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十七年四月十四日寅時,北京皇宮的晨霧還未散儘,一道八百裡加急的諜報便衝破夜色,送到了武英殿的議事案前。王巢剛結束對京畿防務的巡查,尚未脫下沾著露水的鎧甲,便被內侍急促的腳步聲喚回殿內。當他展開那份帶著汗漬與塵土的諜報,目光掃過“吳三桂降清”四字時,指節不自覺地攥緊了紙頁,連呼吸都沉了幾分。
“監國大人,山海關急報!”送報的諜探單膝跪地,聲音帶著喘息,“李自成率二十萬大順軍出北京,於四月十二日抵達一片石,與吳三桂的三萬關寧鐵騎激戰兩日。吳三桂兵力不支,已派使者前往關外寧遠,向多爾袞獻降,願以‘割讓遼東’為條件,請清軍入關助戰!多爾袞已率十萬清軍主力,星夜向山海關馳援,預計三日內便會抵達!”
王巢將諜報重重拍在案上,案上的燭火被震得搖曳不止。他快步走到懸掛的北方輿圖前,朱筆在山海關與寧遠之間劃出一道紅線:“好一個吳三桂!為保一己之私,竟引狼入室!若清吳聯軍合流,山海關天險便形同虛設,清軍騎兵一旦入關,中原腹地將無險可守!”
殿外的將領們聽聞急報,已陸續趕來。李虎、張勇、吳甡等人身著戎裝,快步進入殿內,見王巢神色凝重,皆知事態緊急,紛紛屏息靜立。
“諸位都看看吧。”王巢將諜報遞給李虎,語氣沉重,“吳三桂降清,多爾袞率十萬清軍馳援山海關。這不是一場普通的戰役,而是關乎中原存亡的生死之戰!若我們擋不住清軍,之前複京、安民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李虎接過諜報,快速瀏覽後遞給身旁的張勇,眉頭緊鎖:“監國大人,吳三桂的關寧鐵騎雖隻剩三萬,但戰力強悍,且熟悉山海關防務;多爾袞的十萬清軍,更是精銳騎兵,衝擊力極強。若兩軍聯手,山海關的防禦力量將翻倍,我軍若要強攻,怕是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代價再大,也必須拿下!”王巢的聲音斬釘截鐵,“山海關是中原的門戶,絕不能讓清軍從這裡踏入半步!即刻召集所有核心將領,半個時辰後,武英殿召開緊急軍事會議!”
半個時辰後,武英殿內已擠滿了將領。王巢站在輿圖前,手指沿著山海關的防線緩緩移動:“當前局勢緊迫,我們隻有三日時間準備。首先,必須摸清山海關的具體情況——吳三桂的關寧鐵騎現在部署在何處?李自成的大順軍是否仍在一片石與吳三桂對峙?多爾袞的清軍行軍路線如何?這些情報,必須在今日午時前查明!”
“末將願率偵察小隊,潛入山海關外圍探查!”張勇主動請戰,他麾下的偵察兵多是山東本地人,熟悉北方地形,擅長偽裝偵察。
王巢點頭:“好!張勇,你率五百精銳偵察兵,喬裝成流民或商販,務必在午時前傳回情報。記住,不可暴露身份,若遇清軍或大順軍巡邏隊,以避讓為主,安全第一。”張勇領命後,即刻轉身出殿,召集部隊準備出發。
與此同時,王巢開始部署兵力調動:“李虎,你麾下的十萬北伐軍主力,即刻從北京出發,向永平方向開進。永平距山海關僅一百餘裡,可作為我軍的前沿陣地,若山海關戰事吃緊,你部需在一日內抵達支援。”
“末將領命!”李虎躬身應道,隨即問道,“監國大人,北京防務如何安排?若我率主力北上,京城空虛,恐生變故。”
“北京防務交由吳甡負責。”王巢看向吳甡,“你率五萬陸軍留守北京,加強永定河、盧溝橋一帶的防禦,同時嚴密監視京畿周邊的大順軍殘部,防止他們趁機偷襲。另外,從山東調遣的十萬援軍,已在德州集結,你需與他們保持聯絡,確保援軍能按時抵達北京,接替部分防務。”
吳甡沉聲領命:“請監國大人放心,末將定死守北京,絕不讓任何亂匪靠近京城半步!”
部署完陸路兵力,王巢的目光轉向輿圖上的渤海海域:“鄭和,你率五萬海軍、二十艘蒸汽戰船,即刻從天津港出發,前往渤海灣東部海域巡邏。多爾袞的清軍若要馳援山海關,除了陸路,或許會從海上運送糧草或兵力。你部的任務,一是攔截清軍的海上補給船,二是監視遼東半島的清軍動向,若發現清軍有從海上登陸的跡象,務必全力阻擊!”
鄭和躬身應道:“末將明白!蒸汽戰船已檢修完畢,糧草與彈藥也已充足,即刻便可出發!”
就在眾將領各司其職,準備出發時,內侍匆匆進入殿內,遞上一份新的諜報:“監國大人,張勇將軍的偵察小隊傳回急報!”
王巢接過諜報,快速瀏覽後,臉色愈發凝重:“諸位,情況比我們預想的更糟。吳三桂已將山海關的西羅城、北翼城交給清軍駐守,自己則率關寧鐵騎駐守東羅城,與李自成的大順軍對峙於一片石。多爾袞的清軍主力,已在四月十四日清晨抵達山海關外的歡喜嶺,與吳三桂舉行了盟誓儀式,正式達成合作。現在,清吳聯軍總兵力已達十三萬,且清軍的後續部隊仍在向山海關集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什麼?”李虎驚呼出聲,“吳三桂竟已將山海關的防禦要地交給清軍?這簡直是開門揖盜!”
王巢深吸一口氣,強迫自己冷靜下來:“事已至此,抱怨無用。我們必須調整策略,不能再等山東援軍抵達,必須即刻出兵,在清軍完全控製山海關前,打亂他們的部署!”
他再次走到輿圖前,用朱筆在山海關周邊圈出三個地點:“第一,李虎,你率十萬北伐軍,分為兩路:一路五萬,由你親自率領,直奔山海關南側的孟薑女廟,從側翼牽製清軍;另一路五萬,由副將趙奎率領,前往山海關西側的石河,切斷清軍與北京方向的聯係,防止清軍繞路偷襲永平。”
“第二,鄭和,你率海軍主力,除留下五艘戰船在渤海灣巡邏外,其餘十五艘戰船即刻向山海關附近的老龍頭海域進發。老龍頭是山海關的入海處,清軍若要從海上支援,必然會經過此處。你部需在老龍頭海域布設水雷,封鎖海麵,同時用艦炮轟擊山海關的南翼城,配合陸路部隊行動。”
“第三,吳甡,你在堅守北京的同時,需派兩萬陸軍向遵化方向移動,與永平的守軍形成呼應,防止清軍從遵化方向迂回,威脅北京後路。”
眾將領齊聲領命,正要轉身離去,王巢卻叫住他們:“諸位,此戰非同小可。清軍騎兵雖強,但我軍有後膛炮、坦克與蒸汽戰船,在武器裝備上占據優勢。切記,不可與清軍騎兵在平原上野戰,要利用地形與工事,發揮我軍的火力優勢。另外,務必善待山海關周邊的百姓,不可擾民,若有百姓願意協助我軍,給予糧食與物資獎勵,爭取民心支持。”
“末將謹記!”將領們躬身行禮後,快步出殿,各自集結部隊,準備出發。
武英殿內,隻剩下王巢與幾名核心幕僚。他看著輿圖上密密麻麻的兵力標記,手指輕輕敲擊著案麵:“吳三桂降清,是我們最不願看到的局麵,但也未必是壞事。清軍入關,雖會給我們帶來麻煩,但也會讓天下人看清他們的野心,讓那些仍對明朝抱有幻想的人,徹底明白隻有我們才能守護中原。”
一名幕僚憂心忡忡地說道:“監國大人,清軍與吳三桂聯手,戰力極強,我軍若與之硬拚,怕是會傷亡慘重。是否可以先與李自成的大順軍議和,聯手對抗清軍?”
王巢搖頭:“李自成目光短淺,且與我們有複京之仇,絕不會真心與我們合作。若我們主動議和,隻會讓他覺得我們示弱,反而會趁機要挾。與其寄希望於他人,不如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擊潰清吳聯軍!”
他走到殿外,望著東方泛起的魚肚白,心中暗忖:多爾袞,吳三桂,李自成,你們一個個都想爭奪天下,可這中原大地,豈能容你們肆意踐踏?今日,我王巢便要以山海關為界,將清軍擋在關外,讓你們看看,誰才是真正能守護中原的人!
四月十四日辰時,李虎率領的十萬北伐軍從北京出發,向山海關方向進軍。士兵們身著灰色軍服,手持燧發槍,推著蒸汽火炮車,隊伍綿延數十裡,在朝陽的照耀下,宛如一條灰色的巨龍,向著山海關疾馳而去。
同日巳時,鄭和率領的十五艘蒸汽戰船從天津港出發,向老龍頭海域駛去。戰船的煙囪冒出滾滾濃煙,在海麵上留下一道道白色的航跡,艦上的士兵們已做好戰鬥準備,火炮的炮口對準了遠方的海麵。
與此同時,山海關內,吳三桂正與多爾袞在山海關城樓上商議進軍計劃。多爾袞看著城下的清軍騎兵,嘴角露出一絲得意的笑容:“吳將軍,有我大清鐵騎相助,何愁李自成不滅?待剿滅大順軍後,我大清定會兌現承諾,將遼東之地交給將軍治理。”
吳三桂躬身行禮,眼中卻閃過一絲複雜的神色:“多謝攝政王相助。隻要能剿滅李自成,吳某願為大清效力。”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王巢的北伐軍已在向山海關逼近,一場決定中原命運的大戰,即將在山海關拉開帷幕。此時的山海關,已不再是一座普通的關隘,而是成為了各方勢力角逐的焦點,每一個決定,都將影響天下的走向。
王巢站在武英殿的窗前,看著北伐軍遠去的方向,心中充滿了堅定。他知道,這場戰役將異常艱難,但他已做好了萬全準備,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要將清軍擋在關外,守護好這來之不易的北方局勢,為後續統一全國奠定基礎。
喜歡明末龍旗請大家收藏:()明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