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日子沒過幾天,麻煩就找上門了,這次卡在了脖子上。
“星火”係列和日化產品線銷量持續走高,本是喜事,可采購部經理老馬卻一天比一天愁眉苦臉。這天一大早,他夾著個鼓鼓囊囊的公文包,腳步沉重地敲開了陸信辦公室的門。
“陸總,蘇總,”老馬把一疊文件放在桌上,聲音發澀,“咱們用的那幾種專用工程塑料,主要供應商,金輝化工,昨天正式發函,下個月開始,供貨量削減百分之四十,價格上浮百分之二十。”
陸信正端著茶杯,手頓在了半空:“什麼理由?”
“說是……產能調整,優先保障戰略合作夥伴。”老馬抹了把額頭的汗,“我托關係打聽了一下,是e那邊施了壓。他們在全球的采購量太大,金輝不敢得罪。”
辦公室裡瞬間安靜下來。空氣像是凝固了。那幾種塑料,是“星火”機殼和日化產品包裝瓶的關鍵材料,性能要求高,替代品難找。這一下,等於是被人掐住了原料的七寸。
“其他供應商呢?”陸信放下茶杯,聲音沉了下去。
“問了一圈,國內能穩定提供同等質量材料的,幾乎沒有。有幾家小廠能做,但工藝不穩定,批次間差異大,咱們不敢用。進口的……價格太高,交貨周期也長,遠水解不了近渴。”老馬的聲音越來越低。
陸信的臉色變得鐵青。他走到窗邊,看著樓下繁忙的廠區,生產線還在運轉,工人們還在忙碌,可這繁榮的景象,隨時可能因為幾噸塑料而停擺。這種受製於人的感覺,比正麵競爭更讓人憋悶。
“知道了,你先去,穩住現有庫存,儘量和金輝周旋,能多拿一點是一點。”陸信揮了揮手。
老馬歎了口氣,退了出去。
陸信轉身,看向一直沉默的蘇寧:“到底還是來了。比我們預想的還快,還狠。”
蘇寧臉上沒什麼表情,手指無意識地在桌麵上輕輕敲擊著。就在老馬彙報的同時,她腦海中相關的信息流自動彙聚——金輝化工的股權結構、其主要客戶分布、近幾年在研發上的投入情況,甚至是一些關於其核心技術人員可能流失的傳聞。這些碎片拚湊起來,勾勒出一個更清晰的圖像:金輝並非鐵板一塊,其自身也麵臨技術和市場壓力,e的施壓隻是加速了矛盾的暴露。
“他們敢這麼卡我們,是認準了我們短期內找不到替代,離不開他。”蘇寧開口,聲音平穩,聽不出慌亂,“那就讓他們看看,我們離不離得開。”
她站起身:“兩條腿走路。第一,讓采購部繼續跟金輝談,姿態放低點,訴苦,裝可憐,能拖多久是多久,麻痹他們。同時,秘密接觸其他潛在供應商,哪怕質量稍次,也要建立初步聯係,作為應急儲備。”
“第二,”她目光銳利起來,“啟動替代材料研發項目。成立一個跨部門小組,我牽頭,從研發中心抽調高分子材料和化工方麵的人,再從日化那邊調兩個懂配方的老師傅。目標很明確:在半年內,研發出性能接近、成本可控,並且原料來源不受製於人的新型工程塑料和包裝材料。”
陸信深吸一口氣:“半年?時間太緊了!這可不是改個外殼設計,這是從分子式開始重新弄!”
“是沒有退路。”蘇寧看著他,“要麼被人掐著脖子等死,要麼自己闖出一條路。係統……”她頓了頓,改口道,“……市場不會給我們更多時間。”
她沒有絲毫猶豫。當天下午,替代材料研發小組就在研發中心一個相對獨立的實驗室裡成立了。小組裡氣氛凝重,大家都明白肩上擔子的分量。
蘇寧沒有給團隊施加壓力,而是搬來了一摞國內外相關的期刊和專利文獻。“我們先搞清楚,彆人是怎麼做的,卡脖子卡在哪裡。”她將文獻分發下去,“重點是,尋找那些專利即將到期,或者可以利用國內富產原料進行改進的技術路線。”
她自己也紮進了文獻和實驗數據裡。係統界麵裡,那1020點積分靜靜懸浮。她沒有立刻動用,而是在【戰略決策支持係統】的輔助下,快速篩選著海量信息,將研發方向聚焦在幾個最具潛力的技術路徑上。這個過程,像是有一個無形的濾網,幫她濾掉了大量無效和偏離的選項,極大地提升了效率。
幾天後,初步方向確定了:利用國內產量豐富、價格穩定的聚丙烯pp)為基礎樹脂,通過共混改性、添加特殊的納米填料和增韌劑,來模擬目標工程塑料的力學性能和外觀質感。另一條線,則是研究利用玉米澱粉等天然高分子材料,部分替代日化包裝中的石油基塑料。
方向有了,但具體怎麼做,依舊是迷霧重重。改性配方千千萬萬,填料的比例、加工的溫度、助劑的種類,任何一個參數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導致性能天差地彆。傳統的“炒菜式”研發,耗時耗力,成功率低。
實驗室裡,幾個年輕研究員對著電爐和密煉機,一遍遍嘗試,得到的樣品不是太脆就是太軟,或者顏色泛黃,距離要求相去甚遠。挫敗感開始蔓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天晚上,實驗室裡隻剩下蘇寧和負責高分子改性的工程師小孫。小孫看著又一次失敗的樣品數據,煩躁地抓了抓頭發:“蘇工,這太難了!變量太多,感覺像在大海裡撈針!”
蘇寧看著電腦屏幕上雜亂的數據曲線,沒有說話。她閉上眼睛,意識沉入係統。積分還剩下1020點。是時候了。
“係統,啟動【未來藍圖】模擬器,對聚丙烯基高性能工程塑料改性方案進行定向推演。目標:力學性能抗衝擊、拉伸強度)達到進口料90以上,熱變形溫度提升15,外觀無明顯瑕疵。推演範圍:共混組分、填料種類與比例、加工工藝參數。”
【指令確認。推演需消耗積分:600點。是否繼續?】
六百點!幾乎是一大半家底。蘇寧沒有遲疑。
“確認。”
【積分扣除600點,當前積分420點。推演啟動……模擬進行中……】
龐大的計算在無形的層麵展開。無數種配方組合、工藝條件被快速模擬、評估、淘汰。蘇寧感到一陣輕微的眩暈,仿佛有洪流般的信息掠過腦海,卻又無法捕捉具體細節。
幾分鐘後,推演結束。
【推演完成。獲得三組高概率成功方案,及相關關鍵工藝參數範圍。方案詳情已傳輸。】
瞬間,三套相對完整的配方和工藝路線圖出現在蘇寧的意識中。每一套都標注了核心的組分比例區間,關鍵的加工溫度窗口,以及需要特彆注意的控製要點。雖然還不是最終的完美答案,但無疑將搜索範圍從茫茫大海縮小到了一個清晰的湖泊。
她睜開眼,目光恢複清明。走到實驗台前,拿起筆,在一張空白實驗記錄紙上快速寫下一組配方和工藝參數。
“小孫,彆灰心。”她把紙遞過去,“按這個思路,明天重新試一次。基礎樹脂用這個牌號的pp,增韌劑換用乙烯辛烯共聚物,比例控製在這個範圍。填料用處理過的納米碳酸鈣,注意乾燥。加工溫度,尤其是注塑階段的熔體溫度和模具溫度,必須嚴格按我寫的這個來。”
小孫接過紙,看著上麵清晰具體的參數,有些發懵:“蘇工,這……這是您剛想出來的?”
“結合之前的失敗數據和一些理論推算。”蘇寧沒有多解釋,“去準備吧,明天我們看結果。”
第二天,當新的樣品從注塑機裡取出來時,所有人都圍了過來。樣條色澤均勻,手感紮實。送到檢測室,初步的數據很快出來——抗衝擊強度達到了進口料的88,拉伸強度超過92,熱變形溫度也提升了13!雖然還有差距,但無疑是突破性的進展!
“成功了!蘇工!我們成功了!”小孫拿著檢測報告,激動得聲音發顫。
實驗室裡一片歡騰。多日來的陰霾被這一縷曙光驅散。
蘇寧看著那組數據,心中並無太多意外。係統的推演給出了方向,但最終將藍圖變為現實的,是團隊日夜不休的努力,是那些看似枯燥的重複實驗。她隻是那個握緊了羅盤的人。
“彆高興太早。”她給團隊降溫,“這隻是第一步,距離穩定量產還有距離。重複性實驗要做,長期老化性能要評估,成本也要仔細核算。接下來,分組驗證另外兩套方案,找出最優解。”
替代材料的研發,終於踏上了正確的軌道。而就在這邊取得突破的同時,采購部老馬那邊也傳來了消息。或許是“槐花”這邊遲遲沒有預想中的慌亂,反而秘密接觸其他供應商的動作被對方有所察覺,金輝化工的態度似乎出現了一絲鬆動,同意就削減的供貨量“再談談”。
消息傳回,陸信長長舒了一口氣。他走到研發中心,看著實驗室裡忙碌的身影,對蘇寧感慨:“你這提前布局,算是救了急了。”
蘇寧搖搖頭:“救急不治本。隻有當我們手裡真正掌握了不受製於人的東西,腰杆才能一直挺著。”
她看著窗外,新的材料樣品正在接受更嚴苛的測試。斷流的危機暫時緩解,但開源的道路,才剛剛開始。
喜歡我在八零搞事業請大家收藏:()我在八零搞事業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