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手機屏幕上的冷光,映照著林墨凝重的臉龐。“毒餌”計劃已經啟動,這意味著他與“幽靈船”的較量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更危險的階段——主動設局。他不再是追逐陰影的調查員,而是布下陷阱的獵手,而獵物的狡猾與凶殘,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回到冷清的公寓,方才與蘇晴散步時的那點暖意,已被沉重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取代。他打開那台加密筆記本電腦,登錄了專案組構建的、與真實業務環境隔離的“沙盤係統”。屏幕上呈現的,正是那個作為“毒餌”的港口項目的虛擬界麵,數據詳儘,邏輯嚴密,連林墨乍看之下,都幾乎看不出這是一個精心布置的陷阱。
“磐石”傳來了一份詳細的“行為指引”,要求林墨在接下來的一周內,通過幾種特定且看似自然的方式,逐步強化這個“港口項目”融資需求真實且急迫的印象。
第二天,林墨調整好狀態,回到了那個既要處理普惠金融部爛攤子,又要扮演“誘餌投放者”的雙重角色中。
在一次分行中層乾部會議上,當討論到如何拓展對公業務新增長點時,林墨按照指引,以一種“偶然想起”的語氣提到:“對了,我前段時間聽總行國際部的朋友提起,他們在忙一個東南亞的港口並購項目,規模很大,好像還在尋找一些……結構比較靈活的聯合投資方。可惜我們分行層麵夠不到,不然倒是個機會。”
他說話的聲音不高,語氣平淡,就像隨口分享一個行業資訊。但在座的有心人,尤其是可能與其他勢力有牽連的人,必然會注意到這個信息。
同時,他授意方薇,在篩選“鏈融通”潛在核心企業時,可以適當關注那些業務涉及跨境物流、港口服務或擁有海外工程資質的企業,並“無意中”透露分行近期對這類企業的融資政策可能會有“結構性傾斜”。
這些動作如同在平靜的湖麵投入幾顆小石子,漣漪緩慢擴散,看似微不足道,卻精準地指向同一個方向。
幾天後,“磐石”反饋:對“毒餌”項目的網絡探測行為顯著增加,對方顯然正在動用資源進行背景調查和可行性分析。一切似乎都在按照計劃推進。
然而,就在林墨以為局麵暫時受控時,一場與他個人相關的、無聲的驚雷驟然炸響。
這天下午,他正在審閱一份“民宿貸”的貸後報告,內線電話響起,是分行人力資源部打來的。
“林總,通知您一下,根據近期業務調整和風險排查需要,行裡決定對部分關鍵崗位人員進行例行的背景更新核查,請您配合。”對方的語氣公式化,“另外,根據員工關懷計劃,我們也將為部分壓力較大的骨乾員工安排一次全麵的心理健康評估,您也在名單內,具體時間會另行通知。”
背景核查?心理健康評估?
林墨的心猛地一沉。這絕不僅僅是“例行公事”!在銀行體係內,這兩種措施同時落在一個人身上,往往意味著內部對其忠誠度、穩定性產生了嚴重的懷疑!尤其是在他剛剛經曆了監察室調查,並且正在秘密執行專案組任務的敏感時期!
是鋼貿案後的餘波?還是……“幽靈船”的反擊已經滲透到了分行的人事層麵?
他強迫自己冷靜,用平穩的語氣回應:“好的,我知道了,我會配合。”
掛了電話,他立刻通過加密通道聯係“磐石”,彙報了這一異常情況。
“收到。情況已記錄。”“磐石”的回複依舊簡潔,但停頓了幾秒後,補充了一句,語氣帶著前所未有的嚴肅:“‘牧羊人’,提高警惕。對手的反擊可能不止於此。注意你身邊的所有人,包括……你認為可能可靠的人。保護自己,是完成一切任務的前提。”
“包括你認為可能可靠的人”……
這句話像一根冰刺,紮進林墨的心臟。他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陳永清,想到了王鵬,甚至……剛剛給予他溫暖的蘇晴。難道專案組懷疑,對手的觸角已經伸到了他如此親近的圈子?
一種前所未有的孤立感將他包圍。他仿佛站在一座孤島上,四周是洶湧的暗流,而島上,可能也隱藏著未知的危險。
他深吸一口氣,目光落在辦公桌上那張全部門的合影上。照片裡,大家笑容燦爛,充滿朝氣。此刻,這些熟悉的麵孔在他眼中,似乎都蒙上了一層難以看透的薄霧。
無聲的驚雷,已然在內部炸響。這場較量,遠不止於數據和資金,更在於人心與信任。他必須在這場內外交織的迷霧中,獨自辨明方向,找到那條通往真相與勝利的,最狹窄、最危險的路。
喜歡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請大家收藏:()我在銀行上班的日子2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