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裝車間的電話像一道緊急軍令。
趙四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對通訊員說了聲“知道了”,腳步不停就往外走。
王永革和陳繼業正在隔壁討論西北方案的細節,見趙四臉色沉靜地快步穿過走廊,立刻意識到有事,二話不說跟了上來。
“怎麼回事,四哥?”王永革邊走邊問。
“新連接件,螺栓預緊出問題了,工人不敢擰。”趙四言簡意賅。
陳繼業推了推眼鏡:“扭矩值超了?是不是摩擦係數計算有偏差?”
三人幾乎是小跑著來到總裝車間。
那台半成品的挖掘機骨架旁圍了幾個老師傅和裝配工,正對著那個剛剛改製好的回轉支承連接部位指指點點,臉上帶著猶豫和困惑。
“趙主任,您可來了!”
車間主任老劉迎上來,指著那個部位,“按新圖紙要求的高強度螺栓,用的也是新到的扭力扳手,可這力矩值眼看著就到紅線了,螺栓感覺還沒吃上勁。”
“大夥兒心裡沒底,怕擰滑絲了或者把螺紋孔搞壞了,這責任可就大了。”
一個滿手油汙的老師傅補充道:“是啊,趙主任,這新螺栓感覺特彆‘韌’,跟以前擰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趙四俯身仔細查看。
連接法蘭結合麵平整,螺栓孔位精準,看不出明顯問題。
他心裡清楚,這正是高強度螺栓的特性,需要更大的預緊力才能達到設計要求的夾緊力。
但這對裝配工藝和工人的經驗提出了更高要求,也更容易因為恐懼而操作不到位。
“把新螺栓的材質報告和扭力扳手的校準記錄拿給我看。”
趙四對老劉說,同時示意陳繼業,“繼業,現場核算一下,按照我們選用的螺栓性能等級,理論預緊扭矩範圍是多少,把上限下限都算清楚。”
他又看向王永革:“永革,你去材料庫,把之前那批按舊圖紙生產的、低強度的同規格螺栓拿幾套過來,做個對比。”
命令一道道下去,車間裡的人都動了起來。
趙四則拿起一把扳手,親自感受了一下擰緊的力度,那種“韌”的感覺確實明顯。
他不動聲色,意識沉入係統空間,快速進行了簽到。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高強度螺栓預緊力計算與現場控製指南(附不同潤滑條件下摩擦係數參考表)】!【現金5元】!”
一股關於螺栓連接設計、預緊力控製方法、摩擦係數影響以及現場常用控製手段(如扭矩法、轉角法)的知識流湧入腦海。
其中還附帶了一些針對不同表麵處理(磷化、鍍鋅等)和潤滑狀態下的實用摩擦係數參考值。
這時,陳繼業已經利用隨身攜帶的計算尺和手冊,快速算出了理論扭矩範圍,比工人目前不敢突破的那個“感覺值”高出近百分之四十。
王永革也拿著幾套舊螺栓跑了回來。
“問題不在螺栓,在於擰螺栓的方法和判斷標準。”趙四心中有了底。
他結合自己對係統知識的理解和現場情況,開始布置。
“劉主任,找一塊厚鋼板,加工幾個和連接孔一樣的螺紋孔。”趙四對車間主任說。
“永革,拿幾套新舊螺栓,還有不同的潤滑脂過來。我們現場做個簡易的對比拉伸試驗。”
他又看向陳繼業:“繼業,你根據剛才算出的理論值,結合不同潤滑條件,製定一個更詳細的、分階段的扭矩施加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