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問題的角度,又總能跳出條條框框,抓住事物本質,提出一些讓人眼前一亮的新思路,比如上次那個網絡輿論報告裡,他提出的‘失去解釋權’的觀點,就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秦振陽頓了頓,又補充道:
“最難得的是,這孩子雖然才華出眾,但為人非常謙遜低調,從不張揚,也從不居功,懂得把功勞讓給集體,讓給領導,是個政治上很成熟、很讓人放心的年輕人。”
“所以,我就讓周海,把他放在聯絡員這個崗位上,多磨練磨練,也讓他多跟你們辦公廳的同誌們學習學習。”
秦振陽這番話,看似是在簡單地介紹一個下屬,實則蘊含了極高的語言藝術。
他誇陳捷,誇得有理有據,有血有肉。
既誇了他的業務能力,又誇了他的政治品德。
最後,還點出了自己對陳捷的培養和使用思路。
魏向敏靜靜地聽著,心中對這個隻聞其名,未見其人的陳捷,好奇心越來越重。
能讓秦振陽這樣的大學者,給出如此之高評價的年輕人,絕非等閒之輩。
“振陽同誌,看來你是挖到寶了啊。”魏向敏由衷地感慨道,“一個好的聯絡員,有時候,真比一個司長還管用。”
“他不僅能把我們的文件精神完整地傳達過去,還能把你們研究室的智慧帶回來,讓我們能更精準地,為中央決策服好務。”
“我看,你們研究室最近報告質量的提升,跟這個年輕人的橋梁作用,是分不開的。”
魏向敏一語中的,點出了陳捷在這其中的價值。
秦振陽笑了,沒有承認,也沒有否認,隻是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
有些話,點到為止即可。
魏向敏看著秦振陽那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心中更是確定了自己的判斷。
秦振陽放下茶杯,身體微微前傾,用一種探討語氣說道:
“向敏同誌,說句心裡話,像陳捷這樣的年輕人,確實是寶。但我也有點擔心。”
“哦?擔心什麼?”魏向敏饒有興致地看著他。
“我擔心,這樣的好苗子,如果在京城這廟堂之上待得太久了,會不會慢慢就接不上地氣了?”
“每天接觸的都是頂層設計文件,打交道的都是領導,看到的都是宏大敘事,時間長了,容易和群眾脫離,忘了民間疾苦,忘了我們這個國家最真實的底色是什麼。”
“你我都清楚,一個脫離了群眾的乾部,理論水平再高,業務能力再強,最終也隻會變成一個懸在半空中的冰冷技術官僚,他的路是走不遠的,甚至可能會走歪。”
秦振陽這番話,說得情真意切。
陳捷的才華,毋庸置疑。
但他的成長軌跡,從農村到燕大,再直接進入中央核心部門,幾乎是一條完美的精英路線。
這條路線,讓他擁有了極高視野和格局,但也恰恰讓他缺少了一樣最寶貴的東西——在基層摸爬滾打的實踐經驗。
“秦主任,你說的沒錯。”魏向敏放下茶杯,神情變得嚴肅起來,“玉不琢,不成器,璞玉質地雖好,但還需要艱苦打磨,才能真正成為國之棟梁,你有什麼想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