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欖型”社會,即中產階級占大多數,貧富差距較小,社會結構穩定。
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報告提出了一套組合拳。
首先是以完善社會保障體係為基石,通過解決人民後顧之憂,來解鎖被壓抑的巨大內需潛力,將經濟增長動力,從投資、出口,真正轉移到內需消費上來。
然後在產業升級過程中,建立起強大“社會緩衝係統”,通過大規模職業培訓和再就業幫扶,確保改革陣痛不至於演變成社會動蕩。
最後通過深化財稅體製改革,加大轉移支付力度,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逐步縮小地區差距、城鄉差距和收入差距,最終形成一個龐大可持續消費的中產階層。
當林南東看完這份報告框架時,幾乎是下意識地看了一眼坐在旁邊,依舊在埋頭整理資料的陳捷。
他知道,這份報告的靈魂,一定又是這個年輕人。
高健一臉興奮地向林南東彙報:
“林處,這是我和陳捷一起討論出來的,主要是陳捷同誌,他雖然不懂經濟,但看問題的角度特彆刁鑽,給了我很多啟發,我感覺自己像是被打通了任督二脈!”
高健說的是真心話。
在他看來,這些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思想,確實是在與陳捷的碰撞中,由自己悟出來的。
陳捷,是那個負責點火的引路人。
林南東看著高健那副發自內心的激動和自信,心中暗暗一笑。
他走到高健身邊,拍了拍他肩膀,意味深長地說道:
“高健,你這次做得非常好,這個思路,有高度,有深度,更有溫度,已經具備了我們研究室報告應有的水準。”
“你把這個框架再細化一下,形成一份完整初稿,下周,跟經濟局那幫專家開碰頭會的時候,就由你來主講。”
“我?”高健愣住了,有些不敢相信,“林處,我……我行嗎?”
“你行,必須行!”林南東語氣堅定,“這是你自己思想的結晶,沒有人比你更清楚其中的邏輯,你要有這個自信!”
他看了一眼陳捷,又補充道:
“陳捷繼續給你當助手,做好服務保障工作。”
“是!”高健重重地點了點頭,眼中燃燒起前所未有的鬥誌。
這是他進入研究室以來,第一次被委以如此重任。
他感覺自己渾身都充滿了力量。
陳捷則在一旁,微笑著看著這一切,深藏功與名。
一個人的才華,是有限的。
但如果能將自己的思想,通過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植入到團隊每一個成員的腦中,讓他們都變成“陳捷”,那這個團隊戰鬥力,將是無窮的。
……
一周後,研究室二號會議室。
聯合課題組的第二次碰頭會,正式召開。
會議室裡,氣氛依舊有些微妙的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