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臣等寧願慢些,也要確保每一支火槍皆能可靠。”
“絕不能炸膛!”崇禎的聲音瞬間變得低沉而嚴厲,帶著一絲不容置疑的決絕。
腦海中不由浮現出明末邊軍的慘狀:各地軍器局上下勾結,層層盤剝,偷工減料,粗製濫造之風盛行。
那些劣質的火器,非但不能殺敵,反而成了己方士兵的催命符。
戰場上火器炸膛事故頻發,導致許多明軍士兵寧願舍棄火器,手持冷兵器上陣,甚至在遭遇敵軍時,寧可拋棄火器而逃,無異於扛著一根燒火棍,被敵人近身後便一潰千裡,完全喪失了火器應有的壓製力。
這樣的教訓,他絕不能讓它在大宋重演!
崇禎深吸一口氣,語氣稍緩,沉聲道:“火器質量,乃軍中將士性命所係,亦是國家社稷安危之本,絕不容一絲一毫的馬虎與投機!”
“自今日起,軍器局所製每一支火器,無論槍、炮,皆須實行記名製,工匠造槍,便在槍身刻上其姓名或印記。”
“日後若有火器炸膛,或因質量問題導致傷兵損毀,朕必將追查到底,嚴懲不貸!工匠本人及其督造官員,皆需連帶擔責,絕不姑息!”
趙鼎聞言,心中一凜,隨即恭敬領旨。
他本就是個責任心極強的官員,對工部事務親力親為。
被崇禎破格提拔為工部尚書後,趙鼎正愁無機會大展拳腳,而今陛下賜下這記名追責之策,雖嚴酷卻公正,恰好給了他施展抱負的機會。
他知道,隻要自己秉公辦理,嚴抓質量,便能真正將陛下的意圖落到實處。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此外。”崇禎接著說道,目光望向遠處蒼翠的紫金山:“軍器局的規模確實限製了產能,朕命工部即刻籌劃,於金陵城外再修建兩座大型軍器局,大規模招攬天下能工巧匠,凡身懷絕技者,無論出身貧富,皆可入我軍器局,給予優厚待遇,使其安心為國效力。”
崇禎停頓了一下,展望未來:“同時,軍器局的職責,絕不能僅僅停留在生產火繩槍,火繩槍雖有用,但絕非終極之器,朕希望工部,能擔負起火器研發之重任,要廣征天下奇思妙想,組織能工巧匠,專心研究更為先進的火器。”
“比如,如何能縮短裝填時間?如何能提升火器射程與威力?如何能使其在雨雪天氣亦能正常使用?這些,皆由工部直接負責,向朕呈報進展。”
崇禎深知,僅僅依靠火繩槍,即使是“三段擊”,也難以完全抵擋金人日益精進的騎兵與重甲步兵。
真正的製勝之道,在於技藝的不斷進步。
他要的,不僅僅是數量,更是質量和代差的優勢!
他要將整個大宋的軍事科技水平,提升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故而火器人才,乃重中之重。
如大明萬曆年間的軍工天才趙士禎,以一己之力研製改進多種火器,如發明的“迅雷銃”、“掣電銃”、“火箭溜”、“魯密銃”、“鷹揚炮”等,在萬曆援朝抗倭戰鬥中發揮了強大的作用,影響巨大,極大地推動了大明火器的發展。
可以說,趙士禎一個人能抵五萬戰力!
大宋要是能有這麼一位人才,崇禎做夢都能笑醒!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