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錯過了,說不定這些詩就再也找不到了。
這時,遠處傳來一陣山歌,聲音洪亮,帶著蜀地的腔調:“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
瘦猴:眼睛一亮,指著遠處)班頭!你聽!這山歌裡唱的是詩!肯定是那個樵夫!
眾人順著聲音望去,隻見一個樵夫背著一捆柴,從山道上方走下來,腳步輕快,一點也不像走在險路上。)
樵夫:走到眾人麵前,放下柴捆,打量了他們一番)你們是從外地來的吧?
看你們的樣子,是第一次走蜀道?
老班頭:連忙上前,拱手行禮)老丈,
我們是長安宮束班的,奉陛下旨意收錄唐詩。
方才聽您唱的山歌,裡麵有好詩,不知您是從哪聽來的?
樵夫:笑了笑,坐在石頭上,拿出腰間的水葫蘆喝了一口)
你們說的是剛才那首《蜀道難》吧?那是李白先生幾年前過蜀道時寫的,咱們這的人都會唱。
還有杜甫先生,去年在成都草堂寫了首《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也可好聽了。
瘦猴:連忙拿起筆,快速地記著)《蜀道難》,李白作;《春夜喜雨》,杜甫作。老丈,您還知道其他的詩嗎?都跟我們說說。
樵夫:想了想,說)還有一個叫岑參的先生,
去年路過咱們這,寫了首《逢入京使》,“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乾。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我還記得有個叫王維的先生,
寫過“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不過那是在長安那邊的詩了。
老班頭讓瘦猴把這些詩都記下來,又讓阿福拿出五十文錢,遞給樵夫。)
老班頭:誠懇地說)老丈,多謝您告訴我們這麼多好詩。這點錢,您拿著,買點酒喝。
樵夫:擺擺手,不肯收)不用不用!這些詩都是好東西,能讓更多人知道,是好事。
我一個樵夫,要這麼多錢也沒用。你們要是還想聽,我再給你們唱幾首?
眾人高興地答應了,樵夫又唱了好幾首當地詩人寫的詩,
瘦猴都一一記下來。天漸漸亮了,陽光透過雲霧,照在劍門關上,金光閃閃。)
老班頭:看了看天色,對樵夫說)老丈,多謝您了。
我們還要趕去下一個地方,就不打擾您了。要是以後有人問起這些詩,我們一定說是您告訴我們的。
樵夫:笑著揮手)一路保重!這蜀道難走,你們可要小心點!
四人收拾好東西,繼續往山道前方走去。樵夫的山歌還在身後回蕩,“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聲音越來越遠,卻越來越清晰。)
第四幕:江南蘇州城,雨夜補詩
時:第三年冬,雨夜
地:蘇州城一家客棧的房間裡
人:
老班頭趙滿囤)
阿福李福)
瘦猴陳六)
鐵蛋王鐵)
老秀才蘇墨卿):七十一歲,須發皆白,穿洗得發亮的青布長衫,手持一卷泛黃詩稿
敲門聲未落,鐵蛋已起身去開門。
門軸“吱呀”一聲,冷風裹著雨絲灌進來,老秀才佝僂著身子站在門口,
肩頭的長衫被雨水打濕大半,懷裡緊緊護著一卷東西,指尖凍得發紅。)
鐵蛋:連忙側身讓他進來,遞過一塊乾布)老丈,這麼大的雨,您怎麼還往外跑?快擦擦雨!
老秀才:抖了抖長衫上的水,目光落在桌上的木牘上,眼睛忽然亮了)你們……你們是長安來的宮束班?在收錄唐詩?
老班頭:起身扶住他,引到油燈旁)正是。老丈怎麼知道?
老秀才:從懷裡掏出那卷用油紙裹著的詩稿,小心翼翼展開,紙頁邊緣已有些破損)
前幾日在茶館聽人說,有群長安來的匠人,背著木牘走天下,要把散在民間的詩都收起來。
我守著這些東西三十年了,就盼著有這麼一天。
油燈的光映在詩稿上,瘦猴湊過去一看,忍不住低呼出聲——紙上密密麻麻寫著詩,落款處有“李賀”“孟郊”的名字。)
瘦猴:指著“李賀”二字,聲音發顫)班頭!是李賀先生的詩!還有孟郊先生的,好多首!
老秀才:摸著詩稿,眼神溫柔得像在摸孩子的頭)我年輕時在洛陽當過書吏,和李賀是舊識。
他身子弱,寫的詩總藏在錦囊裡,沒等傳世就病逝了。
我偷偷抄了他三十多首,
還有孟郊的《登科後》,當年他考中進士時寫的“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儘長安花”,我也記在上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老班頭:雙手接過詩稿,指尖有些發抖,對著老秀才深深作揖)
蘇老丈,您這是給天下人做了件大好事啊!這些詩要是丟了,就是咱們的罪過!
阿福:連忙拿出新的木牘和磨好的墨)班頭,俺現在就刻!今晚不睡覺,也得把這些詩刻下來!
老秀才坐在桌旁,逐字逐句念著詩,
瘦猴在一旁核對,生怕記錯一個字;
阿福握著刻刀,手雖然酸,卻比任何時候都穩,木牘上的字跡一筆一劃清晰有力;
鐵蛋燒了熱水,給兩人續茶,自己則守在門口,生怕有人打擾;
老班頭坐在角落,看著眼前的場景,眼角悄悄濕了——從長安出發時的慌亂,洛陽錯認詩人的窘迫,
劍門關的驚險,此刻都化作了手裡詩稿的溫度。)
老秀才:念到“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時,停了停,歎了口氣)這是李賀寫的《雁門太守行》,
當年他念給我聽時,還說想親眼看看邊關的樣子。現在你們把它刻下來,他的心願也算了了。
阿福:刻完最後一個字,放下刻刀,揉了揉手腕)刻完了!蘇老丈,您看看,有沒有刻錯的?
老秀才走過去,逐字核對,點了點頭,笑著說:“沒錯,
一個字都沒錯。你們這些匠人,心比咱們讀書人還細。”)
窗外的雨漸漸小了,天快亮時,東方泛起了魚肚白。
老秀才起身要走,老班頭把身上的銀子都掏出來,塞到他手裡。)
老班頭:誠懇地說)蘇老丈,這點銀子您拿著,買點炭火取暖,再添件新衣裳。
老秀才:把銀子推回去,擺了擺手)不用。我守著這些詩,不是為了錢,是為了讓好東西留下來。
你們能把它們刻成冊,傳下去,比給我再多銀子都好。
老秀才走後,四人看著桌上新刻好的木牘,還有那卷泛黃的詩稿,都笑了。
鐵蛋拿起一塊木牘,湊到油燈下看,不小心打了個哈欠,卻還是舍不得放下。)
鐵蛋:笑著說)咱們這下,再也不怕完不成任務了!
老班頭:看著窗外的晨光,點了點頭)是啊,咱們該回長安了。
第五幕:長安宮束署,功成獻禮
時:第四年春,清明
地:
1.宮束署正廳煥然一新,匾額“精工固本”被擦拭乾淨,牆上掛著新刻的木牘)
2.大明宮紫宸殿威嚴莊重,龍椅上坐著唐玄宗,兩側站著翰林院學士)
第一場:宮束署正廳
幕啟:宮束署正廳裡,陽光透過窗戶灑進來,
照亮了滿室的木牘——整整五十排木架,每一排都擺滿了刻著唐詩的木牘,
從李白、杜甫到王維、岑參,從《靜夜思》到《登高》
,密密麻麻,一眼望不到頭。
阿福正在給木牘上蠟,讓字跡更清晰;
瘦猴拿著紙筆,最後一次核對木牘上的詩名和作者;
鐵蛋把木牘分裝在十個精致的木盒裡,每個木盒上都刻著“唐詩集錄”四個字。)
阿福:擦了擦汗,笑著說)班頭,
咱們這三年,走了快五萬裡路,刻了四千三百多首詩,這下總算能給陛下交差了!
瘦猴:拿著核對完的清單,遞給老班頭)
班頭,都核對完了,沒有錯字,也沒有漏詩。
蘇老丈給的那些李賀、孟郊的詩,都放在最前麵的木盒裡了。
老班頭:接過清單,看了看,又走到木架前,
摸了摸刻著《靜夜思》的木牘,眼裡滿是欣慰)
咱們這些粗人,沒讀過多少書,卻做了件讀書人都難做到的事。
這些木牘,就是咱們宮束班的臉,也是天下詩人的魂。
門外傳來馬蹄聲和太監的尖嗓:“陛下有旨,宣宮束班趙滿囤攜唐詩集錄,即刻前往紫宸殿獻禮——”)
四人連忙整理衣裳,
鐵蛋和阿福抬著木盒,
瘦猴拿著清單,
老班頭走在最前麵,一步步走出宮束署。
長安的街道上,百姓們圍在路邊,看著他們,有人小聲議論:
“這就是宮束班的人?聽說他們走了三年,把唐詩都收起來了!
”“真是不容易啊,一群匠人,做了件大好事!”)
第二場:大明宮紫宸殿
幕啟:紫宸殿內,唐玄宗坐在龍椅上,神色溫和;
兩側的翰林院學士們看著走進來的四人,眼神裡有好奇,也有幾分輕視——在他們看來,一群匠人收錄的詩,能有多好?)
老班頭:帶著三人跪下,雙手舉著清單)
臣趙滿囤,率宮束班學徒李福、陳六、王鐵,奉陛下旨意,
曆時三載,遍曆天下,收錄唐詩四千三百二十六首,刻於木牘之上,現呈於陛下。
唐玄宗讓太監把木盒打開,拿出一塊刻著《蜀道難》的木牘,仔細看著,又讓學士念出來。)
學士:拿著木牘,念道:“噫籲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念完後,忍不住讚歎)陛下
,這詩收錄得好!連李白先生的《蜀道難》都有,而且刻得工整,一個字都沒錯!
另一個學士拿起刻著《遊子吟》的木牘,念道: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念到最後,眼眶有些紅了:
“這孟郊的《遊子吟》,我找了好久都沒找到完整的,沒想到他們竟然收錄到了!”)
唐玄宗:笑著點了點頭,看著老班頭四人,語氣帶著讚賞)
趙滿囤,你們做得好!
朕以為,收錄唐詩是件雅事,該由讀書人來做,
沒想到你們這些匠人,卻用最踏實的法子,把天下的好詩都收了回來。
你們沒有讀過多少書,卻懂詩的珍貴,懂文化的分量——這才是真正的“精工固本”!
唐玄宗讓人把木牘送到國子監,又下旨:“封趙滿囤為宮束署令,賞黃金百兩;
李福、陳六、王鐵各升為工師,賞白銀五十兩。
宮束班以後專司典籍刻錄,傳於後世!”)
四人連忙磕頭謝恩,老班頭抬起頭時,看到陽光從殿外照進來,落在滿殿的木牘上,
金光閃閃——那些刻在木牘上的詩,就像一顆顆星星,從此再也不會熄滅。)
喜歡藝之神請大家收藏:()藝之神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