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積雪壓得村落的茅草屋頂微微下沉,每片茅草都裹著厚雪,風一吹,雪沫順著屋簷滑落,在泥地上積成薄薄的一層。阿圖推開磨坊門時,腳下的積雪沒過腳踝,踩下去能聽到雪粒擠壓的“咯吱”聲。
村口的幾間茅草屋前,村民們正用木杆戳著屋頂的積雪——雪積得太厚,已經把屋頂壓出了凹陷,木杆太短,夠不到屋頂中央,隻能眼睜睜看著雪往屋裡滲;不遠處的石砌菜窖口,老婦正用粗布裹著凍硬的卷心菜,菜葉子凍得發脆,一碰就掉,她歎了口氣,把菜塞進懷裡,試圖用體溫化開;教堂的石牆上,積雪順著十字浮雕的縫隙往下淌,融化的雪水在牆根凍成薄冰,穿粗布長袍的教士抱著一捆乾稻草,踩著雪路往磨坊走,袍角沾著的雪粒融化後,在雪地上拖出一串濕痕。
“屋頂的雪再不清理,茅草屋要塌了!”雅蘭拎著一塊從屋頂掉下來的濕茅草跑回來,茅草上的雪水順著指尖往下滴,“村民的菜窖凍透了,存的卷心菜、胡蘿卜全凍硬了,煮在粥裡像嚼柴;咱們的熏肉乾隻剩最後一串,林裡的野兔躲在深雪堆裡,捕獵爐引不出來;還有,石磨旁的黑麥粉受潮結塊了,儲糧櫃的縫隙進了雪水,得做個防潮的蓋子——村民說要是能有清理積雪、存菜、防潮的工具,願意用半塊醃野豬、一壇麥酒換,還說地窖裡有新鮮的洋蔥,能煮肉去腥味,這可是冬天少見的新鮮菜。”
陳沐陽扛著一根凍彎的木杆從村西回來,木杆上還掛著雪團:“屋頂的積雪又厚又重,木杆戳不動,得做個帶長杆和杠杆的清理器;菜窖凍硬是因為沒保溫,得做個陶土的恒溫儲菜器,借陶灶的餘熱保溫;黑麥粉結塊要做個透氣的防潮蓋,既能擋雪又能通風;教士說教堂的地窖裡有曬乾的迷迭香,能烤肉增香,願意用這個換咱們的乾淨水——中世紀的村民冬天存菜全靠菜窖,可一到大雪天菜就凍壞,咱們做的工具要是好用,換點醃肉、洋蔥,夠改善好幾頓夥食。”
奇伯坐在磨坊的陶灶旁,手裡正用鐵錘敲打一根長鐵條,鐵條在火光裡泛著紅熱,漸漸被敲成了扁平的形狀:“先做三件事:杠杆式屋頂積雪清理器、陶土恒溫儲菜罐、透氣式防潮糧蓋。清理器救屋頂,儲菜罐存鮮菜,防潮蓋護糧;上午做好這三樣,下午幫村民清雪、存菜,傍晚煮醃肉、烤麥餅,趕在夜裡的風雪來前把事做完,彆讓村民的房子塌了,咱們的糧也壞了。”
族人們沒敢耽誤,立刻在磨坊旁的雪地上分工,冰冷的雪粒落在他們的手背,很快就凍得發紅,卻沒人停下手裡的活——
奇伯和塔卡先動手做“杠杆式屋頂積雪清理器”。他們找了根八尺長的硬木杆,木杆的一端削成斜口,固定一塊兩尺寬的薄鐵板從村民換的鐵條裁的,鐵板邊緣磨得圓滑,防止刮破茅草);木杆的中段裝一根三尺長的短木杆當杠杆,短木杆與長木杆呈“t”字形固定,連接處用銅釘加固銅釘從舊工具上拆的,比鐵釘耐凍);長木杆的另一端綁一塊厚木柄,木柄上纏三層浸過樹膠的韌藤防滑還能緩衝震動,舉杆時不凍手);鐵板的背麵焊兩根細鐵條從鐵條上截的,形成“刮雪槽”,能把積雪兜住往下送,不會散落);最後在杠杆的末端綁一塊小石子當配重舉杆時更省力,能輕鬆夠到屋頂高處)。
清理器做好後,陳沐陽扛著去村民的茅草屋前——他站在雪地裡,舉起長杆,讓鐵板貼住屋頂的積雪,壓下杠杆,鐵板順著屋頂往下刮,積雪“嘩嘩”順著刮雪槽滑下來,半炷香就清完了一間屋頂的積雪,比村民的短木杆快三倍,還不用爬梯子冒險。圍在旁的村民都歡呼起來,領頭的漢子搓著手笑:“半塊醃野豬!再加一壇麥酒!換你這清理器用三天,再幫咱們清完村東的幾間屋頂,晚上我讓婆娘煮野豬洋蔥粥,給你們送一大碗!”
陳沐陽和雅蘭則做“陶土恒溫儲菜罐”。他們從陶土坑挖來細膩的陶土,摻三成細沙反複揉捏,捏成三尺高、兩尺寬的罐形,罐身做雙層夾層,夾層裡填進乾燥的稻草稻草蓬鬆保溫,能留住熱量);罐的內側均勻塗一層融化的豬油從村民換的,豬油能防止蔬菜水分流失,還能隔絕寒氣);罐的底部鑽一個半寸大的孔,孔裡插一根陶管,陶管另一端通進磨坊的陶灶餘溫區借灶膛的餘熱,讓罐內保持在不凍的溫度,剛好能存菜);罐口做外翻的邊,蓋一塊厚木蓋,木蓋內側縫一層軟絨毛增強密封性,不讓寒氣進去);最後在罐的外側,纏一層粗藤增加摩擦力,搬罐時不滑手,還能防碰撞)。
儲菜罐做好後,雅蘭把村民凍硬的卷心菜、胡蘿卜放進罐裡——一個時辰後,蔬菜漸漸軟化,葉子恢複了韌性,再也不會一碰就碎。老婦捧著軟化的卷心菜笑得合不攏嘴:“一筐洋蔥!再加半袋凍土豆!換你這儲菜罐用兩天,幫咱們存完地窖裡的菜,不然冬天連口新鮮菜都吃不上。”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雅蘭則趁著他們做清理器和儲菜罐的功夫,做“透氣式防潮糧蓋”。她找了塊兩尺見方的硬木板,板上鑽滿半寸大的透氣孔既能通風防潮,又能擋住雪粒);木板的內側鋪一層細藤網網眼半分,能擋住黑麥粉,防止粉從孔裡漏出);木板的邊緣釘一圈軟絨毛蓋在儲糧櫃上時能密封縫隙,不讓雪水滲進去);最後在木板的兩側各釘一個木柄方便掀開,不凍手),木柄上纏一層浸過樹膠的韌藤防滑)。
防潮糧蓋做好時,日頭剛過教堂的尖頂。雅蘭把蓋在儲糧櫃上,打開看時,之前結塊的黑麥粉漸漸鬆散開來,櫃裡再也沒有雪水的痕跡。村民見了,都問能不能教他們做,願意用麥種換法子——他們的儲糧櫃也都進了雪水,麥粉結塊的不少。
下午的日頭偏西時,眾人的身影在村落裡忙碌:奇伯和塔卡扛著積雪清理器,幫村民清理了五間茅草屋的屋頂,換回來半塊醃野豬、一壇麥酒,還有村民額外送的一把乾迷迭香;阿圖和陳沐陽則用儲菜罐幫老婦存完了菜窖裡的蔬菜,換回一筐洋蔥、半袋凍土豆;雅蘭留在磨坊,用新換的洋蔥和黑麥粉揉麵,準備晚上烤洋蔥麥餅,還把防潮糧蓋的做法教給了圍在旁的村民。
傍晚時分,鉛灰色的雲漸漸壓下來,看樣子夜裡要下新雪。磨坊的陶灶裡燒得火旺,雅蘭正用醃野豬煮野豬洋蔥粥——粥裡切了大塊的醃野豬,撒了些迷迭香,洋蔥煮得軟爛,香氣混著麥香飄滿了磨坊;陳沐陽將換回來的凍土豆裝進儲菜罐,擺放在陶灶旁保溫;奇伯坐在爐邊,用磨石打磨積雪清理器的鐵板,準備明天再幫村民清理剩下的屋頂;塔卡則幫著雅蘭把揉好的麵團放進陶爐,麵團裡摻了洋蔥碎,烤的時候滋滋冒油。
村民的婆娘如約送來一碗熱氣騰騰的野豬洋蔥粥,粥麵上飄著油花,還撒了點切碎的迷迭香,喝一口暖到胃裡,迷迭香的香氣解了醃肉的油膩;教堂的鐘聲敲了五下,晚禱的歌聲從石牆後傳來,混著村民們收拾工具的吆喝聲;磨坊的門口,積雪清理器靠在牆邊,鐵板上還沾著沒化的雪粒;陶土恒溫儲菜罐擺在灶旁,裡麵的蔬菜透著新鮮;透氣防潮糧蓋蓋在儲糧櫃上,櫃裡的黑麥粉乾爽鬆散。
阿圖正往陶鍋裡添最後一把乾柴,粥鍋裡的洋蔥浮上來,泛著淡淡的金黃;雅蘭將烤好的洋蔥麥餅從陶爐裡取出來,餅的表麵焦香,掰開後能看到細碎的洋蔥粒;奇伯則在檢查儲菜罐的陶管,確保沒有被雪堵住;塔卡坐在爐邊,捧著一碗野豬洋蔥粥,小口喝著,粥裡的土豆粉糯,混著洋蔥的清甜。
沒人說話,每個人都在忙著手裡的事,窗外的雪已經開始下了,細小的雪粒打在磨坊的木窗上,發出輕微的聲響,而磨坊裡的暖光、香氣和忙碌的身影,讓這個即將被風雪覆蓋的中世紀夜晚,滿是安穩的煙火氣——明天他們還要幫教堂清理屋頂的積雪,順便把防潮糧蓋的做法教給教士,為這個冬天的村落,多添一份生存的底氣。
喜歡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請大家收藏:()穿越六零年代之狩獵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