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宗室這台生鏽的機器,在金錢與權力的潤滑下,開始以前所未有的效率,轟隆隆地運轉起來時。
朝堂之上的文官集團,尤其是掌控大宋半數以上財富的江南士族官員們,終於,後知後覺地,感到了深深的……不安。
起初,對於皇帝成立“內務府”,讓宗室子弟去“搞錢”這件事,他們是抱著一種看笑話的心態。
在他們這些,飽讀聖賢之書的士大夫看來,讓一群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紈絝子弟,去跟那些猴精猴精的商人打交道?
這,簡直是肉包子打狗。
他們甚至私下裡打賭,不出半年,皇帝的內帑,就會被這群敗家子,虧得底朝天。
然而,事實,卻狠狠地,給了他們一記耳光。
內務府成立不到半年,成果,斐然。
被侵占的皇莊、店鋪,在皇城司的“協助”下,被一一收回。
敢於反抗的勳貴、官員,直接被安上一個“侵占皇產”的罪名,輕則罷官,重則下獄。
皇家商行,在京城最繁華的地段,一連開了十幾家。
從海外的玻璃、鐘表,到西域的香料、珠寶,再到江南的絲綢、瓷器,幾乎壟斷了所有的高端奢侈品貿易。
而那“皇家債券”,更是成了南京城最硬通的“理財產品”。
無數的商賈,揮舞著銀票,都一券難求。
因為他們知道,買的,不是利息,而是“身份”,是與皇家搭上關係的“門票”。
短短半年,崇禎皇帝那空空如也的內帑,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重新充盈了起來。
這下,那些江南官員們笑不出來了。
他們驚恐地發現,皇帝正在用一種,他們完全無法理解,更無法插手的方式,建立起一個,完全獨立於“國庫”之外的……“第二財政”!
這個“第二財政”,由皇親國戚掌控,由皇城司的暴力機器保駕護航,其斂財的能力,甚至比他們戶部,還要恐怖!
最關鍵的是,他們,根本無法監督!
國庫的每一筆收入,每一筆支出,都要經過中書省的審核,要受到禦史台的監督。
而內務府的賬本,除了皇帝和康王趙構,誰,有資格看?
這意味著,皇帝擁有了一個,不受任何約束的,屬於他自己的……錢袋子!
他可以用這筆錢,去做任何他想做的事。
比如,擴建他的禦營軍。
比如,賞賜那些隻聽命於他一人的武將。
比如,繞開朝廷,直接在地方上,推行他想要的任何“新政”。
這,對於整個文官集團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
他們感覺,自己手中那份,通過“製衡皇權”而獲得的權力,正在被釜底抽薪。
一場看不見的戰爭,在南京城的上空,悄然打響。
無數的彈劾奏章,開始指向內務府。
“臣彈劾康王趙構,縱容宗室,與民爭利,致使京城物價飛漲,民怨沸騰!”
“臣彈劾內務府,壟斷商貿,打壓民間商賈,實乃國之巨蠹!”
“臣彈劾皇家商行,所售之物,皆為奇技淫巧,敗壞我朝勤儉之風氣,懇請陛下降旨,予以取締!”
然而,這些奏章遞上去之後,全都石沉大海。
崇禎皇帝將這些奏章留中不發,一概不理。
他甚至,在一次小朝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麵,對康王趙構,大加褒獎。
“康王為朕分憂,為國理財,使內帑充盈,居功至偉!賞!”
皇帝的態度,再明確不過了,讓有心製衡皇權的官員們感到了深深的無力。
他們發現,自己手中那無往不利的武器“言官”和“輿論”,在皇帝那絕對的權力,和白花花的銀子麵前,顯得是那麼的……蒼白。
他們,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