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小石頭撓著頭正要辯解,老班主走了過來,看到木柱上的墨線,非但沒生氣,反而蹲下來仔細看了看。)
老班主:指著墨線,對眾人說)你們看,這線雖歪,可歪得有意思——水流衝擊橋身時,力道不是直的,是斜著往上湧的。咱之前定的拱券弧度,是按靜水算的,要是能順著水流的力道,把拱券的弧度調得“歪”一點,是不是能更好地卸力?
王石匠:湊過來,摸著下巴思索)班主這麼一說,還真有道理!去年我在汾河修石橋,就見水流總往橋洞一側衝,要是拱券能順著水流的方向,石料就不容易被衝鬆動了。
小石頭:眼睛一亮,從懷裡掏出木俑,往地上一放)我知道了!就像這木俑,要是正麵迎著風,風一推就倒;可要是側著身,風就從旁邊滑過去了!咱的橋拱,也得“側著身”對水流!
鐵蛋聽得直點頭,伸手拿起木俑,往地上一放,對著木俑吹了口氣,木俑果然沒倒。小丫頭也湊過來,把木俑擺成一排,模擬成橋拱的樣子,嘴裡還念叨著“水流從這邊過,從這邊過”。)
老班主:笑著站起身,拍了拍小石頭的肩膀)好小子,歪打正著還能想出道理!今天就按這個思路,先做個小模型,在水裡試試——要是成了,咱這灞河橋,就比原定的更穩當!
眾人一聽,都來了興致。小石頭立馬找來木料,和王石匠一起做模型;鐵蛋和力工們也忘了喊累,圍在旁邊看。小丫頭把食籃裡的麥餅分給大家,工地裡的嬉鬨聲、討論聲混在一起,連毒辣的太陽都顯得不那麼熱了。)
中場休息時,王石匠拿著鑿子,在一塊石料上鑿刻,小石頭湊過去看,發現他在鑿一朵蓮花。)
小石頭:指著石料)王師傅,這橋是走人的,鑿蓮花乾啥?又不能吃,又不能當石料用。
王石匠:手上不停,笑著說)傻小子,造橋不光要穩當,還得好看!這灞河是長安的門戶,來往的人多,咱在橋欄上鑿些蓮花、祥雲,既顯咱宮束班的手藝,也讓百姓過橋時看著舒心。你忘了,去年咱給洛陽王府造門,門樓上刻的鳳凰,多少人圍著看?
老班主:走過來,看著石料上的蓮花)王師傅說得對。咱匠人乾活,既要“結實”,也要“見心”——結實是對得起良心,見心是對得起手藝。這灞河橋,要讓後人走在上麵,知道咱隋代匠人,不光會造結實的橋,還會造好看的橋!
小石頭似懂非懂地點點頭,也拿起一把小鑿子,在一塊小石料上鑿了起來。鐵蛋湊過去看,發現他在鑿一個小小的石獅子,雖然線條還很粗糙,卻透著一股認真勁兒。)
第三幕:橋成通水,憨貨留名傳後世
時間:隋開皇四年,早春,清晨
地點:灞河石橋,橋身已全部完工,數十級石階通向橋麵,橋欄上鑿著蓮花、祥雲,橋頭立著一塊石碑
人物:
老班主站在橋頭,撫摸著石碑,眼中滿是欣慰)
小石頭牽著小丫頭的手,在橋麵上跑來跑去,不時停下來摸橋欄上的雕刻)
鐵蛋扛著工具,站在橋邊,看著百姓們有序地過橋,臉上滿是自豪)
李簿吏身著官服,帶著幾名衙役,捧著酒壇來到橋頭)
百姓們男女老少,提著籃子、扛著貨物,在橋麵上行走,不時發出讚歎聲)
幕啟:晨光灑在石橋上,漢白玉般的石料泛著溫潤的光澤,橋洞下的河水緩緩流過,不再像從前那樣湍急洶湧。百姓們排著隊,從橋的一頭走到另一頭,有的伸手撫摸橋欄,有的低頭看橋麵上的花紋,不時發出“這橋真穩當”“真好看”的讚歎聲。)
小丫頭:拉著小石頭的手,在橋麵上蹦蹦跳跳)石頭哥,你看!這橋比你之前刻的木橋好看多了!你鑿的小獅子,在那邊呢!
小石頭順著小丫頭指的方向看去,橋欄儘頭果然有一尊小小的石獅子,雖然不如其他雕刻精細,卻透著一股憨態。他不好意思地撓撓頭,卻被老班主拍了拍肩膀。)
老班主:指著石獅子,笑著說)這獅子雖小,卻是咱宮束班所有人的心意——你、鐵蛋、王師傅,還有所有匠人、力工,都在這橋上留了自己的手藝。往後百姓走在這橋上,就知道是咱宮束班造的橋。
李簿吏捧著酒壇走過來,給老班主、小石頭、鐵蛋各倒了一碗酒。)
李簿吏:老班主,各位匠人!這橋從開工到完工,整整一年,你們風裡來雨裡去,連過年都在工地忙活。如今橋成了,百姓再也不用怕灞河漲水,長安東去的路也通了!縣令大人特意讓在下送來好酒,敬各位“憨貨”——你們用玩心琢磨手藝,用憨勁乾出大事,這灞河橋,就是你們的功勞!
鐵蛋:端起酒碗,一飲而儘,抹了抹嘴)啥憨貨不憨貨的!咱就是覺得,造一座穩當的橋,讓百姓安全過河,比啥都強!往後咱宮束班走出去,人家說“這是造灞河橋的班子”,咱臉上也有光!
小石頭:端著酒碗,看著橋上來往的百姓,輕聲說)班主,你說這橋能存多少年?會不會一百年後,還有人走在這橋上,說這是咱隋代匠人造的?
老班主:舉起酒碗,望向遠方的長安城牆,聲音洪亮)何止一百年!咱用的石料,是從終南山采的硬石;咱打的橋基,是深紮在河床裡的;咱造的拱券,是順著水流的力道來的。隻要後人好好維護,這橋能存一千年、兩千年!往後的人,走在這橋上,就知道咱隋代有一群匠人,叫宮束班,用最實在的手藝,造了一座最結實的橋!
百姓們聽到老班主的話,紛紛圍過來,有人端著自家的飯菜,有人提著新烤的餅,往匠人們手裡塞。小丫頭拉著小石頭,在橋欄邊數著蓮花雕刻;鐵蛋幫著老人把貨物扛過橋;老班主站在橋頭,看著石碑上“隋開皇四年,宮束班造”的字樣,眼中泛起了淚光。)
幕落:晨光中的灞河石橋,像一條沉穩的巨龍,橫跨在灞河之上。橋上人來人往,腳步聲、笑聲、說話聲混在一起,順著河水,傳向遠方。數百年後,這座橋依然矗立,後人稱之為“隋唐古灞橋”,在橋欄的蓮花雕刻上,在橋基的石料縫隙裡,還能找到當年宮束班匠人留下的痕跡——那是一群“憨貨”用玩心與匠心,留給後世的曠世精品。)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