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皇帝居然明目張膽宣示北伐!
“簡直反了他了!”
金國宗室重臣,掌握著大金兵權、素以強硬著稱的完顏宗翰,猛地從席位上站起。
他身材魁梧,目光如鷹,聲音洪亮如鐘:“合罕!臣以為,此乃宋人蓄謀已久之策!那趙桓自登基以來,便雷厲風行,整頓軍務,擢拔武將,如今又親臨東京,煽動民心,鼓舞士氣,分明是在為北伐做準備!”
完顏宗翰此人,素來主張對宋強硬,參與過兩次滅遼戰爭,更是主導了靖康之變,是金國開疆拓土的頭號功臣,威望極高。
他環視四周,語氣中帶著不容置疑的決絕:“我大金絕不能任由宋人喘息壯大!當務之急,便是再度南下,趁其羽翼未豐,一舉將其滅殺,永絕後患!”
殿內一片嘩然。
再次南下?
這並非小事。
雖然大金國力強盛,但連續的征戰也耗費巨大。
然而,完顏宗翰卻不給眾人反駁的機會,繼續慷慨激昂地陳詞:“合罕!那趙桓,乃是宋人中的抗金強硬派!其心機深沉,手段狠辣,絕非此前那些軟弱無能的昏德公可比,有他在,大金國將很難再兵不血刃地占到便宜!若不趁早將其鏟除,任其發展,必成我大金心腹大患!”
“臣敢斷言,若放任趙桓,他日必將率宋軍精銳,叩關北上,屆時我大金將士,必將迎來一場前所未有的惡戰!與其坐等強敵上門,不如先發製人,將戰火引至江南,徹底解除我大金之憂!”
完顏宗翰的這番話,精準地指出了崇禎皇帝的威脅性,也道出了金國可能麵臨的困境。
對於習慣了對宋予取予求的金國貴族而言,“兵不血刃”的時代,似乎真的要一去不複返了。
完顏宗翰的態度強硬而直接,主張趁宋朝未完全恢複元氣之際,施以雷霆手段,徹底消除這個威脅。
隻有將崇禎這個“抗金強硬派”鏟除,金國才能高枕無憂。
“合罕,臣以為,粘罕之言雖有道理,但大張旗鼓與宋軍死戰,並非上策。”
殿中另一位重臣,新任東路軍統帥、女真名撻懶的完顏昌,對此持有不同意見。
他身形不若宗翰般魁梧,在完顏宗翰激烈的言辭稍歇之際,完顏昌緩緩走出隊列,拱手奏道:“我大金固然兵強馬壯,然連年征戰,國力亦有所損耗,對付宋人,何必玉石俱焚?當以漢製漢!”
完顏昌是接替死去的金國二太子完顏宗望斡離不)的職務,其治國方略與完顏宗望有異曲同工之妙,更傾向於以和議佐攻戰。
“以漢製漢?”金國皇帝完顏晟語氣中帶著一絲疑惑,“撻懶,你細說,如何製?”
完顏昌不緊不慢地回答:“回稟合罕,臣之意,我大金當出兵占領黃河以北之地,劃河為界,令宋朝成為我大金的藩屬,向我稱臣納貢,進而南北分治!如此,則可兵不血刃,或以極小的代價,達到控製中原之目的!”
此言一出,殿內再次響起竊竊私語。
完顏昌的策略與完顏宗翰的“激進滅宋”截然不同,他更傾向於通過軍事壓力迫使大宋屈服,然後通過和談來減少戰爭消耗,達到占便宜的目的。
這與當年完顏宗望的策略頗為相似,即先通過軍事打擊迫使宋人求和,再在和談中攫取最大利益。
金國重臣們聽完完顏昌的建議,許多人都覺得有點道理。
大金軍隊實力強勁,若大舉南下,占領黃河以北,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