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精密加工組。”他的目光轉向機械專家,“這是關鍵。立即抽調‘901工程’精加工團隊的精乾力量,成立伺服閥專項加工小組。”
“利用我們正在調試的超高精度磨床和研磨設備,集中攻堅閥芯和閥套的配磨工藝。”
“目標隻有一個:達到圖紙要求的亞微米級配合精度和超低表麵粗糙度。”
“測量組同步跟進,用我們最新的激光乾涉測量技術進行全過程監控。”
“第三,液壓與控製組。”他看向液壓專家,“負責閥體的流道優化設計、動態仿真測試和整體性能驗證。”
“要建立快速的試驗反饋循環,將測試中發現的問題第一時間反饋給材料和加工組進行迭代改進。”
“我負責總體協調和資源調配。”
趙四最後總結道,“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臨時的‘戰時’指揮機製,信息暢通,決策迅速。所有資源優先向這個任務傾斜。”
“‘901工程’的部分調試工作可以適當放緩,集中力量先保障這個緊急任務。”
他的部署思路清晰,分工明確。
充分利用了“盤古計劃”正在構建的新型協作體係優勢,讓與會專家心中的焦慮減輕了不少,重新燃起了鬥誌。
“好!”李副部長一拍桌子,“就按趙明同誌的方案辦!”
“立即成立‘伺服閥攻關指揮部’,趙明任總指揮,有權調動計劃內一切技術力量和資源。”
“各部門務必全力配合,要人給人,要設備調設備!從現在起,進入戰時狀態!”
會議結束後,雖然相信各位專家的能力,但趙四還是習慣性的相信係統,係統回複簽到機會後,他第一時間進行了簽到。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高頻響伺服閥液壓流體力學仿真優化算法包】(大家來斷個句)!【特種陶瓷金屬複合密封材料配方(簡化版)】![現金10元]!”
兩股關鍵的知識流湧入腦海。
一股是關於伺服閥動態特性仿真和流道優化設計的核心算法與經驗數據。
一股則是關於一種高性能密封材料的基體組成、製備工藝要點和關鍵性能參數。
係統永遠是他的及時雨!
趙四沒有獨享這些知識,他立刻將其分解、轉化,以“技術建議”和“國外資料分析”的形式,迅速融入到攻關指揮中。
他找到液壓組負責人:“王工,我最近分析了一些國外文獻,關於高頻響伺服閥的流量控製非線性補償和壓力增益穩定性,有幾個算法模型或許可以參考,我們討論一下……”
他將部分仿真優化算法要點巧妙地傳遞過去。
同時,他將密封材料配方的主要成分和工藝方向,以“急需攻關的新型密封材料性能需求建議”的形式,緊急下達給材料組,引導他們調整研發方向。
大家對趙四的特殊渠道早有耳聞,但聞名始終不如一見。
整個“盤古計劃”體係如同精密的機器,在趙四的指揮下高效運轉起來。
來自不同單位的專家和技術骨乾被迅速集結,組成一個個攻堅小組。
趙四晝夜不停地穿梭在各個小組之間,聽彙報,解難題,做決策。
他憑借係統賦予的廣闊知識麵和精準的判斷力,總能在一大堆雜亂的技術問題中,迅速抓住關鍵,指出解決方向,避免團隊走彎路。
時間一天天過去,失敗、分析、調整、再試驗……循環往複。
壓力巨大,但沒有人放棄。
一個月後,新材料試煉取得突破,一種新型不鏽鋼的耐磨性和穩定性顯著提升。
五十天後,加工組終於穩定掌握了閥芯閥套的超精配磨工藝,首批樣件精度全麵達標。
六十五天後,采用新材料和優化算法的伺服閥樣機,在試驗台上首次實現了連續五百小時無故障運行,性能參數接近設計要求!
消息傳來,整個指揮部沸騰了!老專家們激動得熱淚盈眶。
最終,在限期前的第七天,三套經過嚴格考核、性能完全滿足甚至部分超出指標要求的精密伺服閥,被鄭重地封裝進特製的保險箱,由專人護送,緊急發往遙遠的軍工試驗基地。
“盤古計劃”頂住了壓力,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合格的答卷。
這場突如其來的“終極考驗”,不僅驗證了前期技術積累的成效,更極大地錘煉了這支新型攻關隊伍的實戰能力,為“盤古計劃”贏得了至關重要的信任和聲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