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日,崇禎在乾清宮召見中書省官員和六部尚書,商議論功行賞之事。
這不僅是對北伐將士功績的肯定,更是他重塑大宋軍政體係,穩固皇權的重要一步。
暖閣內,炭火燒得正旺,驅散了金陵深秋的寒意。
崇禎端坐於禦案之後,目光沉靜地掃過階下肅立的幾位肱骨之臣。
左丞相李綱、兵部尚書張叔夜、吏部尚書許翰等人。
“北伐全功,將士用命,方有今日八州歸宋之盛景,封賞之事,乃國之大典,絲毫馬虎不得。”
崇禎的聲音平穩而有力,開門見山:“兵部議功,可有定論了?”
兵部尚書張叔夜聞言出列,躬身奏道:“啟奏陛下,此番北伐,自將帥至士卒,凡有功者,兵部已會同樞密院逐一核驗,功勞簿冊在此,請陛下禦覽,隻是……”
張叔夜說著,麵露難色,欲言又止。
“隻是什麼?”崇禎追問。
“隻是如韓世忠、嶽飛等高級將領,封賞實為難題。”
張叔夜歎了口氣,道出心中困擾:“以韓世忠為例,前番因平定苗劉之亂,已加封太尉,官階已至正一品虛懸之頂,此番又在太原立下不世之功,堅守孤城,力抗金軍主力,為我大軍合圍燕京創造了先機。”
“若按舊製,韓太尉已是賞無可賞,若賞賜金銀,又不足以彰其功,恐寒了三軍將士之心。”
張叔夜的話,說出了在場所有人的心聲。
大宋重文抑武,武將的晉升通道本就狹窄,到了韓世忠這個級彆,確實已經觸碰到了天花板。
左丞相李綱須發皆白,此刻上前一步,補充道:“陛下,若依祖宗舊製,對韓太尉這等功勳卓著的高級將領,確有三條晉升路徑。”
他頓了頓,條理清晰地分析起來:“其一,加授太尉,此乃武官階官之頂點,純粹的榮譽晉升,韓太尉已然獲得。”
“其二,加授‘使相’,即節度使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身份等同宰相,乃武將之榮譽巔峰,然陛下自南方改製以來,裁撤門下、尚書二省,行文武分流,此路已不複存在。”
“其三,兼任實權差遣,可陛下改製之後,官、職、差遣合一,節度使本就是封疆大吏,手握實權,此路亦無從談起。”
李綱說完,殿內陷入一陣沉默。
崇禎親手推動的改革,極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但也讓沿用百年的舊賞功體係,在此刻顯得捉襟見肘。
“除此之外,不過是‘移鎮’,即將節鎮軍號由小鎮遷至大鎮,或死後追贈王爵。”
李綱稍作停頓,接著道:“可這些,對韓世忠這般功蓋當世的活人來說,未免顯得虛浮無力。”
崇禎靜靜地聽著,臉上並無意外之色。
這個問題,他早已了然於胸。
這正是他借此機會,徹底革新宋朝爵位製度的絕佳契機。
他將手中的茶盞輕輕放下,發出一聲清脆的聲響,將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了過來。
“諸卿所言,朕都明白,舊製之弊,不在於賞,而在於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