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兩天後,法學院內部論壇上,一篇由羅文博院士辦公室授權發布的短文,被置頂到了首頁。
標題是——《致燕大法學青年學子的一封信》。
信中,羅老用一種語重心長的口吻,回顧了自己一生的治學經曆,他強調,法學從來都不是空中樓閣,真正的法學大家,必須“植根於華國大地,解決華國問題”。
他痛心疾首地批評了當前學術界一些人“言必稱希臘,唯西方馬首是瞻”的錯誤傾向,鼓勵青年學子要有勇氣,有擔當,敢於提出華國自己的理論,構建華國自己的話語體係。
信的最後,羅老特彆提到:
“聽說最近有同學因為論文選題過於關注現實,而受到了一些非議,我倒認為,這恰恰是值得肯定的,我們的學術研究,如果脫離了國家發展脈搏,脫離了人民群眾的火熱生活,那還有什麼生命力可言?”
這封信,雖然沒有點任何人的名,但在法學院內部,卻無異於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
所有人都知道,羅老這是在為那個叫陳捷的學生,公開站台!
一時間,整個法學院議論紛紛。
而始作俑者陳捷,卻仿佛沒事人一樣,依舊每天泡在圖書館,完善著自己的論文,對外界的波瀾,不聞不問。
所有的鋪墊,都已完成。
接下來,就等著答辯會那天的最後決戰。
……
畢業論文答辯日,如期而至。
法學院一間莊嚴肅穆的會議室裡,答辯委員會的五位教授,悉數到場。
院長錢裕民,親自擔任答辯委員會主席。
這件事也驚動他了,為了確保自己推薦到中央的好苗子不在畢業論文上被人惡意刁難,他不得不來親自坐鎮。
錢衛東坐在錢裕民的下首,臉色有些不太好看。
羅老的那封信,他自然也看到了,雖然沒有點名,但他感覺自己的臉,像是被人隔空打了一巴掌,火辣辣的。
他心中對陳捷,更多了幾分惱怒。
他覺得這個學生,不走正道,竟然用這種盤外招來向自己施壓。
好,你不是會借勢嗎?
今天,我就要在答辯場上,在所有老師麵前,用最嚴謹的學術,把你駁得體無完膚,讓你知道,學術終究是靠實力說話的!
陳捷穿著一身筆挺白襯衫,神色從容地走上答辯台。
他先是向各位評委鞠了一躬,然後便開始了論文陳述。
陳捷沒有照本宣科,而是用一種極其凝練、充滿概括力的語言,在短短十五分鐘內,將自己論文核心思想清晰地展現在了所有人麵前。
他的陳述,既有宏大理論框架,又有生動現實案例,其間還穿插著對中西方法理思想的解讀,聽得在場的幾位教授,都暗暗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