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他正準備去找孫婆婆,卻發現米缸的鎖完好無損,但缸蓋被打開了。缸裡的米少了近一半!而在米缸底部,赫然放著一枚古舊的銀戒指。
張小強不敢碰那戒指,用筷子夾起來仔細查看。這是一隻女式銀戒,花紋古老,上麵刻著並蒂蓮圖案。他忽然想起,祖母生前似乎戴過類似的戒指,後來隨葬了。
怎麼可能?
張小強急忙翻出家族相冊,在一張老舊照片上,果然看見祖母手上戴著這枚戒指。他脊背發涼——隨葬的東西怎麼會出現在米缸裡?
他立刻去找孫婆婆,描述了昨晚的經曆和這枚戒指。
孫婆婆聽後臉色大變:“壞了壞了,這不是借米,這是討債!它們不是你祖母,是冒充你家先人的惡鄰。它們用你祖母的遺物騙取信任,等你上鉤。”
“那怎麼辦?”
“隻有一個法子了,”孫婆婆神情凝重,“今晚子時,你要做‘量米斷親’。準備七碗新米,擺成北鬥七星狀。每碗米上插一炷香,然後明確告訴它們:塵歸塵,土歸土,陽間米不斷陰間路。說完就把七碗米全部倒進河裡,表示斷絕往來。”
孫婆婆再三強調:“做完法事,頭也彆回直接回家鎖門。無論聽到什麼聲音,無論誰叫你,都不能回應!一旦回應,它們就認定了你這個親人。”
張小強心情沉重地回到老宅。他注意到,儘管陽光明媚,自家老宅周圍卻異常安靜,連鳥鳴蟲叫都聽不見。院裡的老梨樹一動不動,仿佛連風都繞道而行。
當晚11點,張小強按照吩咐擺好七碗米,插上香。他深吸一口氣,鄭重說道:“塵歸塵,土歸土,陽間米不斷陰間路。”
說完,他小心地將七碗米收進一個木桶,提著向村外的小河走去。
夜色中的梨樹村安靜得可怕。往常總有犬吠蟲鳴,今晚卻萬籟俱寂,連自己的腳步聲都聽不見。張小強覺得有人在盯著自己,但回頭什麼也沒有。
到了河邊,他將七碗米依次倒入流動的河水中。米粒隨著水流飄遠,香頭在水麵上閃爍幾下就熄滅了。
做完這一切,張小強轉身就往家走。
起初還好,走著走著,他忽然聽見身後有腳步聲。很輕,但確實存在。他走快,那腳步也快;他慢下來,那腳步也慢。
張小強想起孫婆婆的囑咐,不敢回頭,加快腳步。
突然,他聽見一個熟悉的聲音:“小強,怎麼走這麼快?等等奶奶。”
是祖母的聲音!那麼親切,那麼真實!
張小強幾乎要下意識地回頭,但猛地想起祖母已經去世十年了。他咬緊牙關,繼續往前走。
“小強,奶奶腳疼,走不動了,扶奶奶一把。”聲音帶著哭腔,聽起來可憐極了。
張小強眼眶發熱,祖母生前最疼他。但他仍然堅持不回頭,步伐越來越快。
快到老宅時,聲音突然變了,變成一個陌生女子的哭泣聲,淒厲哀怨:“你好狠心啊!一點米都不肯借!我們餓得好苦啊!”
張小強渾身汗毛倒豎,幾乎要跑起來。
就在他伸手推門的瞬間,一隻冰冷的手搭上了他的肩膀!
“為什麼不回頭看看我?”一個陰冷的聲音貼著他的耳朵問道。
張小強嚇得魂飛魄散,猛地撞開門,撲進去反手就鎖上了。他背靠著門板滑坐在地上,大口喘氣。
門外,傳來輕輕的敲門聲。
咚、咚、咚。
不緊不慢,持續不斷。
張小強一夜未眠,敲門聲持續到雞鳴時分才突然停止。
天亮後,張小強戰戰兢兢開門查看。門外空無一物,但門板上,赫然印著幾個米粒組成的手印!
他立刻去找孫婆婆,卻發現孫婆婆家門窗緊閉。鄰居說,孫婆婆昨天傍晚突然病倒,被兒女緊急送去縣醫院了。
張小強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懼。他一個人站在村口,不知所措。
這時,村裡八十多歲的陳老漢路過,見張小強臉色不好,便問起緣由。聽罷敘述,陳老漢皺眉道:“孫婆婆法子是對的,但若是遇上厲害的,就得用更厲害的法子。你家的米缸不是普通米缸吧?是不是老物件?”
張小強想起,那米缸的確是祖傳的,缸底還刻著一些看不懂的符文。
“這就對了,”陳老漢點頭,“有些老物件會招東西。你試試用新米缸,舊缸送到村口那棵老梨樹下。再準備一桶糯米水,裡裡外外擦洗老宅每個角落。若是還不行...”陳老漢猶豫了一下,“就隻能請‘專業人士’了。”
張小強立刻照辦,去鎮上買了個新塑料米缸和一袋糯米。回村後,他將舊米缸搬到老梨樹下,然後用糯米水仔細擦洗老宅。
說來也怪,做完這些,當晚果然安靜了。米沒有再少,也沒有怪聲敲門。
張小強鬆了口氣,以為事情過去了。
第三天清晨,他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開門一看,是氣喘籲籲的發小張光才。
“快!快去老梨樹下看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張小強跟著張光才跑到村口老梨樹下,眼前的一幕讓他目瞪口呆——
那隻舊米缸完好無損地立在樹下,但缸周圍密密麻麻堆滿了米粒,組成一個奇怪的圖案。更可怕的是,老梨樹的葉子一夜之間枯黃大半,樹下散發著難聞的腐臭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