返回車間。王巢打開木盒,取出一張泛黃的羊皮紙,上麵用炭筆清晰寫著“蒸汽設備特種密封墊配方”:以石棉纖維為骨,混合鬆香、豬油、石墨粉,按5311的比例熬煮成膏狀,塗抹在厚帆布上,經炭火烘烤後製成密封墊,可承受五倍於普通蒸汽的壓力,且耐磨損、不易老化。

“石棉纖維咱們軍工坊有,之前造火炮散熱套時剩了不少;鬆香和豬油好找,登萊的藥鋪和油坊裡都能買到;就是這石墨粉,得去石墨礦裡采——德州那邊有個小石墨礦,之前情報局報過,說是質地還不錯。”老劉湊過來,指著配方上的成分,逐一審視,眼中漸漸有了光,“將軍,這配方靠譜嗎?咱們之前用的純石棉墊太脆,加了鬆香和豬油,會不會更有韌性?”

“肯定靠譜。”王巢點頭,拿起一塊普通石棉墊與配方對比,“純石棉墊硬且易裂,混合鬆香能增加黏性,豬油能提升柔韌性,石墨粉還能減少摩擦,正好解決接口密封和磨損的問題。你現在就安排人:一隊去德州拉石墨粉,一隊去采購鬆香和豬油,剩下的人把舊密封墊拆了,重新打磨氣缸接口,確保平整度誤差不超過半毫。”

專項小組立刻行動起來。去德州拉石墨粉的工匠連夜出發,借助新修複的登萊至德州官道,原本需要三天的路程,兩天便趕了回來,帶回了滿滿兩車黑色的石墨粉;采購鬆香和豬油的工匠也順利歸來,還特意請來了油坊的老師傅,指導熬煮密封膏的火候。

熬煮密封膏的工序設在車間角落的小灶旁。老劉親自掌勺,將切碎的鬆香和豬油倒入鐵鍋,用炭火慢慢加熱,待兩者融化成琥珀色液體後,再加入石棉纖維和石墨粉,手持長木勺不停攪拌。鐵鍋旁的溫度計軍工坊按係統圖紙仿製的簡易水銀溫度計)顯示溫度已達八十攝氏度,鬆香與豬油的混合液開始冒泡,散發出一股淡淡的鬆香味。

“火候不能太大,不然鬆香會糊!”油坊老師傅湊在鍋邊,提醒道,“攪拌要勻,不然石棉纖維會結塊,密封膏裡有疙瘩,照樣會漏。”

老劉點點頭,手臂帶動木勺,按順時針方向緩慢攪拌,確保每一縷石棉纖維都能均勻裹上油脂與石墨粉。一個時辰後,密封膏熬煮完成,呈深褐色膏狀,冷卻片刻後,工匠們將其均勻塗抹在厚帆布上,再用炭火烘烤半個時辰,一張韌性十足、表麵泛著金屬光澤的特種密封墊便製成了。

“試試這張!”老劉捧著新密封墊,快步走到氣缸旁。工匠們早已將氣缸接口打磨平整,用水平儀校準了三次,確保氣缸與底座完全垂直。小周小心翼翼地將密封墊鋪在接口處,再用特製的加長螺栓,按對角線順序逐一擰緊——這是王巢特意提醒的“對稱緊固法”,能避免接口受力不均導致變形。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鍋爐再次啟動,蒸汽緩緩湧入氣缸。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目光緊盯著接口處。一分鐘、兩分鐘、三分鐘……接口處竟沒有一絲蒸汽滲出,隻有氣缸頂部的排氣閥偶爾噴出少量白霧,帶動活塞開始緩慢往複運動,發出“噗嗤、噗嗤”的規律聲響。

“不漏了!真的不漏了!”小周第一個歡呼起來,伸手摸了摸接口處的鑄鐵,乾燥且沒有白霜,“劉總管,您看,活塞動起來了!速度比之前快了一倍!”

老劉拿出壓力表,接在氣缸的蒸汽入口處,指針穩定在“五斤平方寸”的刻度上——這正是圖紙要求的標準壓力。他又用皂液塗抹在接口縫隙處,沒有任何氣泡產生,臉上終於露出了久違的笑容:“將軍,成了!這特種密封墊太管用了,密封性至少達到了90,完全符合圖紙要求!”

王巢走上前,看著往複運動的氣缸活塞,滿意地點頭:“密封問題解決了,接下來就是傳動齒輪的咬合精度——之前我看你們安裝齒輪時,手工打磨的齒麵不夠平整,怕是會影響動力傳遞,咱們得趁這個機會一起解決。”

果然,當天下午試機時,新的問題如期出現。當氣缸活塞帶動主動齒輪轉動時,從動齒輪不僅轉動卡頓,還發出“咯吱、咯吱”的刺耳摩擦聲,甚至有細小的鐵屑從齒牙咬合處掉落。負責傳動係統的陳鐵匠用卡尺測量後,臉色凝重地彙報:“將軍,從動齒輪的齒距誤差有1毫米,齒麵平整度也不夠,手工打磨時沒法保證每個齒牙都一樣,咬合時總有幾個齒碰不到,全靠另外幾個齒受力,時間長了肯定會磨壞。”

王巢早有準備。他再次調用係統積分,從“工業升級”技術庫中兌換了“精密加工工具套裝”——包括一把刻度精確到0.01毫米的遊標卡尺、一台手搖式齒輪研磨機,以及一套碳化矽磨料。當這些工具被送到車間時,工匠們圍攏過來,好奇地打量著:遊標卡尺的刻度細密如發絲,研磨機的砂輪表麵泛著青色光澤,連磨料都裝在特製的銅盒裡,與普通的細砂截然不同。

“這是遊標卡尺,能測出咱們之前測不到的細微誤差;這是齒輪研磨機,把齒輪裝在上麵,加上碳化矽磨料,搖動手柄就能打磨齒麵,保證每個齒牙的形狀、角度都一樣。”王巢拿起遊標卡尺,遞給陳鐵匠,“你先測一下主動齒輪的齒距誤差,再用研磨機打磨從動齒輪,咱們按圖紙要求,把誤差控製在0.1毫米以內。”

陳鐵匠接過遊標卡尺,手指有些發顫。他從事鐵匠行業三十年,用過的最精密的工具也隻是刻度到0.1毫米的銅尺,如今這遊標卡尺能測到0.01毫米,他連握法都有些生疏。王巢站在一旁,耐心指導:“左手扶著卡尺固定端,右手推動活動端,讓兩個測量爪輕輕卡住齒牙,視線要與刻度線垂直,這樣讀數才準。”

按照王巢的指導,陳鐵匠測出主動齒輪的齒距誤差為0.3毫米,雖未達標,但比從動齒輪的1毫米要好得多。接下來,工匠們將從動齒輪固定在研磨機的卡盤上,倒入少量碳化矽磨料,再滴幾滴機油,陳鐵匠搖動手柄,研磨機的砂輪開始緩慢轉動,與齒輪齒麵摩擦產生細微的“沙沙”聲。

“力度要均勻,不能太快,不然磨料會嵌進齒麵,反而影響精度。”王巢不時提醒,“每打磨十分鐘,就用遊標卡尺測一次,看看誤差有沒有縮小。”

打磨的過程枯燥而漫長。工匠們輪流搖動手柄,每個人都累得手臂發酸,卻沒人願意停下——他們知道,這是決定蒸汽機床能否正常運轉的關鍵。小周之前因氣缸密封問題受挫,此刻格外賣力,額頭上的青筋凸起,汗水浸濕了後背的衣衫,仍咬牙堅持:“再磨一會兒,說不定誤差就到0.1毫米了!”

兩個時辰後,當陳鐵匠再次用遊標卡尺測量從動齒輪的齒距時,遊標上的刻度線恰好對齊在“0.08毫米”的位置——這不僅達到了圖紙要求的0.1毫米以內,甚至超出了預期。他激動地舉起齒輪,對眾人喊道:“0.08毫米!誤差隻有0.08毫米!咱們成功了!”

工匠們圍過來,看著卡尺上的刻度,又看著打磨後泛著金屬光澤的齒輪齒麵,臉上都露出了自豪的笑容。老劉拿起主動齒輪和從動齒輪,將它們輕輕咬合在一起,用手轉動主動齒輪,從動齒輪隨之平穩轉動,沒有絲毫卡頓,也聽不到之前的摩擦聲,隻有齒輪齧合的順滑“咕嚕”聲。

“太好了!傳動係統也達標了!”老劉興奮地拍了拍陳鐵匠的肩膀,“老陳,你這手藝加上新工具,真是如虎添翼!以後咱們造齒輪,再也不用靠手感打磨了!”

解決了氣缸密封性和傳動齒輪咬合精度兩大難題,蒸汽機床的組裝進度大幅加快。工匠們趁熱打鐵,當天就完成了氣缸的固定與蒸汽管道的連接,次日又安裝了閥門控製係統——這是一套由銅製閥門、杠杆和壓力表組成的聯動裝置,能通過調節閥門開度,精準控製蒸汽流量,進而調整機床主軸的轉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王巢特意調來一名經驗豐富的鍋爐工,指導工匠們操作閥門:“順時針轉動閥門手柄,蒸汽流量增加,主軸轉速加快;逆時針轉動,流量減少,轉速減慢。壓力表指針超過六斤平方寸時,要立刻打開安全閥泄壓,防止氣缸炸膛。”

年輕工匠們圍在閥門旁,輪流上手操作,從一開始的小心翼翼,到後來的熟練自如,隻用了半天時間。小周甚至還摸索出了一個小技巧:“劉總管,我發現先開三分之一閥門,讓主軸慢慢轉起來,再逐漸加大流量,這樣齒輪不容易因突然受力而磨損。”

老劉笑著點頭:“好小子,會動腦子了!以後操作機床,就按你說的來,咱們多積累點經驗,以後批量生產時也好教給其他工匠。”

八月末,距離蒸汽機床專項小組成立剛好一個月,新機車間內的蒸汽機床已完成過半組裝——鑄鐵底座、傳動齒輪組、氣缸、蒸汽管道、閥門控製係統五大核心部件全部安裝到位,隻剩下頂部的主軸刀具架和操作台尚未完工。老劉拿著進度表,向王巢彙報:“將軍,按現在的進度,再有一個月,首台樣機就能完全組裝完畢,比計劃提前了半個月!”

王巢走到機床旁,看著這台凝聚了五十名工匠心血的機器——黝黑的鑄鐵底座沉穩如山,鋥亮的傳動齒輪咬合緊密,銀色的氣缸在燈光下泛著冷光,蒸汽管道如銀蛇般蜿蜒連接,整個機床宛如一頭蓄勢待發的鋼鐵巨獸,隨時準備釋放出改變時代的力量。

“進度不錯,但不能鬆懈。”王巢拍了拍機床的氣缸,“主軸刀具架要精準,以後加工火炮炮管,全靠它保證精度;操作台要穩固,工匠們長時間操作,不能有晃動。另外,你們要把組裝過程中的經驗記錄下來,比如密封墊的熬煮火候、齒輪的打磨時間,以後批量生產時,就能形成標準流程,少走彎路。”

老劉連忙點頭:“屬下已經讓工匠們每天記錄工作日誌,把遇到的問題、解決方法都寫下來,以後整理成冊,作為軍工坊的技術手冊。”

此時,車間外傳來一陣喧鬨聲,沈文帶著幾名戶部主事走進來——他們是奉命來核查軍工坊生產進度的,剛到門口就聽到了機床運轉的“噗嗤”聲。當看到半組裝完成的蒸汽機床時,一名白發主事忍不住伸手摸了摸傳動齒輪,驚訝地說:“這齒輪打磨得也太光滑了!比咱們戶部庫房裡的漕運齒輪還要精細,王將軍,這機器真能加工火炮?”

王巢笑著點頭,示意工匠們啟動機床。隨著閥門打開,蒸汽湧入氣缸,活塞往複運動,帶動傳動齒輪轉動,主軸也隨之緩慢旋轉,雖然尚未安裝刀具,卻已展現出強大的動力。沈文看著運轉的機床,眼中滿是驚歎:“有了這機器,咱們山東的軍工生產怕是要領先全國了!明年就算朝廷再催繳軍餉,咱們有足夠的火炮、火槍,也有底氣談判了。”

王巢沒有接話,目光落在機床旁忙碌的工匠們身上——小周正在測量主軸的垂直度,陳鐵匠在檢查齒輪的咬合情況,老劉在記錄蒸汽壓力數據,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專注與期待。他知道,這台蒸汽機床不僅是一台機器,更是山東工業崛起的起點,是“強兵富民”任務的關鍵支撐。

夕陽透過車間的天窗,灑在蒸汽機床的鋼鐵部件上,折射出金色的光芒。工匠們的身影在光影中穿梭,機器運轉的聲音與工匠們的交談聲交織在一起,彙成一首充滿希望的樂章。王巢站在車間中央,心中清晰地規劃著下一步的藍圖:首台樣機完成後,優先供應火炮作坊,用蒸汽機床加工炮管;同時啟動批量生產,每月造兩台,逐步覆蓋槍械、農具等生產領域,讓山東的工業體係真正紮下根來。

夜幕降臨時,新機車間的爐火仍未熄滅。工匠們還在加班加點安裝操作台,燈光下,他們的身影被拉得很長,卻絲毫不見疲憊——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正在參與一件改變山東、甚至改變大明命運的大事,而這台尚未完工的蒸汽機床,正是通往未來的鑰匙。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穿成受欺自閉症後,我靠才藝炸了選秀 奇奇怪怪夢境日記 重生之去湯姆長兄如父 無墟之巔 都市重生逆襲記 星腦 喰夢之王 錦書雲上 隨母改嫁後,我成了京圈團寵! 內娛街溜子,開局帶劫匪狂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