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綱的親自主持下,中書省上下夙興夜寐,嘔心瀝血,對大宋的二十四路進行了最為細致深入的研討。
他們查閱舊製,對照輿圖,分析各地地理、經濟、人口、軍事布防。
最終才擬定出了一份初步的“廢路設省”方案,並鄭重呈送崇禎帝禦覽。
紫宸殿中,李綱將一份詳細的輿圖鋪展開來,指著地圖上的劃分,向崇禎帝奏道:
“陛下聖明,廢路改省,是為強化其一級行政區屬性,統一軍政、民政、財政權。”
“因此,臣等經過研討,決定先以地理單元,即‘山川形便’為核心,將我大宋的二十四路進行整合,最終構建‘兩京十三省’的新框架。”
“首先,是兩京直隸區。”
李綱指向地圖中央:“東京開封府,為為北直隸!其範圍將原京西北路和京西南路等地劃入,此地乃天下之中,交通樞紐,納入中央直轄,既可強化京畿防禦,又能震懾周邊。”
崇禎點了點頭,北直隸的範圍,大致相當於大明的河南省全境。
接著,李綱將手指移向長江下遊:“南京金陵府,為南直隸!其範圍將原淮南東路和淮南西路並入,同時涵蓋江南東路北部地區,包括大運河與長江交彙的核心地帶。”
他解釋道:“江南東路、淮南東路曆來是我大宋的財賦重地,與南北交通樞紐,納入南直隸,朝廷可直接掌控,確保國庫充盈,物資轉運暢通。”
“如此一來,南直隸與北直隸接壤,兩京直隸區連成一片,形成強大的中央直轄區,無論地理還是經濟,都能得到最有效的控製,確保政令暢通。”
崇禎微微頷首,目光落在地圖上的兩片直隸區域,它們如同兩顆堅實的基石,拱衛著兩京,並相互連接,形成一個強大的行政核心,與他此前設想的中央集權不謀而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李綱繼續奏道:“原兩浙路,山川形便,獨立成區,改為浙江行省。”
“原河東路,地處晉中,自然屏障明顯,改為山西行省。”
“原荊湖南路,地處湘江流域,改為湖南行省。”
“原荊湖北路,地處長江中遊,改為湖北行省。”
“原河北西路和河北東路,兩路雖有山脈阻隔,然唇齒相依,皆為抗金前線,臣等將其合並為河北行省,如此,可統一調配兵力錢糧,抵禦金人。”
“原成都府路和梓州路,皆處四川盆地腹地,經濟文化聯係緊密,合並為四川行省,利於資源整合,穩定西南。”
“原秦鳳路和永興軍路,地處西北邊陲,與西夏接壤,軍事地位重要,合並成陝西行省,可集中力量,加強邊防。”
“原京東西路和京東東路,地處山東丘陵及華北平原東部,合並為山東行省,此地物產豐饒,漕運要衝,合並後可強化管理。”
“原淮南西路南部、江南西路、福建路、廣南東路、廣南西路,亦將根據地理特征和軍政需要,分彆調整為江西行省、福建行省、廣東行省、廣西行省。”
“原利州路、夔州路,則並入四川行省管轄。”
李綱補充道:“陛下,我大宋原有的二十四路,經過如此合並與拆分,最終形成了兩京北直隸、南直隸)和十三個行省的格局,您覺得意下如何?”
“善!”
崇禎撫掌稱讚,這就是他想要的行政劃分。
一個個熟悉的地名,如此正方便自己指點江山。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