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兩京十三省和明朝的兩京十三省區彆在於:
宋朝的北直隸是東京開封府周邊,沒有河南省。
明朝的北直隸是北京順天府周邊,沒有河北省。
因大理現在是一國,宋朝並沒有雲南省。
明朝的湖南和湖北共稱湖廣省,宋朝將之拆分,成為兩個省,補了一個省,使得總數仍是十三個省。
“陛下,新的地方行政格局,不僅極大程度上整合了政務,更重要的是,它前所未有地加強了北方邊疆防禦的力量!”
李綱指著輿圖上的河北行省,眼中閃爍著光芒:
“河北行省,作為我大宋黃河以北的第一道防線,與金人直接對峙,其軍政財權統一後,可大大提高反應速度和協調能力。”
“其次,是北直隸的東京開封府,作為第二道防線,再往南,則是南直隸江淮防線,作為第三道防線。”
“如此一來,我大宋的國都便有了三道層層遞進的防線!即便金人能夠突破一道,也難以再突破第二道、第三道!這將大大避免如同靖康之變那般,金軍長驅直入,兵臨城下的尷尬恥辱事件,為我大宋中興,奠定最為堅實的基礎!”
李綱的話音落下。
“好!好!好!”崇禎帝連說了三個“好”字,臉上露出了自登基以來,最為滿意的笑容。
他拍了拍李綱的肩膀,語氣中帶著毫不掩飾的讚許:“李卿,此番地方改製,方顯你之大才!這才是真正的廢路設省,這才是真正的革故鼎新!有了如此清晰明確的行政區劃,朕的旨意方能上下通達,朝廷的權力方能如臂使指!”
崇禎心中清楚,這不僅僅是地圖上幾條線的改變,更是對延續百年的地方權力格局的徹底顛覆。
它將大大提升中央對地方的掌控力,杜絕冗官、冗費、低效之弊,為未來的抗金大業和國家發展,鋪平道路。
崇禎相信,隻要這套新政能夠堅定推行下去,大宋,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局麵。
.....
大宋兩京一十三省的行政格局既已確定,接下來便是更為關鍵的一步:落實人選。
崇禎深知,再完美的製度,若無合適的人去推行,亦不過是空中樓閣。
而巡撫作為各省最高行政長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直接關係到新政的成敗,以及中央集權的深化。
崇禎的嫡係班底,大多已隨著中樞改製,被安排進了新中書省和六部,數量上並不足以直接填補所有巡撫的空缺。
但他並不打算盲目從舊官僚體係中提拔。
他要的,是真正理解改革、忠於新政、且有能力的“自己人”。
崇禎要借此機會,將權力觸角徹底延伸至全國各地,實現對整個帝國的絕對掌控。
他的策略是恩威並施,雙管齊下。
首先,對於兩京直隸區,以及一些邊疆重地和經濟腹心省份,崇禎決定直接空降他最為信任的心腹。
例如,北直隸開封)和南直隸金陵)這兩大中央直轄區,以及河北、陝西等關乎邊防的戰略要地,他會從自己一手提拔起來的、已在朝中顯露才乾的官員中,擇優委任。
這些人,大多已在中書省或六部中磨礪過,對新政的理念理解最為透徹,執行力也最強。
而對於其餘的省份,特彆是那些根深蒂固、盤根錯節的邊疆或傳統財賦省份,崇禎則采取了更為巧妙的“考較擇優”之法。
一道諭旨,蓋上大印,加急傳至全國:
“詔令:朕念我大宋官吏,勞苦功高,然國勢維艱,改製勢在必行,今地方革新,廢路設省,特召原各路經略安撫使、轉運使、提點刑獄使、提舉常平使,以及各州府知州以上官員,速速覲見金陵,聽候考較,以定巡撫人選,凡逾期未至者,一律視為抗旨,按律嚴懲!”
這道詔書,如同一聲驚雷,徹底打破了地方官場的平靜。
曾經高高在上的“四司”長官們,安撫使、轉運使、提點刑獄使、提舉常平使,以及各州府的知州、通判,無不心神不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