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撓了撓頭)叫“炸雞條”?太普通了,不像咱們宮束班做的菜。
王鐵匠:想了想)叫“黃金雞條”?這顏色金黃,聽著就貴氣。
李木匠:搖搖頭)“黃金”太俗了。咱們做工藝,講究“雅致”。上次我去洛陽城外的象牙林,見那些象牙白潤光滑,跟這雞條的顏色和質感有點像。不如叫“象牙雞條”?
老周:眼睛一亮)“象牙雞條”!好名字!既說出了這雞條的顏色和質感,又透著點雅致,符合咱們宮束班的手藝。就叫這個名字!
第三幕:趙管事蹭吃與改良
場景
三日後,宮束班工坊後院,土灶再次架了起來。這次桌上不僅有雞胸肉、麵粉和雞蛋,還多了胡椒粉、辣椒粉、蜂蜜和芝麻。阿福正把切好的雞條放在碗裡醃製,李木匠則用小刀把胡蘿卜刻成了小花,王鐵匠則在一旁擦拭著盤子。
阿福:一邊抓勻肉條一邊說)師父,春桃說禦膳房做炸菜,會在蛋液裡加一勺蜂蜜,這樣外皮更香甜。我今天也加了點,您看看行不行。
老周:走過去聞了聞)嗯,有股淡淡的甜味,不錯。咱們做“象牙雞條”,不僅要好吃,還要有“特色”。上次王鐵匠說味道淡,這次咱們準備了胡椒粉和辣椒粉,喜歡吃辣的可以蘸著吃,喜歡甜的可以蘸蜂蜜,這樣所有人都能吃。
李木匠:把胡蘿卜花放在盤子裡)我還刻了點胡蘿卜花和黃瓜片,等會兒把雞條擺在中間,周圍用蔬菜花圍著,看著就像咱們做的“雕花擺件”,拿出去都能當藝術品。
就在這時,一陣腳步聲傳來,趙管事背著手,慢悠悠地走了過來,鼻子還不停嗅著。
趙管事:假裝嚴肅)老周,你們工坊不乾活,在這兒偷偷摸摸做什麼呢?我老遠就聞著香味了,是不是在偷懶?
阿福:連忙藏起手裡的肉條)趙管事,我們沒偷懶,就是……就是趁著間隙做點吃的,補充體力,好乾活。
老周:笑著走過去)趙管事,我們剛琢磨出一道新菜,叫“象牙雞條”,正準備試吃呢。您要是不嫌棄,不如一起嘗嘗?
趙管事:嘴角微微上揚,卻還端著架子)哦?新菜?我倒要看看你們這些工匠,除了會修房子,還會不會做菜。要是不好吃,我可饒不了你們。
王鐵匠趕緊往灶裡添了柴,老周把醃製好的肉條裹上粉和蛋液,放進熱油裡。不一會兒,第二鍋“象牙雞條”就炸好了,李木匠把它們擺進鋪了油紙的盤子裡,周圍放上胡蘿卜花和黃瓜片,金黃的雞條配上翠綠的黃瓜和鮮紅的胡蘿卜,看著格外誘人。
老周:把盤子遞給趙管事)趙管事,您嘗嘗。這是我們用雞胸肉做的,先醃後炸,外酥裡嫩,還準備了胡椒粉和蜂蜜,您可以蘸著吃。
趙管事拿起一根雞條,先蘸了點胡椒粉,放進嘴裡嚼了嚼,眼睛瞬間睜大了。他又拿起一根,蘸了點蜂蜜,吃了之後,點了點頭。
趙管事:放下筷子,摸著肚子)不錯不錯!這“象牙雞條”,外皮酥而不硬,裡麵的肉嫩而不柴,蘸著胡椒粉吃夠味,蘸著蜂蜜吃香甜,比禦膳房的不少菜都強。你們這些工匠,倒把做工藝的心思用在了做菜上,也算沒白瞎手藝。
王鐵匠:笑著說)趙管事,您要是覺得好吃,以後我們多做幾次,您常來嘗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管事:擺了擺手,卻又忍不住拿起一根雞條)你們可彆想讓我天天來,我還得巡查呢。不過……這“象牙雞條”要是隻在你們工坊裡吃,太可惜了。我聽說最近宮城裡不少官員家的廚子,都在找新菜式,不如你們把這做法傳出去,讓更多人嘗嘗?
老周:愣了一下,隨即點頭)趙管事說得對。咱們做工藝,是為了讓更多人用上好東西;做菜也是一樣,好味道就該分享。要是能讓這“象牙雞條”流傳出去,讓老百姓也能吃到,也是一件好事。
阿福:興奮地說)對啊對啊!我可以告訴春桃,讓她把做法告訴禦膳房的廚子,禦膳房做了,官員們就能吃到,官員們吃到了,他們家裡的廚子也會學,慢慢就傳到市集上,老百姓就能吃到了!
李木匠:拿起盤子,仔細看了看)到時候,市集上的廚子說不定還會改進做法,比如加彆的調料,或者換彆的擺盤。就像咱們做工藝,後人會在咱們的基礎上創新,這樣“象牙雞條”才能一直傳下去。
第四幕:流傳民間
場景
一年後,洛陽西市街口,一家名為“隋宮象牙雞”的小店前擠滿了人。店門口掛著一塊木牌,上麵刻著“象牙雞條”四個大字,旁邊還畫著一隻展翅的白翎雞。店內,掌櫃的正忙著炸雞條,夥計則把炸好的雞條裝進紙包,遞給排隊的客人。
客人甲:接過紙包,迫不及待地拿出一根雞條放進嘴裡)還是這家的象牙雞條好吃!外皮金黃,裡麵的肉嫩得能掐出水,比我上次在官員家吃的還香!
客人乙:笑著說)你不知道吧?這象牙雞條,原本是宮束班的工匠們琢磨出來的!聽說還是用做工藝的法子做的,切條要均勻,裹粉要像上漆,炸的時候還要掌握火候,跟做藝術品似的!
客人丙:點點頭,又買了兩包)我兒子特彆愛吃,每天都讓我來買。掌櫃的,你這做法是不是跟宮束班的工匠學的?
掌櫃的:一邊炸雞條一邊說)沒錯!我侄子以前在宮束班當學徒,把這做法教給了我。我又加了點咱們民間的調料,比如花椒粉和孜然,更合老百姓的口味。現在不僅洛陽,連長安和揚州都有店家學做象牙雞條,這味道算是傳出去了!
此時,宮束班工坊裡,老周、阿福、王鐵匠和李木匠正圍坐在桌邊,桌上擺著一盤象牙雞條,旁邊還有一壺酒。
阿福:拿起一根雞條,笑著說)師父,您看,咱們的象牙雞條真的傳到民間了!上次我去西市,見那家小店排了好長的隊,掌櫃的還說要給咱們送謝禮呢。
王鐵匠:喝了一口酒)沒想到咱們幾個吃貨,閒得沒事琢磨的菜,居然能讓這麼多人喜歡。比咱們修幾扇窗欞還有成就感!
李木匠:看著盤子裡的雞條,點了點頭)這就像咱們做的木雕,一開始隻是自己喜歡,後來彆人看到了,也喜歡,慢慢就傳出去了。美食和工藝一樣,都是能讓人開心的東西。
老周:拿起酒杯,跟眾人碰了一下)說到底,不管是做工藝還是做菜,都得用心。咱們用做工藝的細致做雞條,才讓它有了不一樣的味道。現在它能流傳民間,讓老百姓也能嘗到,這就是最好的結果。來,為了咱們的象牙雞條,乾杯!
眾人舉起酒杯,碰在一起,笑聲和酒香混著雞條的香氣,飄出了工坊,飄向了洛陽的大街小巷。陽光灑在桌上的象牙雞條上,金黃的外皮泛著光,就像一件件精致的工藝珍品,承載著宮束班工匠們的閒暇時光,也承載著一段屬於隋朝的美食記憶,在歲月裡慢慢流傳。
尾聲
隋煬帝大業十二年,隋煬帝下江南,途經揚州。揚州官員為討好皇帝,設宴款待,席間就有一道“象牙雞條”。隋煬帝吃後龍顏大悅,問起這道菜的來曆,官員便說起了宮束班工匠研發的故事。隋煬帝聽後,笑著說:“工匠有心,食亦有魂。此菜雅致,可入禦膳。”
此後,象牙雞條不僅在民間流傳,還成了宮廷宴席上的常客。從洛陽宮束班的小工坊,到揚州的官員宴席,再到尋常百姓的餐桌,象牙雞條帶著隋朝工匠們的巧思和熱愛,跨越了階層,穿越了時光,成為了一道流傳千年的美食。而宮束班的那群“吃貨”工匠,也因為這道菜,被後人銘記在隋宮的美食故事裡。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