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宿州城北的平原逐漸安靜下來。
伴隨著金軍的全麵潰退,戰場上隻剩下遍地橫陳的屍骸與淩亂破碎的兵器。
禦營軍火器營在劉光世與張俊所部騎兵的掩護下,迅速而有序地退回城中。
城門緩緩合攏,隔絕了外頭血腥的景象,也宣告著崇禎那場“誘敵深入、平原對決”的第一階段圓滿收官。
城樓之上,崇禎注視著遠方金軍的殘部漸行漸遠,又看見劉光世、張俊率騎歸城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冷厲的笑意。
他對劉光世的幾分冒進並未動怒,反倒暗暗讚許。
一個被逼入絕境的將領,往往能爆發出驚人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今日兩戰,禦營軍火器營的凶威已深深烙進金軍心中,而劉光世那近乎瘋魔的衝勁,恰似壓垮敵軍意誌的最後一根稻草。
今日一戰,火器營揚威,金軍損失慘重,士氣大挫。
“此戰,足夠讓金人刻骨銘心,但,還不夠。”崇禎低聲說道。
接下來,便是第二階段,攻防消耗戰!
.....
宿州城,乃大宋淮河防線的咽喉樞紐,早在崇禎的命令下完成了全麵加固。
城牆高約十米,夯土之內,外包青磚石塊,厚重堅固。
城頭每隔一段設有凸出的馬麵,可讓守軍居高從側翼交叉射擊,形成致命火力死角。
馬麵之間連著高聳的女牆,女牆之後是寬闊的甬道,可容大批兵力與器械快速調動。
城外環繞著一條二十米寬、三米深的護城河,與沱河相通,水勢湍急,使金軍難以從容填河。
護城河內側,還豎著一道羊馬牆,迫使敵人在逼近城基前先過兩道火力封鎖。
守城器械齊備:城頭布置了一百餘架神臂弓、數架床子弩,交織成一道密不透風的遠程殺網。
倉庫中更儲有大量火球與火藥箭,以焚毀雲梯、衝車等攻城器械;
若投入敵軍密集陣列中,可瞬時引發混亂並造成重大傷亡。
除此之外,傳統的金汁、滾木礌石已整裝待發,隨時準備迎接敵軍攀城。
城內的預備隊亦布防嚴密“敢戰士”駐守主街要道,一旦城破,立即投入巷戰,阻絕金軍縱深突擊。
民間則依宋製“保甲法”組織民壯運送物資、修築防線、準備金汁,全城上下擰成一股繩。
一切,隻為讓金軍攻得一次,便流血一次、消耗一次!
......
傍晚,樞密使姚友仲前來稟報。
言說金軍並未渡河北撤,而是在沱河岸邊紮營不動。
“很好!他們不走,就有得打!”
崇禎聞言露出笑意,恨不得立刻驅兵再追一陣。
但他心知肚明,城內宋軍僅四萬人,而金軍有十萬之眾,且大多是悍勇的精銳鐵騎。
宋軍唯一能壓過對方一頭的,是禦營軍火器營。
然而火器營列陣需占固定陣地,難以機動出擊,若失去城池依托,就可能被金軍迂回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