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振陽看著魏向敏,緩緩說道:
“我在想,是不是可以找個機會,讓陳捷去基層曆練曆練,把他腦子裡那些先進的理論,放到實踐的熔爐裡去淬煉一番。”
“下基層?”魏向敏眉毛一挑,隨即又皺了起來,“振陽同誌,你的想法是好的,但是,是不是太快了點?他才剛提級,滿打滿算,在研究室也不到兩年,而且年紀也太輕了,今年才二十五歲吧?”
“二十五歲的年輕人,放到基層去,能做什麼?能服眾嗎?會不會反而拔苗助長,把他給毀了?”
魏向敏的擔憂,非常現實,也是體製內培養年輕乾部時,最常見的顧慮。
秦振陽卻搖了搖頭,目光穿過窗戶,望向遠處的天空:
“向敏同誌,時代變了,我們不能再用過去那種按部就班、論資排輩的老辦法,去培養適應未來的人才了。”
“現在是什麼時代?是信息時代,全球化時代。”
“新技術層出不窮,新矛盾、新問題、新挑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湧現。”
“今天還是先進經驗,明天可能就成了落後典型,這種快速變化,要求我們的乾部,特彆是年輕乾部,必須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
秦振陽轉過頭,目光灼灼地看著魏向敏:
“這樣的能力,在機關大院裡是培養不出來的,隻能在基層一線,在處理各種複雜矛盾和突發事件的驚濤駭浪中,才能真正鍛煉出來。”
“陳捷這孩子,最大優勢是什麼?就是年輕,年輕意味可塑性強。”
“就是要趁著他思想還沒有固化,還沒有被機關條條框框束縛住的時候,讓他去基層,去接接地氣,去吃點苦頭,去碰碰釘子。”
“讓他去真正看一看,我們國家最真實的模樣,聽一聽老百姓最真實的聲音,也讓他把他腦子裡的宏大構想,去和最具體的柴米油鹽、家長裡短碰撞一下。”
“我相信,讓他去基層曆練兩年,等再回來的時候,他帶給我們的,絕不僅僅是一份調研報告,而是一種全新的、打通了理論與實踐、中央與群眾的、真正屬於華國自己的治理智慧。”
這才是秦振陽的真正目的。
與其說是下基層曆練,不如說是讓陳捷下基層調研。
但這種調研,不能是走馬觀花,而是要給他更大的自主性,也就是權力,這樣才能充分發揮陳捷的主觀能動性。
魏向敏深以為然地點點頭:
“你說的對,我們黨要牢牢掌握信息時代的思想領導權,就必須培養出一批既懂理論、又懂群眾,既能上接天線、又能下接地氣的年輕乾部,讓他們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去講好我們的故事。”
他頓了頓,沉吟道:
“我同意你的想法,不過,具體安排上,你有什麼打算?準備把他放到哪裡去?”
這才是最關鍵的問題。
一個前途無量的年輕乾部,下放的第一個台階,將直接決定他未來的成長高度和發展路徑。
秦振陽笑了笑,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道:
“魏主任,你覺得,陳捷這樣的年輕人,最大特點是什麼?”
魏向敏想了想,說道:
“聰明,有大局觀,思想……很新,甚至可以說,非常前沿。”
“對,就是新,就是前沿。”秦振陽笑了起來,“所以不能把他放到一個四平八穩、暮氣沉沉的地方去,那會磨掉他的銳氣和靈氣。”
“可以把他放到一個和他一樣,充滿了新生事物、充滿了闖勁和活力的地方去。”
“讓他去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去新舊矛盾衝突最激烈的地方,把他腦子裡那些最前沿的思想,去和最前沿的實踐相結合,為我們國家未來發展和治理,去探索和積累第一手最鮮活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