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之芳聽了王清的話,恍然大悟地點點頭,表示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他咬了咬牙,眼中閃過一絲狠厲,說道:"原來如此!好,那就先收集魏裔介犯罪的證據,待時機成熟,我必定將他扳倒!"
李之芳離開後,王清心中充滿了疑惑。
他怎麼也想不通,好好的李之芳為什麼突然要彈劾魏裔介。
難道魏裔介得罪了他?還是另有隱情?
這些問題讓王清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可王清思來想去,始終覺得這魏裔介與李之芳之間並無任何關聯。
唯一能想到的原因便是,李之芳身為朝廷的禦史,手握捕風捉影上奏之權。
也就是說,隻要他聽聞了某些消息,即使缺乏確鑿證據,依然能夠憑借此權進行彈劾,這便是所謂的捕風捉影彈劾的權力。
這項權利由來已久,乃是當年永樂大帝朱棣所創立。
時光荏苒,日複一日,轉眼便過了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
魏裔介於二月初三再度舉行祭祀孔子的儀式,吸引了眾多士子前來圍觀。
初春時節的北京城,寒意依舊逼人。
除了鬆柏等耐寒樹木外,其他樹木早已凋零光禿,不見一片綠葉。
整個北京城仿佛失去了生機,就連鳥兒也不見蹤影,更顯淒涼。
轉眼間,已至二月初六,康熙九年的科舉考試也正式拉開帷幕。
兩千多人的大考場,被官兵圍了個水泄不通。
舉子們進入了考場,就需要在裡麵待上三天。
且說這魏裔介每日巡視考場一周,見士子們都非常認真的作答,心中也比較滿意。
考試期間,京城百姓皆議論紛紛,有的在討論這次科舉會不會出現作弊現象,有的則在猜測誰會高中狀元。
三天的時間很快,這轟動北京城的科舉,落下了帷幕。
閱卷官、謄卷官們忙的不亦樂乎。
他們日夜不停地審閱著考卷,希望能夠選出最優秀的人才。
而此時,康熙皇帝也對這場科舉充滿了期待。他時常來到閱卷處查看進展情況,並與官員們交流意見。
康熙皇帝關注的焦點不僅僅是那些已經成名的學子,還有一些尚未嶄露頭角的年輕人。
其中,陳夢雷和李光地就是他特彆留意的兩個人物。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