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金國遣使_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96章 金國遣使(1 / 2)

改元詔書頒下的那一日,金陵城內外如同過大節。

自清晨起,城門上懸起了鮮紅的綢緞與金字橫幅,繡著“崇禎元年”四個大字。

鼓樓晨鼓三通,鐘山之下的百姓早早聚集在主要街道兩側,等待皇帝車駕出宮,主持改元大禮。

紫宸殿前,禦道鋪設青石與紅毯,金吾衛列陣兩旁,銀甲反射著冬日的陽光,宛如一片流光陣列。

內侍捧著香爐,煙霧嫋嫋,摻雜著沉香與麝香的味道。

辰時正刻,崇禎帝身著十二章冕服,冕旒垂麵,緩步自行宮而出,左右李綱、趙鼎、孫傅等執簡隨行。

金陵的百姓第一次親眼目睹南遷後的皇帝,街道上的呼聲如潮:“萬歲!萬歲!”

至午門外設有臨時高台,禦書“崇禎”二字懸於上方。

崇禎帝登台,麵向南方百姓、北望舊土,親口宣詔:“自今日始,改元崇禎,朕與卿等共勉,複我山河!”

台下頓時山呼海應,百姓跪拜如波浪起伏,連遠處的船夫也停下櫓聲,站在船頭高聲應和。

對崇禎而言,這不僅僅是換了一個年號,而是在曆史長河中留下一個刻痕。

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改元不僅是朝廷的事,更是他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坊間的酒肆茶樓裡,畫師已經趕製新年畫,畫麵中一麵是金陵新城的工地,一麵是皇帝登台的威儀,上書“崇禎改元,天下更始”。

婦人們在市集上購買新鑄的錢幣,銅麵閃亮,字口分明,手裡掂著,都說這是新氣象的好兆頭。

有年長的老者捋須感歎:“靖康啊,老夫聽名便心酸,如今換了年號,這才像是個新的開始。”

年輕人則在茶攤上拍案說:“皇上既有誌中興,我們這些小民也得拚上力,修城種田,等著收複汴京的那一日!”

金陵城外,沿江各碼頭掛起了彩旗,船隊的桅杆上寫著“崇禎元年開運順風”的紅條幅。

漕運商賈往來其間,皆以此為談資。

改元的詔令由驛騎飛傳四方,不出十日,江南各路、福建廣南、川峽之地的守臣紛紛遣使進京賀表。

來自臨安的轉運使在表中稱:“陛下南渡,天命所歸,改元崇禎,祥光滿野,百姓相慶,市肆煥然。”

福建漕司的使者則以閩南歌謠化為賀辭,唱道:“崇者高也,禎者瑞也,高瑞臨門,福澤千家。”

雖然口音略重,但殿上聽得人人莞爾。

嶺南的使臣還帶來了一對罕見的白鶴,聲稱是南海海島所獲,以為祥瑞。

百官觀之,鶴羽如雪,脖頸修長,行走時舉止從容,正合“禎”字之意。

最遠的賀表來自蜀地成都,沿嘉陵江、長江漂行數千裡,才由信使捧入紫宸殿。

表文用蜀錦包裹,封皮書寫“千裡賀新元”,以示山川雖遠,心向中樞。

文臣們也不甘寂寞,各出詩章,以頌新元。

李綱在朝賀詩中寫道:

“江南新市鼓聲喧,紫氣盤空接遠天。崇德惟求安社稷,禎祥當應在民間。”

趙鼎則用更為雄壯的筆調:

“北顧中原恨未伸,南都暫駐整精神。崇名不負三千裡,禎歲還看十萬軍。”

禦史中丞呂好問的詩則帶著勸勉之意:

“年號改時須改政,民心向處是天心。欲知禎瑞真無儘,政簡刑清萬姓欽。”

這些詩章在宮中傳閱後,內侍抄寫副本,張貼於市井,讓百姓同看同誦。

茶樓裡有人高聲朗讀,孩童也學著背誦,街巷間一時間彌漫著濃濃的節慶與期待。

慶典持續三日,城中夜不閉戶,燈火輝煌,秦淮河畔的畫舫競相張掛彩燈,映照著水麵波光。

第三日晚,崇禎帝在顯忠寺的後園召集李綱、孫傅等少數心腹。

月色如水,他緩緩道:“今日城中歡騰,朕亦欣慰,但年號雖定,工事方始,燕雀湖的皇城,要兩年可成;收複中原,恐要更長,朕取崇禎二字,不為虛喜,而是日日自勉,不忘國恥。”

李綱沉聲應道:“陛下放心,有今日之誌,便有來日之功,年號既新,氣象必新。”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