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廠“事故”的硝煙尚未完全散去,其引發的第二波震蕩,卻以另一種更猛烈、更廣泛的形式,在上海灘的血管——黃浦江邊的碼頭上爆發了。就在事故見報後的第四十八小時,伯恩金融公司控股的“禮和碼頭上”,數百名裝卸工人如同壓抑已久的火山,驟然噴發。他們扔下貨鉤,扛起寫著“反克扣、要活命”、“抗議毒氣泄漏危及工友”的簡陋標語,堵塞了泊位通道,憤怒的聲浪甚至壓過了江輪的汽笛。黛·拉圖爾站在距離碼頭不遠的一棟商號二樓窗口,用望遠鏡冷靜地觀察著這片突如其來的混亂。她投下的那顆“化學石子”,激起的漣漪遠超預期,竟然掀起了工人運動的巨浪。這究竟是純粹的巧合,還是那隻“軍統之魚”順勢而為,將計就計,將一起可控的“事故”催化成了一場針對伯恩的全麵社會壓力戰?
禮和碼頭是蘇州河與黃浦江交彙處的一個中型碼頭,主要裝卸來自長江腹地的糧食、原料和部分歐洲進口的工業品。空氣中常年混雜著河水腥氣、貨物黴味和汗臭。工人們大多隸屬於不同的同鄉幫派,在凶狠的工頭和大班皮鞭下,從事著極其繁重且危險的勞動,工資微薄且常遭各種名目的克扣。伯恩公司接手後,為了最大化利潤,管理更為嚴苛,勞資矛盾早已是一堆曬乾的柴薪。化工廠事故,尤其是“毒氣泄漏”這個詞,成了點燃這堆乾柴的最後火星——工人們擔心化學品運輸和殘留物會危及健康,更借機將積壓已久的怨氣徹底宣泄出來。
黛調整著望遠鏡的焦距,目光如手術刀般剖析著罷工現場。她注意到,工人們的口號雖然直接,但某些標語牌的措辭卻超出了普通苦力的知識範圍,帶有一定的煽動性和針對性。罷工初期顯得有些混亂,但很快,幾個看似核心的人物開始站出來維持秩序,引導人群,避免與第一時間趕到的碼頭巡捕發生直接暴力衝突。這種逐漸顯現的組織性,讓黛更加確信,背後有力量在引導。她特彆留意那些在工人中穿梭、衣著稍顯體麵、或不斷與核心人物交頭接耳的生麵孔。其中一個人引起了她的注意:他戴著鴨舌帽,穿著半舊的工裝,但腳下卻是一雙與碼頭環境格格不入的、相對乾淨的皮鞋,而且他看似在激動地呼喊,眼神卻異常冷靜,不斷掃視著周圍,像是在觀察局勢,又像是在尋找什麼。
罷工的人群並非烏合之眾。黛觀察到,他們的行動似乎遵循著某種不易察覺的節奏。當幾個領頭者同時舉起左手握拳時,呼喊聲會達到一個高潮;當有人做出看似隨意抹汗的動作,但手掌在額頭停留片刻時,人群會稍微向某個方向移動。更巧妙的是,一輛用於短途運輸散貨的木質獨輪小車,被工人們推來推去,時而堆滿廢棄的麻袋,時而空置。黛注意到,那輛小車的左後輪輻條上,有時會係上一根細細的紅布條,有時則沒有。當布條出現時,總會有特定的人靠近小車,或在推車過程中,手會迅速在車鬥某個位置摸索一下。這儼然是一套利用日常勞動工具和身體語言構成的、高效的現場指揮和信息傳遞係統。
這場罷工如同一麵多棱鏡,折射出上海灘的多重矛盾:工人們最基本的生存訴求與資本無情壓榨的衝突;地方巡捕房試圖維持秩序卻又不敢過度激化矛盾的尷尬;伯恩方麵則顯示出其冷酷的一麵,不僅沒有安撫跡象,反而試圖調集更多打手和通過租界當局施壓,企圖強行驅散人群。而隱藏在這一切背後的,是那股可能存在的、巧妙利用民憤向伯恩施壓的力量。黛意識到,自己可能無意中為他人做了嫁衣。但這未必是壞事。水越渾,魚越容易受驚,也越容易暴露。
邏輯推理在黛的腦中清晰展開:1.罷工爆發時機過於巧合,緊接化工廠事故,且直接引用“毒氣”為由頭,有借題發揮之嫌。2.工人表現出的初步組織性和那套隱蔽的通訊係統,非自發運動所能短期形成。3.那個“乾淨皮鞋”的男子及其行為模式,極可能是外部滲透的協調者或觀察員。結論:這場罷工極大概率是有預謀、有組織的行動,旨在利用現有矛盾,重創伯恩的碼頭業務,損害其聲譽,甚至可能借此機會安插或接觸內部人員。對黛而言,這意味著:第一,證實了軍統內部確有派係在積極對付伯恩;第二,伯恩的注意力將被大規模牽製;第三,混亂的碼頭,或許能為她調查“白鴿”線索中可能涉及的水路運輸提供掩護或機會。
·工人呐喊)“伯恩滾出去!還我血汗錢!”
·工頭嗬斥)“反了你們!再不乾活,統統滾蛋,一分錢彆想拿!”
·巡捕命令)“退後!都退後!不許阻塞交通!”
·隱蔽協調者的低語,被黛通過唇語隱約解讀)“…堅持…等記者…看好穿黑衫的…”
“亂生於治,怯生於勇。”眼前的混亂,正是由於伯恩的“治理”壓榨)所引發;而工人們表麵的“怯懦”忍耐)之下,爆發出了驚人的“勇力”。這片混亂,對黛而言,不再是純粹的危機,更是蘊含著無限可能性的舞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罷工的工人如同開始彙聚的潮水,衝擊著伯恩商業帝國的堤岸。碼頭,這個貨物與信息流轉的樞紐,此刻成了權力與反抗交鋒的前線。而籠罩在碼頭上空的,不僅是江霧,更是各方勢力交織而成的重重迷霧。
黛的情感隨著觀察而起伏:最初看到黑壓壓的罷工人群時,她為事態的擴大而震驚;當察覺到背後的組織痕跡時,她感到了警覺,同時也有一絲計劃見效的興奮;意識到自己可能被更強大的力量利用時,她有一瞬間的挫敗和自省,但迅速轉化為更冷靜的評估;最終,當她決定要趁亂潛入碼頭區域,尋找與“白鴿”線索或伯恩秘密相關的蛛絲馬跡時,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冒險決心占據了上風。
望遠鏡中的碼頭,喧囂依舊,但那混亂之下隱藏的暗流,黛已能感知一二。她放下望遠鏡,深吸了一口氣。遠處的聲浪似乎變得更加清晰。她不能再僅僅做一個隔岸觀火的看客。潮水已起,她必須涉水而行,才能摸清水下的礁石與潛流。她轉身離開窗口,從隨身攜帶的布包裡拿出一套早已備好的、打著補丁的粗布衣衫。她需要變成一滴水,融入這片憤怒而混亂的潮水之中,去接近那個可能藏著秘密的“豺狼找不到的地方”。風暴眼中,或許才是最接近真相的位置。她對著模糊的窗玻璃,快速改換著自己的發型和麵容,眼神堅定而冰冷。碼頭的漩渦,她闖定了。
喜歡滬上奕請大家收藏:()滬上奕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