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廊”概念的危機雖然被陸時硯以專業而冷硬的方式化解,但它在“境域設計”內部投下的漣漪卻並未完全平息。林微光能感覺到一些同事目光中殘留的審視,以及蘇曼妮那雖暫時收斂、卻如同潛伏毒蛇般的敵意。她深知,在這裡,任何一個微小的失誤都可能被無限放大。
她變得更加沉默,也更加專注。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鏡廊”方案的深化中。陳設計師對她的要求愈發嚴苛,每一個細節都必須經過反複推敲和驗證。而最大的挑戰,來自於材料。
那些構想中可調節角度、兼具鏡麵與透光特性的玻璃隔斷,在現實中幾乎找不到現成的產品。現有的智能玻璃技術要麼切換不夠靈活,要麼光學效果達不到設計要求,要麼成本高昂到不切實際。
“概念很動人,但如果找不到實現它的‘皮膚’和‘骨骼’,一切都是空中樓閣。”陳設計師在一次進度檢查時,敲著桌子提醒她,語氣不容樂觀。
林微光沒有爭辯。她開始瘋狂地查閱材料學的論文,聯係國內外相關的材料實驗室和供應商。郵件發出去石沉大海,電話溝通往往止步於技術瓶頸或天價報價。幾天下來,收獲甚微,挫敗感如同陰雲籠罩。
這天傍晚,她又一次被一家德國材料公司婉拒,對方明確表示她要求的那種高透光率、高反射率且能實現精準角度偏轉的複合玻璃麵板,以目前的技術尚無法穩定量產。她疲憊地靠在椅背上,望著窗外漸次亮起的萬家燈火,一種無力感油然而生。
難道她的構想,終究隻能停留在紙麵上嗎?
就在這時,內部通訊軟件閃爍了一下,彈出一條來自周景明的消息。內容很簡單,是一個內部數據庫的訪問鏈接和一組臨時權限代碼,附言隻有一句:「陸總吩咐,相關資料已歸類,或可參考。」
林微光的心跳漏了一拍。陸時硯?他又在暗中提供幫助?她點開鏈接,進入的是一個她之前沒有權限訪問的、標記為“前沿材料研究與潛在供應商庫”的加密分區。
裡麵並非直接給出答案,而是分門彆類地整理了大量關於新型複合材料、智能材料、光學薄膜技術的前沿研究報告、實驗室動態,甚至包括一些尚在研發階段、未公開披露的技術路徑分析。資料詳儘程度遠超公開渠道所能獲取,顯然是陸氏集團或其關聯投資機構才能接觸到的核心信息。
他沒有給她一條現成的魚,而是給了她一片可能藏有魚群的、更為廣闊的海域,以及一套更高效的捕魚工具。
林微光精神一振,立刻沉浸進去。她避開那些看似接近但實則方向不符的成熟產品,專注於幾個標記為“高風險高潛力”的實驗室方向。終於,在瀏覽一份關於“電致變色聚合物複合材料”的報告時,一個大膽的念頭擊中了她。
傳統電致變色材料主要用於調節玻璃的透明度明暗切換),但這份報告提到,某個新加坡與美國合作的實驗室,正在嘗試將具有特定晶體結構的納米材料嵌入聚合物基底,通過精確控製電場,不僅能改變材料的透明度,還能微調其表麵微觀結構,從而影響光線的反射路徑和折射率!
這意味著,理論上,可以通過電信號,控製一片玻璃在“透光”、“鏡麵”以及介於兩者之間的多種狀態間平滑過渡,甚至可能實現局部區域的不同狀態!這不正是她所需要的嗎?
她立刻根據資料庫裡的信息,嘗試聯係那家實驗室。過程依舊不順利,對方起初對來自一個中國建築事務所實習生的谘詢並不熱情。林微光沒有氣餒,她將自己的設計概念、對材料的理解以及初步的技術需求整理成一份邏輯清晰、專業度極高的技術谘詢函,附上了部分非核心的設計草圖,再次發了過去。
這一次,她收到了回複。對方的研究員顯然對她的構想產生了興趣,認為這為他們實驗室的基礎研究提供了一個極具吸引力的應用場景。雙方開始了頻繁的技術郵件往來。
然而,將實驗室的原型技術轉化為可供建築使用的成熟材料,中間隔著巨大的鴻溝。穩定性、耐久性、大尺寸製備、成本控製……無數難題橫亙在前。
就在林微光與實驗室的溝通再次陷入技術僵局時,周景明的消息又一次不期而至。這次是一個位於本市、由陸氏集團參股的高精度製造工廠的聯係方式和一個預約碼。
「該廠具備小批量定製和快速原型製作能力,擅長處理新型材料工藝問題。已預約明日參觀洽談,技術總監接待。」
林微光握著手機,指尖微微發燙。陸時硯不僅指出了方向,甚至為她鋪好了通往下一個路口的路。他做得極其隱蔽,通過周景明轉達,不留任何直接乾預的把柄,維持著那副冰冷疏離的表象。
第二天,林微光向陳設計師請假,獨自前往那家製造工廠。工廠位於市郊工業園區,外表其貌不揚,內部卻乾淨得如同手術室,充斥著各種高精尖的加工設備和檢測儀器。接待她的技術總監姓王,是一位神情專注、話語不多的工程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林微光拿出她與新加坡實驗室溝通的技術資料和初步構想,王總監仔細翻閱後,沒有立刻表態,而是帶她參觀了他們的無塵車間和材料測試平台。
“想法很前沿,實現難度很大。”王總監最終開口,語氣務實,“納米材料的分散穩定性、聚合物基底的長期耐候性、大麵積電極的均勻性控製,都是挑戰。而且,成本會非常高。”
林微光的心沉了下去。
“但是,”王總監話鋒一轉,指著測試平台上一種正在接受疲勞測試的複合材料樣品,“我們最近在為航天部門做一個項目,解決了一種特殊塗層的附著力和平整度問題。或許,可以借鑒那種工藝,嘗試製作小尺寸的、多層複合的功能樣板,先驗證光學效果和基本機電性能。”
他願意嘗試!儘管隻是小樣本試製,但這意味著從理論向實踐邁出了關鍵一步!
接下來的幾天,林微光幾乎紮根在工廠的聯合實驗室裡,與王總監和他的團隊一起,反複調整材料配比、塗層工藝、電極設計。她不再是單純提出需求的設計師,而是必須深入理解每一個工藝細節對最終效果的影響,將藝術構想與冰冷的工程語言進行艱難的轉譯。
她纖細的手指沾滿了試劑,白皙的臉頰偶爾會蹭上油汙,眼睛裡卻燃燒著前所未有的光亮。她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觸摸到“建造”的實質——那不僅僅是線條和形態,更是與物質本身的直接對話,是克服重力、時間、和物理法則的漫長博弈。
陸時硯提供的資料庫裡,一些關於材料界麵處理和失效分析的報告,在關鍵時刻給了她重要啟發。她甚至能感覺到,那些資料被放置的位置和標注的重點,似乎隱隱預判了她可能會遇到的困難。
一周後,第一片巴掌大小的、粗糙的功能樣板被製作出來。連接上簡陋的控製電路,當林微光小心翼翼地調節電壓時,那片看似普通的深色玻璃,表麵竟然真的開始產生微妙的變化——從略帶霧感的深色,逐漸變得清晰透亮,並且在某個電壓區間,表麵浮現出清晰的鏡麵效果!
雖然狀態切換還不夠平滑,鏡麵反射率也遠未達到理想值,但基本原理被驗證了!實驗室裡爆發出一陣小小的歡呼,連一向嚴肅的王總監臉上也露出了些許笑容。
林微光捧著那片沉甸甸的、凝聚了無數心血和運氣的樣板,指尖感受著它微涼的觸感和內部隱約的能量流動,眼眶有些發熱。這不僅僅是材料的突破,更是她自身邊界的一次拓展。
她帶著這塊珍貴的樣板和詳細的測試數據回到“境域設計”。當她在陳設計師和項目組同事麵前,演示這塊小小玻璃的神奇變化時,所有人都被震撼了。之前那些質疑的目光,徹底被驚歎和認可取代。
“厲害!”陳設計師難得地露出了讚許的笑容,“有了這個技術基礎,我們的競標方案將擁有絕對的差異化優勢!”
成功的喜悅如同暖流,衝刷著連日的疲憊。林微光走出事務所時,夜幕已經降臨。她站在高樓之下,仰頭望著頂層依舊亮著燈的辦公室,心中情緒複雜難言。
她知道,沒有陸時硯在陰影中遞來的那些“工具”和鋪就的“台階”,她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的突破。他像一個沉默的導航員,在她航行於迷霧時,悄然修正著她的航向,卻從不靠近她的船。
她拿出手機,點開那個幾乎從未主動聯係過的名字,輸入又刪除,反複幾次,最終隻發出了一條簡短的消息:
「材料樣板測試成功,謝謝。」
沒有稱呼,沒有多餘的情緒。
幾分鐘後,手機屏幕亮起,回複同樣簡潔,來自那個熟悉的號碼:
「嗯。」
一如既往的冰冷。
但林微光看著那個字,卻仿佛能透過這冰冷的表象,感受到那片材料樣板背後,他所投注的、無聲而強大的力量。材料的詩篇剛剛寫下第一個音符,而他們之間,那由專業、對抗、沉默與隱秘關懷交織而成的複雜樂章,似乎也進入了新的篇章。
喜歡星光偏要吻煙台請大家收藏:()星光偏要吻煙台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