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軸實驗平台上,那根測試用的鋼棒在雙擺頭的驅動下,緩緩旋轉。
砂輪沿著預設的軌跡接觸,試圖切出第一個標準的螺旋槽。
刺耳的切削聲在車間裡回蕩,火星四濺。
趙四和團隊圍在四周,緊盯著這關鍵的第一步。
起初的幾毫米還算順利,但很快,負責觀察的老師傅就喊了起來:“不對!聲音變了!”
隻見砂輪與鋼棒接觸的位置,火星的顏色從明亮的亮黃色變得有些發暗,切削聲音也從清脆變得沉悶、費力。
趙四立刻叫停。平台緩緩停止,眾人湊上前去。
剛才切削的部位,表麵粗糙,留下了明顯的撕裂痕跡,而不是理想的光滑切屑。
更關鍵的是,負責操作的老師傅檢查砂輪後報告:
“趙組長,刀口磨損很厲害,才這麼點深度,就不鋒利了。”
問題直接指向了刀具。
加工普通45號鋼尚且如此,未來若要應對航空發動機葉片常用的高溫合金,現有的硬質合金刀具根本不堪大用。
機床的精度上去了,但“牙齒”不夠硬,成了新的攔路虎。
“問題暴露得正好。”
趙四臉上看不出太多沮喪,“這說明我們的機床有能力挑戰更硬的材料,但刀具得跟上。”
“這是材料學的課題。”
他讓團隊繼續調試五軸平台的其他功能,自己則回到了辦公室。
關上門,他需要一點“靈感”。
“深藍加點!哦,不對,係統,簽到!”
意識沉入係統,熟悉的提示音響起。
【叮!簽到成功!恭喜宿主獲得PVD(物理氣相沉積)氮化鈦塗層技術原理簡述!】
一股關於利用真空環境、電弧蒸發鈦金屬、通入氮氣反應在刀具表麵形成一層極薄但極度堅硬耐磨的氮化鈦塗層的原理性知識湧入腦海。
這不是一個詳細的針對刀具工藝手冊,而是指明了材料學發展的其中一個方向——通過表麵強化,而非改變基體材料,來大幅提升刀具壽命。
趙四立刻鋪開稿紙,將係統提供的原理性知識,結合自己對當前國內可能達到的技術條件的理解,轉化為一份技術建議提綱。
他重點描述了“真空鍍膜”、“表麵硬化”、“超薄耐磨層”等核心概念和預期的效果,避開了當前難以實現的複雜參數。
第二天一早,他帶著這份提綱找到了“盤古計劃”下屬材料攻關組的負責人,是位姓陳的老專家。
“陳工,看看這個。”趙四將提綱遞過去,“我們下一步要啃硬骨頭,遇到刀具扛不住的問題。”
“我琢磨著,能不能在刀具表麵做文章,給它穿一層‘盔甲’?”
陳工戴上老花鏡,認真審視著提綱。
起初麵露疑色,隨著閱讀的深入,眉頭逐漸舒展,手指不自覺地在紙上輕點:“真空環境、反應沉積、此思路……甚妙啊!”
“跳出了我們一直糾結於改進合金的固有思維!此乃四兩撥千斤之法!”
他這才意識到趙四還站在一旁,猛地抬起頭,眼中閃著光:
“趙組長,你這腦子是怎麼長的?總能冒出這些奇思妙想!”
“這東西原理上完全說得通!雖然實現起來難度不小,需要真空爐、氣源控製,但方向絕對正確!”
“比我們悶頭搞新合金配方,見效可能快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