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是毀掉《星途》,還是想讓我追查下去?
寫完,他停下筆。窗外一片漆黑,整棟樓隻剩幾戶還亮著燈。他坐在電腦前沒動,眼睛盯著屏幕右下角的時間。
淩晨兩點十七分。
他想起簽約前夜的那個代理人。名字記不清了,隻記得對方穿灰色西裝,說話聲音平穩,簽字時右手微抖。當時以為是緊張,現在想來,更像是刻意模仿簽名力度——試圖壓住筆尖,控製落筆深淺。
他調出當天的電子簽章記錄,放大比對。原始合同上的法人簽名筆跡流暢,起筆自然,收尾乾脆。而補充協議裡的簽名,起筆頓挫明顯,第三橫收尾拖長,帶出一道細微的鉤狀痕跡,和正常習慣不符。
不是同一個人簽的。
可公證文件齊全,委托書也蓋了章。除非……章本身就是假的。
他重新翻查代理公司信息,發現其公章顏色偏深,邊緣模糊,不像正規備案印章使用的高清激光刻印。再查公證編號,輸入格式校驗工具,結果顯示:無效編號。
問題出在這裡。
所有手續看起來合規,其實是用偽造文件打通了審批鏈。高權限賬號被用來執行操作,係統日誌顯示審批通過,但真正決策的人並不知情。
這意味著,要麼係統被入侵,要麼內部有人配合。
他關掉文檔,靠在椅背上。這件事不能讓艾迪知道。她最近狀態剛穩下來,每天忙著新劇籌備,臉上有了笑意。醫生說她的焦慮症狀正在緩解,隻要保持規律生活就能避免複發。如果讓她知道投資出了問題,她一定會覺得是自己拖累了這個家。
小亞明也不能知道。孩子這幾天總說要去片場寫作業,還要拍自己的第一部紀錄片,題目叫《我和爸爸的一天》。他不能再讓孩子經曆一次父親突然消失的日子——上次因為調查另一樁資金異常,他失蹤了整整兩周,回來時兒子已經不再主動擁抱他。
隻能他自己查。
但他現在麵對的不是明麵上的對手。對方不動聲色,埋線已久,等的就是這一刻。敢在他宣布全力支持新劇後動手,說明他們早就盯著這個機會。
而且動作精準,每一步都踩在關鍵節點上。更換法務代表、偽造公證書、設立中轉賬戶、啟動預扣款流程——環環相扣,像一場排練過的戲。
他忽然想到一件事。
那封加密郵件是誰發的?
對方明明可以什麼都不說,等著資金流走就行。為什麼要提醒他“缺口未補”?是良心發現?還是另有目的?
如果是敵人,沒必要暴露自己。如果是盟友,為什麼不留下聯係方式?
除非……發信人並不想解決問題,隻是想讓他知道,有人在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他重新打開郵箱,查看原始頭信息。發件人地址已加密,無法追蹤。發送時間是投資到賬後的第四小時三十二分,地點未知。
但有一點值得注意:郵件內容用了“您以為的全額,實為虛影”這句話。這不是常見的表達方式,更像是某種暗示。
“虛影”……
他翻出過去幾年經手的項目文件,搜索這個詞。結果為空。他又查私人筆記,終於在一段舊會議記錄裡找到相似表述。那是三年前一次內部評估會上,他說過一句:“表麵完整的資金池,可能隻是虛影。”
當時在場的不超過五個人。
他把這五個人的名字列出來,逐一排除。兩個已離職,一個在國外定居,剩下兩人仍在公司任職。
其中一個,正是負責本次項目審計的副總監。
另一個,是財務係統的高級管理員,掌管後台權限分配。
他盯著這兩個名字看了很久。
然後打開新文檔,新建一份表格。左邊列事件節點,右邊列相關人員。每一行都標注時間和動作細節。他要把這張網一點點拆開。
時間滑向淩晨三點。
他揉了揉太陽穴,起身倒了杯溫水。喝完後回到桌前,最後一次查看“諾森資本”的信息截圖。海外關聯、異常編號、偽造簽名、精準術語——這些線索拚在一起,指向一個結論:
對方不是想藏錢。
是想讓他看見錢去了哪裡。
他合上電腦,熄燈。黑暗中坐著,沒躺下。窗外風停了,樹影靜止。他睜著眼,腦子裡反複回放簽約那晚的畫麵。
灰色西裝的男人低頭簽字。
筆尖在紙上劃過的聲音很輕。
他忽然記起,那人左手戴著一塊機械表,表盤邊緣有一道細痕。
那塊表的型號,和財務係統管理員戴的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