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九月初十,北京皇宮太和殿內,陽光透過雕花窗欞,灑在殿中鋪就的紅地毯上。王巢身著玄色龍紋朝服,端坐於臨時搭建的攝政寶座上,下方兩側依次排列著文武百官——左側是周道登、吳甡等明朝舊臣,右側是李虎、張勇等北伐軍將領,眾人神色肅穆,目光齊聚殿中,等待著王巢對“明亡應變,北上複京”階段的總結。
殿外傳來三聲鐘鳴,王巢抬手示意,殿內瞬間安靜下來。他緩緩開口,聲音沉穩而有力:“自崇禎十七年三月先帝殉國,朕在濟南誓師北伐,至今已近半年。這半年來,我們從山東起兵,克滄州、破保定、複北京、逐流寇,終是穩住了北方局勢。今日召集諸位,便是要複盤這半年的得失,為後續對抗清軍、統一全國定下根基。”
話音落下,王巢示意內侍展開一幅巨大的輿圖,輿圖上用紅色標記著中華軍已控製的區域——從山東全境,到北京及周邊的永平、遵化、通州,再到河北南部的河間、大名,連成一片廣袤的疆域,與關外的清軍、西邊的大順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我們首先要論功。”王巢的目光落在李虎身上,“李虎,你率二十萬北伐軍,從德州出發,僅用半月便攻克滄州、保定,直逼北京,逼得李自成棄城而逃,光複京師之功,當屬第一!”
李虎出列躬身,聲音洪亮:“末將不敢居功!此乃監國大人調度有方,將士們奮勇殺敵之功,末將隻是儘了分內之責。”
王巢點頭,繼續說道:“光複北京後,周道登大人主持先帝諡號與葬禮,追諡先帝為‘明思宗’,以天子之禮厚葬於十三陵。此舉不僅告慰了先帝亡靈,更安撫了明朝舊臣與天下百姓之心,讓無數曾對我們心存疑慮之人,徹底歸心。”
周道登連忙出列致謝:“監國大人親自護靈,才是此事成功的關鍵。臣隻是按禮製行事,不敢邀功。”
隨後,王巢又提及馬世奇推行均田製、錢龍錫整頓吏治的功績:“馬世奇在京畿推行均田,收回被豪強霸占的十五萬畝耕地,分配給三萬餘戶百姓,讓十五萬黎民有地可種、有飯可吃;錢龍錫清查貪腐,查處官員三十餘人,設立監察院與百姓舉報箱,讓北京官場風氣煥然一新。正是這些舉措,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穩定了民心,鞏固了統治。”
馬世奇與錢龍錫一同出列,齊聲說道:“皆是監國大人領導有方,臣等隻是執行者。”
王巢擺了擺手,語氣轉為凝重:“論功之後,更要論過。我們雖光複北京,穩定了北方,但過程中並非毫無紕漏。滄州之戰,我軍因輕敵,未能及時截斷馬世耀的退路,讓其殘部逃往北京,延誤了光複京師的時間;北京城內的房屋修繕,因工部官員效率低下,至今仍有數千百姓無家可歸。這些問題,諸位需引以為戒,日後不可再犯。”
工部尚書宋應星聞言,當即出列請罪:“臣管理不力,導致房屋修繕延誤,願受責罰!”
王巢看著他,溫聲道:“責罰並非目的,改正才是關鍵。宋大人,你需即刻整頓工部,加快修繕進度,務必在十月之前讓所有百姓住進新房。”宋應星連忙領命,心中暗自記下教訓。
接下來,王巢開始梳理這半年來的核心成果,每一項都關乎後續的發展根基。他抬手示意內侍遞上一份奏折,念道:“第一,疆域與民心。如今我們已控製山東、北京、河北南部共三十餘府,人口約五百萬。通過追諡先帝、均田、整頓吏治,百姓滿意度從最初的不足兩成,提升至如今的八成,明朝舊臣中有七成已願意為我們效力,這是我們對抗清軍的最大底氣。”
眾人紛紛點頭,周道登補充道:“監國大人,如今北京城內的百姓,每日都在街頭巷尾稱讚您的功績,不少人還自發為您祈福。民心所向,便是天意所向啊!”
王巢微微頷首,繼續說道:“第二,軍隊與裝備。北伐軍從最初的二十萬,擴至如今的三十萬,加上山東調來的十萬陸軍、五萬海軍,總兵力已達四十五萬。裝備方麵,我們擁有後膛炮兩百門、坦克五千輛、蒸汽戰船二十艘,還有剛從係統兌換的一百架‘飛鳶’戰鬥機),武器裝備遠超清軍與大順軍。”
李虎聽到“飛鳶”,眼中閃過一絲興奮:“監國大人,‘飛鳶’已訓練完畢,若與清軍開戰,定能從空中壓製他們的騎兵!”
“第三,經濟與生產。”王巢又念道,“均田製推行後,京畿地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複,預計今年秋收可收獲糧食五十萬石,足夠軍隊與百姓食用半年;山東的軍工坊每月可生產後膛炮五十門、燧發槍兩萬支,基本能滿足軍隊的裝備需求;天津港的造船廠已開始建造新的蒸汽戰船,預計年底可再添十艘。”
馬世奇補充道:“監國大人,我們還從清軍手中沒收了五十餘萬兩白銀、十萬石糧食,這些物資已存入國庫,可作為對抗清軍的儲備。”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梳理完成果,王巢話鋒一轉,開始分析當前的局勢與挑戰:“如今我們麵臨兩大敵人——關外的清軍與西邊的大順軍。清軍雖有二十萬兵力,但糧草不足半年,內部有分歧,武器落後,且我們已通過間諜摸清其虛實,隻要策略得當,不難應對;李自成雖逃往陝西,但仍有五十萬大順軍多為流民),若我們與清軍開戰,他可能會趁機偷襲河南,需派人牽製。”
吳甡當即進言:“監國大人,末將願率部駐守河南,防備李自成偷襲。隻要李自成敢出兵,末將定能將其擋在河南之外!”
王巢點頭:“好!吳甡,命你率五萬陸軍駐守河南開封,加固城防,與山東的軍隊形成呼應,一旦李自成有異動,即刻出兵阻擊。”吳甡領命後,王巢又看向鄭和:“鄭和,你率海軍繼續封鎖渤海灣,切斷清軍的海上補給線,不讓一粒糧食、一件武器流入遼東。”鄭和也躬身領命。
最後,王巢對後續的計劃做出部署:“接下來,我們的核心任務有三個:第一,加強山海關、永平、遵化的防線,由張勇、趙奎負責,在十月之前完成所有防禦工事的加固,部署足夠的後膛炮與坦克;第二,訓練軍隊,尤其是‘飛鳶’部隊與騎兵部隊,由李虎負責,提升軍隊的協同作戰能力;第三,安撫百姓,繼續推行均田製,修繕房屋,發放糧食,讓百姓安居樂業,為對抗清軍提供穩固的後方。”
眾臣齊聲應諾:“遵監國大人令!”
王巢站起身,目光掃過殿內的文武百官,語氣堅定:“半年前,明朝滅亡,天下大亂,百姓流離失所。是我們從山東起兵,一步步光複北京,穩定北方,讓百姓看到了希望。如今,清軍虎視眈眈,想要入關劫掠,我們絕不能讓他們得逞!隻要我們上下一心,官民同心,定能將清軍擋在關外,剿滅大順軍,統一全國,完成先帝未竟的遺願,複興大明!”
“複興大明!複興大明!”殿內的文武百官齊聲高呼,聲音震徹太和殿,久久回蕩。陽光透過窗欞,灑在王巢的身上,仿佛為他鍍上了一層金色的光芒。他知道,“明亡應變,北上複京”階段的結束,隻是複興大明的開始,接下來的對抗清軍、統一全國,將是更艱巨的挑戰。但看著眼前眾誌成城的文武百官,感受著百姓的擁護與支持,他心中充滿了信心——隻要堅持下去,定能實現複興大明的目標,讓中華大地重歸太平。
散朝後,王巢獨自一人來到煤山,站在崇禎帝殉國的那棵槐樹下。秋風蕭瑟,吹起他的衣袍,遠處的北京城內,百姓們正在田間勞作,工匠們在修繕房屋,士兵們在訓練場上操練,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王巢心中暗忖:先帝,您看到了嗎?我們已光複北京,穩定了北方,接下來,我會帶著您的遺願,剿滅清軍與流寇,讓大明重現輝煌,讓百姓安居樂業。
夕陽西下,王巢轉身走下煤山,腳步堅定。他知道,一場決定天下命運的大戰即將打響,但他已做好了萬全準備,正等待著最佳時機,給予清軍致命一擊,為複興大明掃清最大的障礙。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