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中郡的冬雪剛化,天宇已站在邊市的高台上,望著往來穿梭的商隊。與匈奴的三年之約簽訂後,邊地的貿易閘門仿佛被徹底打開,不僅匈奴人來得勤了,連更遠的烏孫、月氏部族也聞風而至,趕著馬群、馱著皮毛,來換漢地的鹽鐵。
“將軍,這是本月的貿易賬冊。”張平捧著竹簡上前,臉上帶著難掩的喜色,“單是匈奴就送來三百匹戰馬,烏孫人用五十匹汗血寶馬換了二十具鐵犁和十石精鹽,說還要介紹更多部族來交易。”
天宇接過賬冊,指尖劃過“戰馬三百匹”的字樣,嘴角微微上揚。自協議簽訂後,他便讓鹽鐵署加派商隊,將貿易路線從雲中郡延伸到隴西、北地,甚至派人穿越沙漠,與西域部族建立聯係。政策上也做了調整:用戰馬換鹽鐵,可享三成優惠;若能帶來優質種馬,還能額外獲贈鐵鍋、布匹。
“優惠政策還要再推三個月。”天宇道,“讓周邊部族都知道,跟大漢做買賣,劃算。”他看向遠處的馬廄,那裡原本空蕩蕩的圍欄,如今已擠滿了各色戰馬——匈奴的矮腳馬耐嚴寒,羌人的戰馬善爬坡,烏孫的汗血寶馬爆發力驚人,每一匹都經過嚴格篩選,毛色光亮,四肢強健。
為了管好這些戰馬,天宇特意從騎兵營調來了老獸醫李伯。此刻老人正蹲在馬廄前,給一匹剛到的汗血寶馬檢查蹄鐵,見天宇過來,連忙起身道:“將軍您看,這馬腳力真好,就是蹄子嫩,得換上咱們新造的鐵蹄,不然經不住長途奔襲。”
天宇蹲下身,看著李伯給馬換上鐵蹄。那鐵蹄用精鋼打造,邊緣打磨得光滑,既保護馬蹄,又能增強抓地力。“這些細節得盯緊。”他對李伯道,“每匹馬都要建檔,記錄年齡、健康狀況、訓練進度,出了問題能及時追溯。”
正說著,一個匈奴部落的首領牽著匹雪白的種馬走來,用生硬的漢話道:“這是我族最好的馬,換……最好的鐵。”他指的是鹽鐵署新煉出的“百煉鋼”,這種鋼材打造的兵器,能一刀劈開普通鐵器。
天宇讓人取來一柄百煉鋼環首刀,遞給首領。首領接過刀,揮臂劈向旁邊的木樁,木樁應聲而斷,刀刃卻毫無損傷。他眼睛瞪得滾圓,連忙將種馬往天宇麵前推:“馬……給你,刀……給我。”
“再加十石鹽,這刀歸你。”天宇笑著示意隨從搬鹽,“往後帶更多好馬來,有更好的鐵器給你。”首領連連點頭,抱著刀愛不釋手,仿佛得到了稀世珍寶。
半年下來,邊市換回的戰馬竟有一千三百餘匹。馬廄從最初的十個擴建到三十個,負責養馬的士兵也從二十人增到百人。每天清晨,馬嘶聲能傳遍整個雲中郡,騎兵們牽著戰馬在草原上操練,馬蹄揚起的塵土與朝陽交相輝映,透著一股蓬勃的生機。
“將軍,戰馬是夠了,可會騎馬的士兵卻跟不上。”趙信憂心忡忡地來報,“咱們的騎兵營滿打滿算才五百人,就算把新招的士兵都算上,也湊不齊一千人,更彆說挑選精銳了。”
天宇早有準備:“從步兵營裡挑!凡是能在半個月內學會騎馬的,優先編入新營;再從邊地招募熟悉馬術的流民,隻要肯從軍,免三年賦稅,家人還能優先買鹽鐵。”他拍著趙信的肩膀,“這一千多匹戰馬,不能讓它們閒著。”
招募令一出,響應者雲集。邊地的流民多熟悉馬性,不少人祖上就是秦廷的騎兵,隻是秦末戰亂才流落民間。一個叫石敢當的漢子,曾在匈奴部落當過馬夫,能在飛馳的馬上射箭,聽聞招募,立刻帶著三個兒子來應征:“俺們一家子都會騎馬,願跟著將軍殺賊!”
看著應征者排起的長隊,天宇知道,組建新騎兵營的時機,到了。
喜歡秦末龍旗請大家收藏:()秦末龍旗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