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麻煩陳工你們組,牽頭論證一下這個方向。”
趙四看到陳工的反應,心裡有了底,“可以先從最簡單的實驗裝置搞起,摸索工藝。”
需要協調什麼資源,直接打我報告。”
“沒問題!”
陳工興奮地卷起那份提綱,“我馬上組織人手,先調研一下國內相關單位有沒有真空鍍膜的基礎,儘快拿出個可行性方案來!”
材料組迅速行動起來。
陳工憑借多年的人脈,很快打聽到中科院某研究所和上海某燈具廠在真空技術方麵有些基礎。
雖然可能和最初用途完全不同,有種找醫生找了一個獸醫,但是完全不影響他。
他立刻派人聯係,尋求合作。
幾天後,陳工興衝衝地來找趙四彙報進展。
“趙組長,有門兒!”
陳工攤開幾張草圖和簡單的設備清單。
“中科院那邊有一種用於材料研究的真空爐,我們可以改造一下電極和進氣係統。”
“上海那邊能提供一些基礎的真空泵和測量規管。”
“我們計劃先搭建一個小型實驗台,用最簡單的車刀片做試驗!”
“好!”趙四點頭,“抓緊時間。”
"要經費和特殊物資的話,走計劃特批通道,我讓周主任簽字。”
在“盤古計劃”的強力推動下,一項原本可能需要層層審批、曠日持久的技術協作迅速達成。
一台簡陋得如同大號玻璃燈泡的真空鍍膜實驗裝置,在廠區內一個臨時改造的實驗室裡搭建起來。
第一次試驗,趙四也抽空去了。
隔著觀察窗,能看到真空腔內孤零零地掛著一片普通的硬質合金刀片。
操作員合上電閘,腔內產生電弧,鈦金屬被蒸發,通入氮氣後,在刀片表麵形成一層微弱的淡金色薄膜。
取出刀片後,陳工迫不及待地將其送到旁邊的摩擦磨損實驗機上測試。
結果令人驚奇振奮:鍍膜後的刀片,在相同條件下,耐磨壽命比未鍍膜的刀片提高了近三倍!
“成功了!初步成功了!”實驗室裡的年輕技術員們興奮起來。
雖然這層膜不算很均勻,附著力也比較差,但原理得到了驗證,方向被證明是可行的!
陳工激動地對趙四說:“趙組長,你放心,這第一步走通了,接下來的就好走了!”
“接下來我們要優化工藝參數,提高膜層質量和一致性。”
“隻要這條路走通了,咱們的機床就等於有了一口好牙!”
趙四看著那片閃爍著淡金色的刀片,知道這不僅僅是解決刀具問題的一小步。
站在項目負責人的角度,這標誌著“盤古計劃”開始從單純的機械製造,向更基礎的材料表麵科學與工程領域滲透,技術的協同效應正在顯現。
機床的進步,反過來又對材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並為其提供了驗證的平台,一個良性的循環開始啟動。
他離開材料實驗室時,身後傳來陳工和團隊成員們熱烈的討論聲,話題已經轉向如何改進電極設計、控製氮氣分壓了。
武器的鋒利度,關乎著下一代“孩子”能否順利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