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不是靠一腔熱血就能打贏的。”
楊明宇的聲音將教室裡鼎沸的士氣拉回了現實,他用手指輕輕敲了敲講台上那份厚厚的《作戰計劃》,目光銳利如刀,掃過每一張因激動而漲紅的臉。
“匹夫之勇,隻能帶來片刻的快感和最終的慘敗。而我們,要的是一場無可爭議的勝利。這就需要周密的計劃、科學的方法和鋼鐵一般的執行力。”
他將作戰計劃的第一頁,通過投影儀,清晰地展示在所有學生麵前。
巨大的幕布上,一個醒目的標題衝擊著所有人的眼球——《論從倒數第一到戰勝尖子班的可能性分析報告》。
這標題充滿了學術的嚴謹,又帶著一絲不動聲色的囂張,瞬間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首先,我們要正視差距。”楊明宇指著幕布上的一組數據,那是他根據上次月考和期中考試成績,精心整理出來的。
【高一1)班vs高一14)班數據對比】
總平均分差距:166分
數學均分對比128:88
語文均分對比105:86
英語均分對比114:76
物理均分對比72:58
化學均分對比78:65
生物均分對比71:62
曆史均分對比73:63
地理均分對比71:58
政治均分對比80:70
冰冷而殘酷的數字,像一記記重拳,狠狠地打在每一個14班學生的心上。剛剛還高漲的士氣,仿佛被這巨大的差距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
“差距很大,大到看起來幾乎不可能追上。對嗎?”楊明宇的語氣很平靜。
學生們下意識地點了點頭,臉上的表情再次變得凝重。
“但是,”楊明宇話鋒一轉,按下了翻頁筆,“我們再來看另一組數據。”
幕布上的內容切換,標題變成了——《我們的增長空間在哪裡?》。
尖子班1班)提分潛力分析:
生源質量:頂尖。
學習習慣:良好。
知識掌握度:平均85以上。
結論:整體已接近飽和狀態,平均分每提高1分,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他們的增長空間,很小。
我們班14班)提分潛力分析:
生源質量:多樣。
學習習慣:正在養成。
知識掌握度:平均不足50。
結論:基礎薄弱,知識盲區多,意味著我們幾乎在每一個學科、每一個知識點上,都擁有巨大的、肉眼可見的提分空間。我們的增長空間,極大!
“看明白了嗎?”楊明宇的聲音陡然提高,“這場戰爭,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公平的。但這種不公平,對我們有利!”
“尖子班就像一個已經裝了八分滿水的杯子,他們想再往裡倒水,很難,很容易溢出來。而我們,是一個幾乎空著的大水桶!我們每一次學習,每一次進步,都在為自己瘋狂地‘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